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镇江北固山游玩多长时间 【三山名勝】鎮江北固山 尋訪三國遺跡

火烧 2021-08-26 12:42:53 1048
【三山名勝】鎮江北固山 尋訪三國遺跡 導讀:北固山,鎮江三山名勝之一,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

【三山名勝】鎮江北固山 尋訪三國遺跡  

導讀:北固山,鎮江三山名勝之一,遠眺北固,橫枕大江,石壁嵯峨,山勢險固,因此得名北固山。三國時「甘露寺劉備招親」的故事就發生在北固山。以險峻著稱的北固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山上亭台樓閣、山石澗道,無不與三國時期孫劉聯姻等歷史傳說有關,成為遊人尋訪三國遺跡的向往之地。 甘露寺高踞峰顛,形成「寺冠山」的特色。相傳始建於三國東吳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後廢屢建,寺內包括大殿、老君殿、觀音殿、江聲閣等,規模雖不大,名氣卻不小。古往今來,來鎮江的遊客,都喜歡到此一遊,尋訪當年劉備招親的遺跡。

(圖/來源於網路)

觀光指數:

推薦等級:

歷史典故

北固山位於江蘇鎮江,由於北臨長江,形勢險固,故名北固,高55.2[1] 米,長約200米。山壁陡峭,形勢險固,南朝梁武帝曾題書」天下第一江山」來讚其形勝。甘露寺,雄居山巔,建於東吳甘露年間,有許多有關三國時代吳國的傳說和遺跡。遊人至此,不由要以劉備招親的故事為線索去尋找有關勝跡和傳說。北固山與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勢,三山鼎立,在控楚負吳方面北固山更顯出雄壯險要。明代郡守為了抗倭守城,將前峰與中峰鑿斷。

北固山由前峰、中峰和後峰三部分組成,主峰即後峰,是風景最佳處。前峰原為東吳古宮殿遺址,現已辟為鎮江烈士陵園;中峰上原有氣象樓,現改為國畫館;後峰為北固山主峰,北臨揚子江(長江),三面懸崖,地勢險峻,山上到處都是樹木,名勝古跡多在其上。素以「天下第一江山」聞名於世。後峰是北固山的主峰,背臨長江,枕於水上,峭壁如削,是風景最佳的地方。登上山頂,東看焦山,西望金山,隔江相望,揚州平山堂清晰可見,確使人感到「金焦兩山小,吳楚一江分。」過去曾有一名人作打油詩一首:「長江好似硯池波,提起金焦當墨磨,鐵塔一支堪作筆,青天夠寫幾行多」,以此讚美北固山的壯麗景色。

(圖/來源於網路)

從北固山中峰南麓登山,過氣象台,沿山脊北行至清暉亭。亭東有一座鐵塔,此塔系唐衛公李德裕於寶歷元年(825年)所建,故又名衛公塔。原為石塔,後毀。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改建成九級鐵塔,平面,八角形。明代重修改為七級,高約13米。後經海嘯、雷擊、戰火等劫難,至1949年僅存塔座兩層。現經修整為四層,約8米高,塔基及一、二層為宋代原物,三、四層為原塔的五、六層,系明代所鑄。現存的塔基及塔身均有精美圖案,造型別致,生動逼真。

镇江北固山游玩多长时间 【三山名勝】鎮江北固山 尋訪三國遺跡

自清暉亭往北,在甘露寺東側山坡的牆壁上,嵌有一塊條石,上鐫「天下第一江山」六個大字,相傳為梁武帝所書。條石對面通往甘露寺的拱門上,鐫有「南徐淨域」題額。東晉時改鎮江為徐州,故名「南徐」。

(圖/來源於網路)

穿過拱門,即抵北峰之巔的甘露寺。相傳這裡是劉備招親之處,京劇《龍鳳呈祥》即以此為背景。其實古

甘露寺建於梁代,原在山下,至唐李德裕始改建於山上。寺內有大殿、老君殿、觀音殿和江聲閣等建築,形成了「寺冠山」的特色。據說明清時為其全盛時期,康熙、乾隆二帝曾在此建過行宮,留有禦碑,是大陸古代著名的古剎之一。傳為孫、劉並肩賽馬的「溜馬澗」。甘露寺後面的多景樓,是北固山風景的最佳處。此樓二層,面對大江,樓名取自唐李德裕詩句「多景懸窗牖」,為古代長江三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嶽陽樓齊名。米芾所書「天下江山第一樓」的匾額,高懸在樓額之上。宋元以來,歷代文人名士,達官顯貴,在此詩酒唱和,歐陽修、蘇軾、米芾、辛棄疾和陸遊等,都曾留下許多著名的詩作。登上多景樓,憑欄遠眺,山光水色,奇景異姿,盡入眼簾。

(圖/來源於網路)

多景樓之東的凌雲亭,又稱祭江亭,傳說劉夫人孫尚香在聽到劉備去世的消息後,曾在此遙祭,而後投江自盡。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登此亭時,觸景生情,感慨系之,寫下了名篇:「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由於劉備招親的種種傳說,今天的北固山已成為到鎮江旅遊的朋友們不可不到的一個熱門景點。

本文來源:鳳凰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