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传家道德传家财富传家 爲什麼古人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真是大智慧
爲什麼古人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真是大智慧
經常聽到有人說,“富不過三代”,其實這句話最早是孟子提出來的,也不只是這一句,整個句子是這樣的: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爲什麼孟子會這樣說呢?有什麼智慧包含其中嗎?
從字面上分析,這句話也不難理解,一個家族,憑着仁義道德,可以延續十代以上不衰敗,如果憑藉勤勞地農耕來延續家族,可能要比十代少,如果憑藉着出文人,吟詩作賦來延續家族,可能比農耕還要少幾代,最後,如果憑藉着財富來延續家族,最多不過三代就會衰敗,從這段話來說,想要延續家族,靠的就是德行,而不是財富。
爲什麼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創業容易守業難
最經典的《大宅門》,二奶奶創業,開設了百草堂,第二代白景琦繼續創業,把家族發揚光大,在山東把阿膠事業做到了全國,可是到了第三代,白守業連家都沒守住,純粹成了敗家子。這是非常典型的富不過三代,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現實中,第一代、第二代都很優秀,到了第三代就開始坐吃山空,所以很多大家族爲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也在想種種辦法,如果第三代不優秀,就直接委託職業經理人,來管理家族企業,讓家族榮耀繼續得到發揚光大。
其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第三代人因爲從小就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失去了創業的初心,也沒有了前輩拼搏的勇氣,鬥志不旺盛,就很難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被淘汰,財富積累的再多,也有花光的一天。
家業越大,腐敗也就越嚴重
所謂創業艱難,一代人掙下了鉅額的財富,更容易在後代中滋生腐敗,驕奢淫逸,是最害人的東西,歷朝歷代,皇帝也不過如此,例如《紅樓夢》裏的大廈將傾,最後靠着典當存活,說的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人性如此,無論到了什麼時候,也難逃大規律。
爲什麼道德傳家十代以上?
道德,在這裏指的是一個家族的“德行”,提到家族的繁衍和興盛,這裏不得不提到近代最有影響力的一位人物,曾國藩,他不僅自己優秀,對後代的教育問題上,也同樣高明,他的著名家訓,就是以孝道爲首的德行培養,這是最有參考價值的家庭教育的範本。或許在這裏,可以知道,爲什麼道德傳家,可以延續十代以上。
孝道
曾國藩本身就是一個大孝子,他能夠把臣子、兒子和父親的角色兼顧得非常好,找到了一個神奇的平衡點,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他同樣要求子女孝順,一個人對生養他的家庭都無法做到孝順,又何談抱孝國家?同樣的,一個家族再有錢,如果出那麼一兩個不肖子孫,也足以拖垮一個家了。

勤勞
這也是一個人德行的一部分,無論是貧賤富貴,都要勞動,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未來,如今的很多大家族,例如萬達老總王健林,也並不是把兒子王思聰召集回來當個總經理,而是給他五個億去創業,允許兒子失敗2次,他都不會說什麼,但如果次次失敗,就回來上個班,公司的事情交給職業經理人,這裏面體現的就是勤勞獨立,這是人立足的根本。
慎獨
慎指的是謹慎,做人要謹慎,不能逾越道德,做事也要謹慎,考慮好了再往下走,慎獨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講究個人道德水平的修養,看中個人的品行操守,是個人風範的最高境界,如果一個家族的後代秉承這種思想來做事,才能更加長遠。
敬畏心
敬畏心的反面就是自傲自大,目空一切,如果一個人這樣,就會被周圍的人說成,飄了,不知道自己是誰,也失去了做事的專注程度,進而失去了競爭的動力,無論怎樣,時刻保持着一顆敬畏心,一顆初心,才能時時刻刻從起點開始,把事情做到最好。
寬厚待人
仁愛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寬厚待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對周圍的人有愛,對敵人也要留有餘地,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在仁愛中長大,無論以後做什麼,都會寬厚有理,贏得別人的尊重,具有領導風範,對事業也有助益。
其實,富貴給予後代的是身外之物,而道德給予後代的是本事,是繁衍不息的資本,就像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實是一個道理,所以道德傳家,才能更加長久,您舉得有道理嗎?您會這樣教育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