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朝顺治皇帝简介 順治皇帝為何要憑一位洋人的意見,來確定皇位繼承人

火烧 2021-12-07 03:39:00 1067
順治皇帝為何要憑一位洋人的意見,來確定皇位繼承人 1661正月初二,順治皇帝親自來到位於今天北京市西城區的憫忠寺(今法源寺),觀看太監吳良輔的出家儀式。不久前,吳良輔因為涉嫌違反太監干政的禁令,被處以

順治皇帝為何要憑一位洋人的意見,來確定皇位繼承人  

清朝顺治皇帝简介 順治皇帝為何要憑一位洋人的意見,來確定皇位繼承人
1661正月初二,順治皇帝親自來到位於今天北京市西城區的憫忠寺(今法源寺),觀看太監吳良輔的出家儀式。不久前,吳良輔因為涉嫌違反太監干政的禁令,被處以死刑。順治皇帝有心包庇他,讓他出家當和尚了事。
誰也沒有想到,正是這次不經意的出行,讓順治皇帝染上了致命的天花病毒。
天花是現代人熟知的一種烈性傳染病。在清朝時期,受落後的醫療衛生條件的影響,天花的致死率很高,讓人聞之色變。順治皇帝貴為皇帝,享有頂尖的醫療服務,依然沒有逃脫天花的魔爪。當順治皇帝染上天花後,病情日益加重,立即抓緊時間,著手做了兩件事情。
一是口授遺詔。
順治皇帝需要在自己去世之前,將自己的平生政績,以及國事安排,用遺詔的方式記錄下來。為此,順治皇帝在正月初六的晚上,將禮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學士王熙、原內閣學士麻勒吉緊急召到養心殿,以口授的方式,要他們書寫遺詔。
王熙是順治四年的進士,麻勒吉是順治九年的滿榜狀元(清初殿試分漢榜和滿榜,漢人和滿人分別參考),兩人的文采都沒得說。可是,順治皇帝很重視遺詔的書寫,三易其稿,才最終確定終稿。
二是確定繼承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定繼承人是比敲定遺詔更重要的事情。對此,順治皇帝自己有深刻的體會。當年,皇太極盛年暴斃,沒有確定繼承人,結果導致多爾袞與豪格爭奪皇位,差點釀成叔侄互相殘殺的悲劇。因此,順治皇帝一定要及早確定繼承人,避免這種悲劇的出現。
順治皇帝生於1638年,時年24歲(虛歲),正當壯年,有一個龐大的後宮,先後有4位皇后,以及16位妃子。這些后妃為他生育了8個皇子和6個公主。在8個皇子中,皇長子、皇四子年幼夭折,剩下6個皇子。在6個皇子中,最大的皇二子福全只有9歲,最小的皇八子只有2歲,選擇誰為皇位繼承人呢?
順治皇帝自己拿不定主意,便召來一位洋人,請他幫助自己出主意。
這位洋人叫湯若望。湯若望是羅馬帝國科隆(今德國科隆)的一名傳教士。他怎麼會出現在康熙皇帝的身邊呢?
湯若望生於1592年,在少年時代受過良好的教育,系統地學習過天文學、數學、文學、古典哲學等知識。19歲時,湯若望在安德烈奧修道院當一名修士時,閱讀了圖書館裡的資料,了解到利瑪竇等傳教士在中國活動的豐功偉績,欽佩不已,決心要以他們為學習榜樣。
於是,1618年,26歲的湯若望與一群葡萄牙傳教士一起,漂洋過海來到了中國,住在澳門。那時候,中國還處於明朝末期,正在與後金(清朝)作戰,派人到澳門向葡萄牙人購買大炮。湯若望等傳教士就以熟悉大炮操作為由,跟隨著來到了北京。
1830年,在禮部尚書徐光啟的推薦下,湯若望供職於明朝欽天監,翻譯天文曆書的同時,還幫明朝鑄造了一批大炮。
1844年清朝入關後,湯若望作為一名技術人才,被清朝留用。順治皇帝很欣賞湯若望的學識,經常把他招進宮廷,詢問相關問題,還任命他為欽天監監正,相當於現在的天文台台長。
現在,順治皇帝打算在確定繼承人的問題上,徵求湯若望的意見。順治皇帝信不過皇族宗室的其餘人等,湯若望是一名外來的洋人,與任何一位皇子都沒有利益糾葛,或許他能夠站在一個超然的角度上,提出更有價值的建議。
湯若望感謝了順治皇帝對自己的信任,他經過反覆權衡考慮後,建議順治皇帝選擇皇三子玄燁為皇位繼承人。
理由是什麼呢?
湯若望給出了自己的理由,是玄燁(康熙皇帝)曾經得過天花。
據《聖祖廷訓格言》記載,康熙皇帝在晚年回憶:「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來抱歉之處。」這是說玄燁為了躲避天花,在幼年時離開父母,到皇宮外居住。然而,這種躲避的辦法似乎沒有什麼用,玄燁在2歲時,依然受到天花病毒的襲擊——幸運的是,玄燁僥倖活了下來,只是在臉上留下一些若隱若現的麻子。
所以,有人稱康熙皇帝為「康麻子」。
得過天花的人,身體內會產生抗體,以後再也不會得天花病了。顯而易見,將皇三子玄燁確定為皇位繼承人,有助於保持政權的穩定。
孝庄太后也同意了湯若望的意見。於是,年僅8歲的玄燁成為了皇位繼承人。不久,順治皇帝病逝,玄燁繼位為帝,是為康熙皇帝。
有意思的是,當順治皇帝去世後,當初出家的吳良輔也被處斬了。順治皇帝讓他出家的周到安排,白做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