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学家提出莱姆病快速诊断法
莱姆病确实是个棘手的疑难杂症。科学家曾认为,这种由硬蜱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很容易治疗病人在确诊后,接受为期一周的抗生素治疗即可痊愈。但近几十年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现,多达1/5的莱姆病患者出现了后遗症,有持续性身体虚弱的表现,如疲劳 疼痛等
莱姆病确实是个棘手的疑难杂症。科学家曾认为,这种由硬蜱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很容易治疗——病人在确诊后,接受为期一周的抗生素治疗即可痊愈。但近几十年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现,多达1/5的莱姆病患者出现了后遗症,有持续性身体虚弱的表现,如疲劳、疼痛等,其中的原因尚不明了。而且,问题愈演愈烈。美国莱姆病发病率在过去10年上升了约70%。专家估计,现在美国每年至少有30万人感染莱姆病;生活在美国东北部地区的成年肩突硬蜱(black-legged ticks),一半以上都携带莱姆病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虽然科学家尚未找到根治莱姆病的方法,但最新的一项研究证实,莱姆病难以治愈是因为致病菌避开了抗生素的攻击,改变给药时间能消除某些持续性感染,而在早前这一观点曾颇有争议。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5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本病病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神经系统损害以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最为常见。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与职业相关密切。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较高。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5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本病病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神经系统损害以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最为常见。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与职业相关密切。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较高。
图片来源:Kent Wood/Science Photo Library
一项新测试可区分莱姆病和另一种有着几乎相同症状的蜱媒传染病。这会使医生更加快速地治疗这种疾病,从而防止其令人不断衰弱的症状发作。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杂志。
莱姆病由伯氏疏螺旋体细菌引起。当扁虱吸食受感染小鼠的血液时会染上这种细菌,并通过叮咬将其传给人类。此前测试曾试图辨认人体对抗细菌时产生的抗体,但它们在感染初期是不可靠的。同时,目前并未有针对南方蜱相关性皮疹样疾病(STARI)的诊断测试。
当人体被感染时,新陈代谢发生紊乱,血液中的化学物质也因此受到影响。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John Belisle和同事想知道,莱姆病和STARI能否通过衡量每种疾病引发的血液中特定代谢产物的丰度变化得以区分。
为此,他们从确诊患有莱姆病或STARI的病人中选取了220份血液样本,并将它们同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样本进行了比对。患病的样本是在皮肤损伤出现的6天内收集的。该团队辨认出STARI和莱姆病之间存在的多处差别,包括脂肪酸水平的不同,并且训练算法识别这些差异。当在一组新样本上接受测试时,该算法能分别以85%和92%的准确度诊断出莱姆病和STARI。
“我们正试图将其发展成临床测试。”Belisle表示,“我们希望在1年内完成此项工作,随后便是强有力的临床试验。”
不过,一名来自英国慈善机构——“对抗莱姆病”的代表指出,此项测试可能仅同在美国引发疾病的特定菌株相关。“由于在欧洲出现的莱姆病同美国的并不相同,因此这项研究可能并不适用于会产生不同代谢物的欧洲莱姆病。”
很赞哦!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