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乳腺癌高发 年龄较西方年轻近20岁

新华社天津8月18日电(记者张建新),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主任张瑾说,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乳腺癌发病年龄高峰位于45—50岁。
据了解,若乳腺癌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化的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5%,II期患者也能达到70%以上,如果到了III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40%—50%。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是预防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式。然而由于部分女性防癌意识较弱、乳腺癌普查未能覆盖全部人群等原因,我国妇女早期乳腺癌中I期检出率约占20%—25%,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则达80%以上。
对于没有条件开展常规体检的地区或人群,乳腺自我检查有助于尽早发现自身一些乳腺癌发病“信号”,一旦发现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乳房皮肤改变、出现“酒窝”状凹陷特征以及其他乳腺异常的情况,就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的专业检查。张瑾说,自检绝不可替代必要的防癌体检。除了医生触诊之外,建议35岁以下人群进行B超检查;35岁以上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正规的乳腺x线检查。
正在此间举办的"第十届天津国际乳腺癌会议"上,张瑾说,根据2017年发布的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我国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27.9万,并以每年2%-2.5%的速度递增。我国乳腺癌有两个发病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45-50岁之间,另一个出现在70-75岁之间,呈"M"形分布,诊断的平均年龄是45-55岁,较西方女性年轻了10-20岁,35岁以下年龄段患者约占10%到15%。
随着我国乳腺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大家对乳腺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梅艳芳、姚贝娜、奥黛丽赫本等知名女星因乳腺癌治疗不及时去世也不断警醒着我们。
那么,乳腺癌究竟是啥呢,为何频频敲响女性生命的警钟?
乳腺癌变并不会导致死亡,转移才可怕
女性乳房是由乳腺和脂肪组成的,乳腺癌,则是发生在乳腺腺体上的一种恶性肿瘤。不过乳腺并不是人体上的功能性器官,乳腺癌变并不会导致死亡。乳腺癌致死是因为乳腺癌变之后细胞结构松散,容易脱落,导致癌细胞转移,造成其他部位病变。根据临床统计,99%的乳腺癌都发生在女性身上,仅有1%在男性身上发病。
之前也有过相关报道,那什么样的人容易患乳腺癌?
乳腺癌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内分泌失调、紊乱,雌性激素分泌失常。现在医学界认可的乳腺癌高发人群可分为三类:
1、有遗传性危险因素的女性。如果家族中有患乳腺癌的直系女性亲属,那么患病的可能性会比平常人高出许多。有卵巢癌、子宫癌等女性家族病史的,患病几率也高于平均危险系数。
2、饮食脂肪摄入过多。脂肪摄入过多会导致过度肥胖,而脂肪细胞又容易给乳腺带来过多的雌性激素,从而提高乳腺癌的可能性。这也是为什么肥胖往往更易患乳腺癌。
3、晚育(35岁)或者不生育,健康的乳腺,需要孕激素和雌激素周期性的协同作用达到平衡,雌激素可使乳腺组织增生,孕激素可起到抑制雌激素和保护乳房的作用。而要使孕激素和雌激素达到平衡必须要经过至少一次正常的分娩和哺乳。此外,生育后不愿用母乳哺育的人由于雌性激素过多,患乳腺癌的风险也高于普通人。
4、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岁与大于17岁相比,乳腺癌发生的相对危险增加2.2倍。闭经年龄大于 55岁比小于45岁者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1倍。
5、压力大且坏情绪多。女性压力过大、精神总紧张、爱生闷气、急躁易怒等干扰内分泌系统,增加患乳腺癌的几率。美国研究人员实验研究发现,精神压力会造成细胞和乳房组织的改变,这增加了妇女患乳腺增生或乳腺癌的风险。
如何进行乳腺癌症的预防?
现在医学界乳腺癌的具体成因并未完全确定,但是【雌性激素】却是公认的乳腺癌致病诱因,大家可以从这方面着手预防,控制好体内雌性激素,远离富含雌性激素的不正规化妆品、伪保健品等,此外还要做好以下2点:
1.尽量少喝酒。酒精对乳腺的危害极大,它会增加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严重的还有形成乳腺肿块。
2.少吃高脂食品。人体内脂肪过高,不利于雌性激素的自我排泄,而且丰富的营养会促进细菌的生长,催生雌性激素。
其实,平时养成良好的作息、饮食习惯,少抽烟喝酒,坚持锻炼,提高自身素质,都是预防乳腺癌的积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