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作用 《金般若波蜜》白注(17)
《金般若波蜜》白注(17)
我合十敬佛菩摩诃,合十敬十方大,所有生悉菩提心,迷信佛走出,正信佛教正法佛陀世尊教理教法。
籍此共修力量普皆回向三界六道一切法界苦生苦得究竟解;同希望位有加共修的同修每日如法正修,正信佛教佛法,修行,障消除,福慧增,法喜充,六吉祥,共修促正信正佛悟提高。
《金般若波蜜》(金)白注(17)
人身得,佛法。
末法,生福薄。
明遇,正法求。
我等末世行人,遵佛教,以戒,行做,自他,荷佛家,住持正法。
佛法慈舟,正航。正知正,乃修佛法之前提,藉此因我等心每日集大德示、佛陀典,者共同步,立正知正,趣入佛法正道,如法修,早菩提,同土。南阿陀佛!
今天我共修文料:
【佛陀正法】《金般若波蜜》(金)白注(17)
佛告菩提:“於意何?如昔在燃佛①所,於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在燃佛所,於法所得。”

“菩提:於意何?菩佛土②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佛土者,即非,是名。”
“是故菩提,菩摩诃,如是生清心③,不住色生心,不住香味法生心,所住而生其心。菩提,譬如有人,身如山王④。於意何?是身大不?”
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非身,是名大身。”
[文]
佛菩提道:“在你看怎?如以前在然佛那,得到了什法?”
“世尊!如在然佛那,有得到什法。”
“菩不佛土,世尊!什呢?因所的佛土,非有之相,只是叫做而已。”
“所以,菩提,一切菩包括大菩,都像生起清之心。此心不住在色上,也不住在、香 、味、、法上,有任何住而生起清心。菩提,譬如有人的身如山王一,在你看,的身是不是很大呢?”
菩提答道:“很大,世尊!(但此身再大也不可得)什呢?因佛相之身,才是大身。”
[注]
①然佛:又作燃佛、普光佛、光佛,是在去世迦菩授之佛。
《修行本起》,迦牟尼佛一梵志儒童,名垢光。王迎光佛供,儒童菩也想供,但是所有的花、香等一切物品,都已被王禁止,原因是王想在七日自供光佛。就在,了一王家女,用瓶子著七枝青花。於是菩用五百向王家女了五朵,再加上王家女托菩供佛的枝,共有七枝青花供光佛。
在的王臣民、者居士等有千人之多,他都散各名花供佛,但些花都落在了地上。菩想上前散花,可人多又不得通。佛知道了菩的意,於是大地化成了泥水,因此人才分,菩得以上前散花供。
菩供的七枝花中,五朵止在了空中,成了花,另外朵像生了根似的落在了佛的肩上。菩此很是喜,又地很泥,於是便自己的在地上,佛踩著去。於是燃佛儒童菩授:“你在一百劫後,得作佛,名迦文,劫名波陀(),世界名沙桴(即娑婆),父名白,母名摩耶,妻名裘夷,子名,侍者名阿,右面弟子,名利弗,左弟子,名摩诃目犍,教化五世人,度十方。
②佛土:佛所居的土,如方的琉璃世界,西方的世界等,都非常殊妙。的佛土,都是佛在修菩行,以大力和量的功德所修成。所以佛土可理解菩了成佛,是土美妙而修的一切功德之行。迦牟尼佛所教化的娑婆世界,也一殊妙,只是凡夫不。在很多中,都有佛神通而令在的大到娑婆世界比妙好之事。
③清心:清不,不染。心地清不染,不色、、香、味、、法六所染,名清心。
④山王:梵,妙高、妙光。山入於水下八由旬,出於水上高八由旬,各八由旬,世界的中心,有七山七海在其四周。山周三十二由旬,由四所成,北面金、面白、南面琉璃、西面梨。在七金山山的七海(即海)之中,充著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著海(外海)有山,在海中有神州、南部洲、西牛洲、北俱洲四大洲,即所的“四洲”。日、月在山的半山腰。
由於山非常高,又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山王”。
[解]
上面二乘,下面菩。
迦牟尼佛劫前菩,遇到燃佛,燃佛他授成佛,迦牟尼等。是不是燃佛告了菩一什的秘密口,然後菩才成佛的呢?也就是,菩是不是得了什法呢?了消除生心中的疑,於是佛菩提道:“如昔在燃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菩提尊者回答:“如於燃佛所,於法所得。”也就是迦佛菩,然得到燃佛授,但有在燃佛那得到什法。
我佛上正等正,不一法有,又怎有什法教菩呢?菩深入般若,然明白一切法得的道理,即便佛法也不起之心,因此於佛於菩,均不法有,所以菩提尊者才回答佛在燃佛那,有得到什法。前文中,佛的是法,法所得,所以不能以有所得之心去求法。
另外佛不有佛土可,菩也不有佛土可,因此佛土,是有悟的人而的,什是菩佛土?可以菩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等六度行,所作的一切善法,都是。佛土不可取,如果有人取佛土形相,佛土便成了有法。而有法最,如果佛土也,那成佛也就成了有法了。然而非如此。
又有,一是以形相,二是以第一相。形相是世而的,真中有形相可得,所以“佛土者,即非,是名”。不之相的才是第一,是以一切功德成就,而之心。如果菩住於色境等而生起能佛土之心,是染污,不是。所以佛接著告菩提尊者:“菩摩诃如是生清心,不住色生心,不住香味法生心,所住而生其心。”住於六之心,便不是清心,不住一切法之心,才是清心。若心清,就可以到的佛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