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国传国玉玺下落 传国玉玺得下落

火烧 2022-05-26 14:22:24 1098
传国玉玺得下落 这里有一段详细的介绍,你可以看看:玺本是印章的统称。但从秦代起,“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独断》)在我国历朝历代的帝王用玺中,秦的“传国玉玺”号称“天下所共传宝也

传国玉玺得下落  

这里有一段详细的介绍,你可以看看:

玺本是印章的统称。

但从秦代起,“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

中国传国玉玺下落 传国玉玺得下落

”(《独断》)在我国历朝历代的帝王用玺中,秦的“传国玉玺”号称“天下所共传宝也”(《史记》),历代珍之。

可是,它的最终下落至今却仍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迷。

“传国玉玺”本是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命丞相李斯以“和氏璧”磨刻成的一方玉玺。

《韩非子·和氏》载:春秋时楚人卞和在荆山看见一只凤凰落在一块青石上。

当时人认为,凤凰神鸟不落无宝之地。

于是卞和认定青石中有宝,就将石头献与楚厉王。

玉工说仅是石头而已,厉王认为卞和欺君,便刖其左脚。

后武王即位,卞和又献之。

玉工仍说是石头,武王大怒,便刖其右脚,再后来文王即位,卞和乃抱着青石痛哭于荆山之下。

文王派人了解情况后,命良工雕琢青石,得到一方罕见的玉石。

为纪念卞和的遭遇,此玉便叫“和氏璧”。

从此,它便融入中国古代史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悲欢离合。

“和氏璧”出现400年后,第一次神秘失踪。

时当战国之时,楚威王将此璧赐与相国昭阳,昭阳有一次大宴宾客,席间将璧递与宾客传观欣赏,不料席散之时此璧却下落不明。

50年后,此璧突然出现在赵惠文王王宫。

秦昭襄王闻之,愿以十五城交换“和氏璧”。

秦强赵弱,赵国只得派蔺相如奉璧使秦。

因秦无诚意,蔺相如便智赚秦君,派从人将璧偷偷带回赵国,演绎了一段“完璧归赵”的佳话。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60年后,秦灭赵,此璧归秦。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小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其上,“和氏璧”摇身一变,成了“传国玉玺”。

中国封建王朝从此以得此玺者为正统,“传国玉玺”也便成了野心家人人觊觎的至宝。

秦时“传国玉玺”曾第二次神秘失踪。

秦统一中国后,始皇经常巡游天下。

前219年,秦始皇龙舟过洞庭湖,遇大风浪,舟不得行,始皇乃命投“传国玉玺”于湖以祭神。

看来此玺将永沉湖底了。

谁知8年年后,在一次巡游返京时,在华阴道上有人却将此玺献归秦始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此事真假,遂成一迷。

秦末天下大乱,泗水亭长沛公刘邦先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子婴献上“传国玉玺”。

自此,此玺归汉。

汉代诸帝代代相传,均以此玺为皇帝信物(即凭证)。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向其姑、汉太后王氏索要此玺,王太后怒掷于地,损其一角,王莽以金镶之。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此玺复归于汉。

(《汉书》诸纪)

东汉末年,“传国玉玺”第三次失踪。

何进谋诛宦官之乱,汉少帝出宫避难,返宫后遍寻此玺而不得。

不久,十八镇诸侯讨董卓,攻入洛阳,长沙太守孙坚部下自甄宫井中投井而死的宫人身上搜得此玺。

自此,“传国玉玺”归孙坚。

后孙坚战死,其子孙策以此玺作抵押向袁术借兵,此玺归袁术,引得袁术大白天做起皇帝梦来。

不久,袁术败亡,玺归于曹操。

三国归晋,玺随之归于西晋。

历经五胡十六国的残酷血腥,此玺归于东晋。

(《晋书》)宋、齐、梁、陈相继短暂拥有,隋灭陈,此玺归隋。

隋末大乱,高祖李渊父子乘乱而起,建立唐朝,“传国玉玺”也归入李唐皇宫。

李渊改“玺”为“宝”,“传国宝”从此也便成为唐代20帝代代相传的信物。

(《南史》、《新唐书》)

五代时期,“传国玉玺”第四次神秘失踪。

唐末天下板荡,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国,“传国玉玺”再一次饱经天下之乱。

公元936年冬,后唐末帝李从珂被后晋大兵围困,李从珂遂与后妃于天星楼自焚而死。

据说,李从珂当时便随身携带着“传国玉玺”。

可是大火过后,人们从灰烬中却不见此玺的踪影,甚至连一块外形稍像此玺的石头也没找到一块。

(《新五代史》)难道真的是“玉石俱焚”、永绝人寰了吗?

从此,“传国玉玺”便从中国历史的记载中消失了。

它究竟还在不在这个世上?它还能重见天日吗?至少在目前,这是一个难解之迷……

来源:://2008red/red_work/style/default/ReadArticle.php?workid=4914&articleid=11543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