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夕阳晚霞诗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火烧 2022-07-29 12:19:26 1048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有朋友提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這個名句出自李商隱的《登樂遊原》: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有朋友提問:“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這個名句出自李商隱的《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們要真正完成題主提出的改詩,首要的是搞清楚原詩的意境和體式。因爲要求是只許更改一個字,要讓意境完全不同,但是原詩的格律是否還要遵守?

格律要求

我們在講格律拗救的時候重點講過這首詩,“向晚意不適”平仄爲“仄仄仄仄仄”,是很明顯的出律,但是在“驅車登古原”的第三字的仄聲換成平聲做出了對句拗救,也就是“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實際上是格律詩基礎格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的拗格。

所以,這首詩其實是一首近體格律詩。整體的格律是: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那麼我們修改的這個字,要注意平仄合適。畢竟人家一首拗律體,改成古風並不大合適。有了平仄選字依據,我們再來看原詩這兩句的具體意思是什麼,我們如何找到截然相反的意思去進行修改。

原詩意境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首聯就交代了李商隱當時的心情並不好,在傍晚時候驅車去樂遊原散心。這也就爲整首五絕打下了一個鬱結、憂愁的底色。他愁的什麼呢?也許是自己的愛情、也許是自己的仕途、也許是自己的命運,反正李商隱的一生,都挺不順的。

有了這個情境交代,我們再來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詩發散了作者怎麼樣的心情。夕陽斜照,樂遊原上的景色是非常漂亮的,只可惜時間接近黃昏,只怕維持不了多久了。這是一種對時光易逝,美景消亡的遺憾之情。一般對這兩句的理解是李商隱對自己人生飄零的感慨,甚至有些朋友將夕陽看作風雨飄揚卻綺麗頹靡的晚唐,認爲詩人是對王朝傾頹的嘆息之意。

那麼按照這種理解,要找出和原詩截然相反的意境,自然是要積極的,向上的。

這並不難,無非是在後一句表達轉折的“只是”二字上做文章。在意思上最好理解的是將“只是近黃昏”的“是”字改成“因”字,成爲:

夕陽無限好,只因近黃昏。

夕陽的景色是如此的漂亮,只因爲是黃昏的緣故。意思上將景色漂亮的緣故歸結到黃昏的原因,不再有遺憾感嘆。這樣修改從情境上來說確實比較符合題主的要求。

夕阳晚霞诗句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改一個什麼字讓意境與原句截然不同?

但是平仄出律了。“因”字平聲失替,也就是說將這首詩從拗律體修改成了古風。不講究的話是可以的,但是我們如果將“只是”改成“正是”,不但平仄是合的,從意思上理解也相對古樸一些,同時也將遺憾之情去掉了。

夕陽無限好,正是近黃昏。

所以,在乎格式的改法,就是後面這種。不在乎格式的改法,就是前面那種。

另一種理解

相對於上面的普遍理解,近年來對“只是近黃昏”有了完全不同的解讀。現在有很多學者提出“只是”二字在這裏並不是轉折的意思,而是一種理性的解釋。越來越多的資料發現“只是”在晚唐的詩句中,多是“因爲”的意思。比如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就很明顯。

那麼這首詩如果這麼解讀:樂遊原上的夕陽爲什麼這麼美好呢?正因爲是黃昏的緣故啊。也就是說李商隱本身就沒有遺憾、惋惜的惆悵之心,他就是去散心的,看到漂亮的景色,由衷地寫了首五絕誇讚樂遊原上的夕陽美好。

作爲一個在晚唐官場上顛沛流離的人,李商隱可能對自己的仕途有抱怨不平,但是要扯到他對晚唐的末世走向有什麼惋惜之意,只怕也是有些牽強。

詩人不可能像我們今天一樣用上帝視角去發現時代的走向,他只是抒發他自身的鬱悶而已。所以,這兩句詩也許這樣解讀才是正確的,李商隱未必有轉折的意思,也未必有遺憾的意思。雖然意境上下去了,但是很有可能這才是最貼近事實的創作意圖。

那麼,我們還有必要修改字來改變意境嗎?本身我們理解的就和作者創作的截然相反。

那就將“只”改成“卻”吧,明確轉折,與這種解讀的意思就相反了。

夕陽無限好,卻是近黃昏。

改詩須得綜合格式和意境理解進行,解讀不同,改法自然就不同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