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个真实的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白教

火烧 2022-03-12 05:36:39 1051
藏传佛教白教 噶举派 白教 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噶举派是以教法传授方法的特点而命名的,注重密法的修习,而修习密法又必须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途径

藏传佛教白教  

噶举派(白教)形成于藏传佛教"后弘期",是由玛尔巴译师开创。

噶举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的宗派之一。

噶举派是以教法传授方法的特点而命名的,注重密法的修习,而修习密法又必须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途径。

另外,由于噶举派僧人的僧裙中加有白色条纹,后人学者又俗称"白教",但这一称呼不十分妥切。

在《土观宗派源流》中指出:晚近主巴(不丹)的一些书中写"白传"的,这是因为仅考虑到玛尔巴、米拉日巴、林热巴等噶举派高僧曾穿著白衣的原故。

实际它的名字应当是普遍流传的"语传"二字较为合理。

因为此派是以领受语旨教授而传承的教派。

由于藏语"噶举"一词也是教授传承的意思,而且它还蕴含着继承师长传给的重要教授之深层意义,所以,有关这一宗派的名称,还是用"噶举"一词更能表达其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一个真实的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白教

噶举派作为藏传佛教宗派中分支最多的重要宗派,拥有众多的寺院和僧侣。

,噶举派寺院遍及整个藏族地区。

从时间上看,噶举派寺院的正式建立与宁玛派寺院相比,大约晚三百多年。

因为噶举派的寺院是随着该宗派的形成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其具体时间在藏传佛教"后弘期"内由达波拉杰于1121年创建岗布寺为开端。

之后,随着噶举派的蓬勃发展,特别是由于噶举派内部的分支派别不断产生,致使噶举派寺院遍及整个藏族地区,诸如中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族地区均有数量不等的噶举派寺院。

根据最新资料,中国藏族地区共有366座噶举派寺院,从数量上排在格鲁派和宁玛派之后而居第三位。

从地区的分布情况来看,西藏自治区为最多,共有217座噶举派寺院;其次为青海省,共有101座寺院;第三为四川省,有43座寺院;云南省有5座寺院。

噶举派的寺院状况以及它在整个藏族地区的影响,仅次于格鲁派和宁玛派。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看,噶举派的势力在藏族地区已逐渐萎缩了,尤其在明末清初随着格鲁派的形成及其日益壮大,使噶举派在藏族地区的影响力急剧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格鲁派对噶举派寺院采取了兼并改宗的强硬措施,致使噶举派寺院锐减,削弱了噶举派在藏族地区拥有的强大势力。

噶举派重视密宗,重视"大印"传承。

不重文字,重在论理,即通达"大印"智慧兼包显宗内容,于是大印有显有密,噶举派各支派对此各有偏重。

在这些支派中,香巴噶举的桑定寺的寺主是女性。

这是西藏唯一的女愿士;帕竹噶举的首脑于公元14世纪曾以武力兼并卫藏大部分地区,取代了萨迦派在西藏的政治地位,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达265年之久;藏传佛教的乘愿转世系统便始于该派的噶玛噶举,噶玛噶举派于公元13世纪首创了乘愿转世制度。

这个制度后来被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所采用,沿袭至今,成为藏传佛教有别于汉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最为独特的方面之一。

此派在西藏历史上影响巨大,在藏传佛教中占有一席要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