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下一句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北宋李之仪《卜算子》全文翻译赏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北宋李之仪《卜算子》全文翻译赏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出自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赏析 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全词以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