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正研制一种"秒充"级手机电池
新材料 | 科学家正研制一种"秒充"级手机电池
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们,正在研制一种特殊的材料。其利用了二维 MXene 材料的"超导电"特性,未来有望实现电池的"秒充"。从 200 年前的亚历桑德罗·伏特(Alessandro Volta)开始,人们对于更好的电池的追求从未停歇。研究领队 Yuri Gogotsi 博士解释到:"我们验证了充电时间在数十毫秒的 MXene 薄电极,其拥有极高的电子导电率。这为超快更亮存储设备的开发铺平了道路,比如容量比传统超级电容高得多的'秒充'电池"。
尽管 MXene 并不是一种新鲜的材料,但业界对于石墨烯类物质的持续研究,终将填补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Futurism 指出,这项技术不会在数年内实现商用。但除了手机电池之外,它也有望克服电动汽车所面临的充电难题。
人工智能 | 日本:人工智能助力"照片查癌"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快速诊断皮肤癌的新方法,能通过皮肤照片立即判断是否患癌,准确率高达90%。《日本经济新闻》26日报道说,这项研究由京瓷公司和筑波大学合作完成。研究人员收集了4000张与皮肤病变相关图片,让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深度学习掌握皮肤癌特征。使用时,医生只需上传皮肤照片,系统就能自动判断是否患癌。
研究人员介绍,人工智能系统仅凭照片就能初步诊断皮肤癌,有助于癌症的早期诊断。这一技术特别适用于异地诊断,帮助专业医生短缺地区居民。京瓷公司计划2019年度向医院销售相关诊断设备。
生物医学 | 中国公司帮助丹麦人测试他们的泛基因组图谱
华大基因、哥本哈根大学、奥胡斯大学和丹麦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完成了丹麦人泛基因组项目。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7月2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丹麦人泛基因组项目起始于2012年初,旨在建立基于丹麦人的基因组序列与变异图谱,为丹麦国家基因组二期项目作铺垫。
由丹麦政府、各院校、国家基金会与华大基因共同投资支持该项目的设立,并搭建起了以丹麦为中心、辐射欧洲的大型测序平台。该平台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紧邻哥本哈根大学和丹麦国立医院,欧洲华大基因总部也设立于此。
无线通信 | 国内第一张低频段LTE网络 电信800MHz 4G网络建成
在今天的"第九届天翼智能生态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宣布,中国电信已经建成了全覆盖的4G网络,并且完成800M重耕,建成基站数量达到105万。据悉,800MHz是国内第一张低频段上建设的LTE网络,有着信号覆盖相较高频TDD/FDD的天然优势。
另一边,联通方面也在基于900MHz做重耕,释放2G资源为4G服务。不过,完成重耕到投入使用可能还需要一个过程,CDMA 2G用户到4G的转换还有一个基础的前置条件就是VoLTE的建立普及,这对终端和网络侧提出的是双重要求。
智能设备 | 新加坡正在测试发光步行道 向公众开放
几年前荷兰设计师Daan Roosegaarde曾推出了会发光的"梵高-罗斯加德自行车道",车道上有上千块太阳能发光石。而现在新加坡也在测试类似的发光步行道,并向公众开放,目的是让人们在夜晚走路时更加安全。路灯价格昂贵并会造成光污染,而这种材料在白天收集太阳能,然后在夜晚发光,提高了附近居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