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山穷水尽
山穷水尽 【成语名字】山穷水尽 gt 【汉语拼音】 hā qió g huǐ jì gt 【成语解释】 gt 指水陆交通阻断,无法通行。语或本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后用“山穷水尽
山穷水尽

【成语名字】山穷水尽>【汉语拼音】shān qióng shuǐ jìn>【成语解释】> 指水陆交通阻断,无法通行。语或本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后用“山穷水尽”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成语典故】> 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据《文苑英华.卷九一九.碑》引)> 保定三年,授都督罗州诸军事、罗州刺史,仍领金州兵马,应接上庸公于文谷路,溪涧峥嵘,岩崖豁崄,山穷水断,马束桥飞,中垺既开,双城即款。>【成语注解】> 1、保定三年:即公元563年。保定为北周武帝之年号。> 2、上庸公:即陆腾(?~公元578),字显圣,北周代人,陆旭之子。北魏末,任通直散骑常侍。及魏分东西,仕东魏,为阳城郡守。魏恭帝三年,爵上庸县公,邑二千户。西魏文帝大统九年,被俘降,宇文泰以其为帐内大都督,领兵镇压各地起事。北周武帝天和四年,累官至江陵总管,后出为泾州总管。卒谥定。> 3、 峥嵘:山势高峻突出的样子。> 4、 豁崄:山谷地势险恶难行。> 5、马束桥飞:桥墩断裂,马匹受到限制,无法通行。> 6、中垺:中城。垺,外城。> 7、款:叩、敲。此指开启。>【成语出处】> 1、宋.洪咨夔〈龙州免运粮夫碑跋〉:“山穷水尽之邦,刀耕火种之俗,始有生意,诚求之也。”> 2、《警世通言.卷四○.旌阳宫铁树镇妖》:“却说那符使引真君再转一湾抹一角,正是行到山穷水尽处,看看在长沙府贾玉井中而出。”> 3、《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及至山穷水尽,一无法想,然后定他一个罪名,以为玩视国课者戒。”> 4、《聊斋志异.卷一二.李八缸》:“汝尚有二十余年坎壈未历,即予千金,亦立尽耳。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 5、《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将及山,河面渐束,堆土植竹树,作四五曲,似已山穷水尽,而忽豁然开朗,平山之万松林已列于前矣。”>【成语用法】> 一、> 语义说明 水陆交通阻断,无法通行。> 使用类别 用在“无路可走”的表述上。>【山穷水尽造句】 > 1、想不到在这山穷水尽之地,有这么一座世外桃源。> 2、车开到此地,前面已无去路,看来已是山穷水尽之处。> 二、> 语义说明 比喻走投无路,陷入绝境。> 使用类别 用在“处于绝境”的表述上。>【山穷水尽造句】 > 1、他已经山穷水尽了,你再怎么逼他也没用。> 2、万贯家产,若不知守成,总会有山穷水尽的一天。> 3、敌人应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然不会想要投降。> 4、如今已山穷水尽,还有什么好怕?干脆从摆地摊干起。> 5、要不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是不会低头去求人的。> 6、我如今处境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法给你什么允诺。> 7、以他的个性,事情未到山穷水尽时,他是绝不会罢休的。> 8、我本来以为这件事已到了山穷水尽,没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9、勉强撑了几年,实在已山穷水尽,只好把店收起来,返回老家。> 10、他好赌成性,没几年把家产输光,终于让生活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 辨识>【近义词】:日暮途穷,走投无路,穷途末路>【反义词】:柳暗花明,绝处逢生>【参考词语】:山穷水断>【汉语拼音】:shān qióng shuǐ duàn>【成语解释】:犹“山穷水尽”。见“山穷水尽”条。> 1、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溪涧峥嵘,岩崖豁崄,山穷水断,马束桥飞。”(源) >【参考词语】:地穷山尽>【汉语拼音】:dì qióng shān jìn>【成语解释】:犹“山穷水尽”。见“山穷水尽”条。> 1、唐.许浑〈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诗:“南北信多岐,生涯半别离。地穷山尽处,江泛水寒时。” >【参考词语】:山穷水绝>【汉语拼音】:shān qióng shuǐ jué>【成语解释】:犹“山穷水尽”。见“山穷水尽”条。> 1、宋.陆游〈冬夜吟〉诗:“造物有意娱诗人,供与诗材次第新。饥鸿病鹤自无寐,山穷水绝谁为邻?” >【参考词语】:水尽山穷>【汉语拼音】:shuǐ jìn shān qióng>【成语解释】:犹“山穷水尽”。见“山穷水尽”条。> 1、明.郝景春〈寄二子〉诗二首之二:“平生大节自操持,水尽山穷任所之。” >【参考词语】:水穷山尽>【汉语拼音】:shuǐ qióng shān jìn>【成语解释】:即“山穷水尽”。见“山穷水尽”条。> 1、明.侯峒曾〈陶庵枉和除夕诗迭韵再呈〉诗二首之二:“顾此茫茫集百端,水穷山尽又年残。”> 2、《通俗常言疏证.贫富.水穷山尽》引《杀狗记》:“任你满帆风使,终有个水穷山尽。”>【山穷水尽的】> “山穷水尽”的意思原本是指山和水都到尽头,根本无法可走了。在北周庾信所写的〈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文中就用了“山穷水断”来形容路的尽头。深不可测的溪谷,高耸的断崖,人马皆无法前进,真是走到了山水的尽头。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里的“山重水复”意思也是一样的。因为后代比较通用是“山穷水尽”,所以陆游这两句诗经常被改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成语的第二个意思是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走投无路的困境。清代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卷一二》中有一则“李八缸”的故事,提到李八缸是一位富翁,因为他喜欢把金子收藏在缸里,所以人家称他做“李八缸”。他在病重的时候,将财产分给两个儿子,哥哥分到八成,弟弟李月生只分到两成。八缸跟月生说,不是他有所偏爱,而是他另外帮月生藏了金子,要等到月生“山穷水尽”的时候才能给他。《聊斋》原文中的“苟不至山穷水尽时,勿望给与也”,用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山穷水尽”这句成语除无路可前进之外,亦有走投无路的意思。
很赞哦!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