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医学中哀参西录原文 梅尧臣《书哀》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10-27 18:49:29 1064
梅尧臣《书哀》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哀原文: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书哀翻译及注释翻
医学中哀参西录原文 梅尧臣《书哀》原文及翻译赏析

梅尧臣《书哀》原文及翻译赏析  

书哀原文:

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两眼虽未枯,片心将欲死。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拊膺当问谁,憔悴鉴中鬼。

书哀翻译及注释

翻译老天爷已经夺走我的爱妻,又夺走了我的儿子。两眼虽然还没有哭干,可悲的是我心已经枯死。雨滴掉下来落进土地,珍珠被沉没埋在海底。但是到海里就能找回珍珠,想寻找落下的雨也可以掘地。只有人死去葬在九泉,从古以来就知道再没有希冀。我悲痛地捶著胸膛又去向谁发问,只看见镜中憔悴得鬼一样的自己。

注释1枯:这里指眼泪哭干。2心死:悲痛到极点。3泉下:黄泉之下。4拊膺(fǔ yīng):捶胸,表示哀痛。膺,胸膛。5鉴:镜子。

书哀赏析

  诗一开篇就直书贤妻爱子接连去世这段个人哀史。前两句完全是直白式:「天既丧我妻,又复丧我子。」这里没有「彼苍者天,歼我良人」一样的激楚呼号,却有一种痛定思痛的木然的神情。人在深哀巨痛之中,往往百端交集,什么也说不出。「既丧······又复丧······」,这种覆叠递进的语式,传达的正是一种莫可名状的痛苦。诗人同一时期所作《悼子》诗说:「迩来朝哭妻,泪落襟袖湿;又复夜哭子,痛并肝肠入。」正是「两眼虽未枯」的注脚。这与杜甫《新安吏》中「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的名句相似,而意味更深。《庄子》中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诗人这时感到的正是「片心将欲死」。

  说「将欲死」,亦即心尚未死,可见诗人还迷惘著:既美且贤的妻子、活蹦乱跳的儿子就这样一去不返了。他不敢相信,可又不得不信。这里诗人用了两个连贯的比喻:「雨落入地中,珠沉入海底」,雨落难收,珠沉难求,都是比喻人的一去不复返。仅这样写并不足奇,奇在后文推开一步,说「赴海可见珠,掘地可见水」,又用物的可以失而复得,反衬人的不可复生。这一反复,就形象地说明了诗人的悲痛。他的损失,是不可比拟的,也是无法弥补的。同时句下还隐含这样的意味,即诗人非常希望人死后也能重逢。

  然而,事实是不可能的,「他生未卜此生休」。故以下紧接说:「唯人归泉下,万古知已矣!」这并不全然是理智上的判断,其间含有情感上的疑惑。到底是不是这样,无人能够回答他的问题。「附膺当问谁」,诗人只好对镜自问了。「憔悴鉴中鬼」正是他在镜中看到的自己的影子,由于忧伤过度而形容枯槁,有类于「鬼」,连他自己也认不出自己来了。最末两句传神地写出诗人神思恍惚,对镜发楞,而喁喁独语的情态。

  《书哀》一诗主要用赋法,间以独特的比喻。诗人将一己的深哀巨痛,用最朴素凝炼的语句表现出来,颇能传神写照,感人肺腑。

书哀创作背景

  庆历四年(1044),梅尧臣自湖州入汴京,舟行途中,妻子谢氏不幸病故,给诗人精神上以沉重打击:「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悼亡》)祸不单行,不久,次子十十(乳名)也亡故。眼看贤妻爱子接连去世,诗人不胜悲痛。《书哀》就是在这种境况中写成的。 诗词作品:书哀诗词作者:【唐代梅尧臣诗词归类:【悼念】、【凄凉】、【感伤】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