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两个拨乱两个反正 成语: 反正拨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火烧 2022-03-11 05:21:46 1046
成语: 反正拨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反正拨乱 成语简解 编号: 3790成语: 反正拨乱注音: ㄈㄢˇ ㄓㄥˋ ㄅㄛ ㄌㄨㄢˋ汉语拼音: fǎ zhè g ō luà 参考词语:
两个拨乱两个反正 成语: 反正拨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反正拨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成语: 反正拨乱 成语简解 编号: 3790成语: 反正拨乱注音: ㄈㄢˇ ㄓㄥˋ ㄅㄛ ㄌㄨㄢˋ汉语拼音: fǎn zhèng bō luàn参考词语: 拨乱反正释义: 义参「拨乱反正」。见「拨乱反正」条。Emoji符号: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反正拨乱”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图片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图片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拨乱反正」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修订而成的一本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内容主要记载春秋时代,各诸侯国间聘问、会盟、战争等政治事件,也有关于日食、水灾、大旱等自然现象。孔子作此书,开私人修史之先,但并不纯为纪载史事,而是将个人褒贬巧妙地寄托于遗词用字间,以切要的言论呈显对政治及社会问题的看法。春秋时代,各国分立,攻伐与征战从未停止,孔子藉《春秋》强烈表达他对周王室的尊奉,以及大一统的主张,所以春秋三传之一的《公羊传》中便有一段话:「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意思是说:孔子作《春秋》,为的是扭转乱世,使政治社会回归于正道,就此来看,没有比《春秋》更能切合义理的了。后来「拨乱反正」被用来指扭转乱象,归于正道。典源: 此处所列为「拨乱反正」之典源,提供参考。《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以终乎哀十四年?曰:备矣!君子曷为为《春秋》1>?拨2>乱世,反3>诸正,莫近诸《春秋》。 〔注解〕 (1)《春秋》:书名。孔子据鲁史修订而成,为编年体史书。所记起自鲁隐公元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书常以一字一语之褒贬寓微言大义。因其记载春秋鲁国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称为「十二经」。公羊、穀梁、左氏三家为之作传,称为「春秋三传」。 (2)拨:扭转。 (3)反:通「返」,归返,返回。书证: 01.唐.杜甫〈朝享太庙赋〉:「向不遇反正拨乱之主,君臣父子之别,弈叶文武之雄,注意生灵之切。」 成语接龙

“乱”字开头的成语

乱首垢面乱坠天花乱作胡为乱想胡思乱作萧墙

“反”字结尾的成语

物极必反一隅三反物极则反物至而反势极必反物至则反流连忘反积重难反观隅三反

“反”字开头的成语

反复无常反唇相稽反求诸己反唇相讥反老还童反掌之易反正拨乱反死回生反老为少反邪就正反唇相攻反老成童反求诸身反邪归正反复不常

“乱”字结尾的成语

兵荒马乱手忙脚乱心烦意乱方寸已乱坐怀不乱手忙足乱心狂意乱井井不乱反正拨乱脚忙手乱心烦虑乱兵慌马乱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反正拨乱”分成的单字详解:

反, 正, 拨, 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