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醉花间作者是谁 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3-01-30 19:22:38 1056
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原文及翻译赏析 醉花间·休相问原文: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㶉鶒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醉花间·休相问翻译及注释翻译不要问,怕人

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原文及翻译赏析  

醉花间作者是谁 毛文锡《醉花间·休相问》原文及翻译赏析

醉花间·休相问原文:

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春水满塘生,㶉鶒还相趁。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

醉花间·休相问翻译及注释

翻译不要问,怕人问,相问会增添几多怨恨。碧绿的春水涨满池塘,双双嬉戏的紫鸳鸯正拨动春心。昨天夜里春雨纷纷,天明时阵阵寒气相侵,偏又想起远征戍边的他,很久很久未收到边关的信。

注释1醉花间:唐教坊曲,《词谱》引《宋史·乐志》入「双调」。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韵,一叠韵,后片三仄韵。2㶉鶒(xī chi):一种水鸟,头有缨,尾羽上矗如舵,羽毛五彩而多紫色,似鸳鸯稍大,故又名紫鸳鸯。趁:趁便,乘机。3夜:一作「日」。霏霏(fēi):雨雪盛貌。4临明:即将天明。寒一阵:犹言阵阵寒气。5戍楼:边防驻军的瞭望楼。6绝:无,没有。边庭:边地,边塞。

醉花间·休相问鉴赏

  毛文锡是西蜀代表词人之一,尤工小词,此阕为其杰作,素受赞诵,沈初有诗曰:「助教(温庭筠)新词《菩萨蛮》,司徒(毛文锡)绝调《醉花间》。晚唐风格无逾比,莫道诗家降格还。」推崇其为一代诗雄。文锡词多「以质直见情致」,此阕却写得含蓄婉转,曲致其意,颇耐寻味,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

  此词破题用「陡健之笔」(《词徽》卷五),劈头便云:「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云起马面,突兀而来,挟带着强烈的感情。词用口语,用民间文学的重复、回环的手法,语言流利清新。通观全篇,乃替思妇设辞,有个性特征。女主人公不愿人问,更怯惧人问,唯恐平空再增添一段怅恨伤心;既云「添恨」,显见心头已有恨郁积。所「恨」什么?怕「问」什么?为什么「相问」会如此深深地触动心底隐痛?首三句无端而降,平地起波,顿时结成一个悬念。接下「春水」两句并不予回答,而是宕开一笔,折入景中,拉展出一卷池塘春意图。女主人以徘徊池塘畔,只见:微风徐拂,春水满塘,碧池如镜,洗映蓝天;水面上浮游著三五成群的紫色㶉鶒,头披五彩缨,双双相嬉,活泼的生机,不时打破池塘的宁静。画面讲究色彩,动静相映。这幅画深有寓意,不仅「春水」交代时令,「池塘」交代地点,更主要的是「㶉鶒相趁」表面写景,实际暗示幸福的爱情生活。「㶉鶒」,一种水鸟,头有缨,尾羽上矗如舵,羽毛五彩而多紫色,似鸳鸯稍大,故又名紫鸳鸯。花间派词人常将之视作鸳鸯来咏写。「趁」,因利乘便之意,词指㶉鶒双双相嬉、爱抚。词人写鸳鸯,㶉鶒,「不是鸟中偏爱尔,为缘交颈睡南塘」(牛峤《望江南》),是以双双相随的水鸟象征美满恩爱的婚姻。至此,读者依稀感到女主人公的「恨」,似与爱情生活的缺憾有关,但悬念仍未解。

  过片二句承上片结句而来,由池塘水涨而翻忆昨夜春雨,是「春水」句的补足和延伸;水因雨而涨。一夜春雨霏霏,雨带寒意,临明一阵逼人。词化用唐韩偓《懒起》:「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诗句,暗示女主人公彻夜不眠,卧听雨声。画面色彩气氛由热转为冷,自上片春江水暖跌入临明雨寒,心情也随之暗转。临明的寒意,侵人肌肤,女主人公由自己身上寒,推想到「伊人」的寒暖,而牵肠挂肚,逼出煞拍二句「偏忆戍楼人,久绝边庭信」。「戍楼」,征人所居,挑明女主人公身份,原来是个独居闺房的边防军人的妻子。丈夫万里从戎,边庭音信久已断绝。生死未卜,寒暖不知,不能不使妻子终日牵挂,惊忧怅悲,正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结尾二句,如泣如诉,解开了全阕的悬念,词旨大明,乃思妇思念征夫。这才明白:女主人公为什么在词首启唇即哀诉:「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原来她怕人家问她远征丈夫的消息。也才明白:她闲步池塘,是为了避开人目,排遣愁怀。不料春景虽美,「触景更添恨」,水鸟双双成对,自己却茕独只影,说不出的凄愁伤感。因春色而生春心,因春心而触春恨。故过片心境迅即浸入彻骨春寒之中。煞拍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况周颐评曰:「《花间集》毛文锡三十一首,余祇喜其《醉花间》后段『昨夜雨霏霏』数语,情景不奇,写出正复不易,语淡而真,亦轻清,亦沈著」(《餐樱庑词语》)。

诗词作品:醉花间·休相问诗词作者:【唐代毛文锡诗词归类:【婉约】、【写景】、【女子】、【孤独】、【相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