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 《苏辙 墨竹赋》(苏辙)全文翻译鉴赏
《苏辙 墨竹赋》(苏辙)全文翻译鉴赏
苏辙 墨竹赋 苏辙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选 苏辙 墨竹赋
【原文】 与可以墨为竹1,视之良竹也。 客见而惊焉,曰:「今夫受命于天,赋形于地,涵濡雨露2,振荡风气,春而萌芽,夏而解弛3,散柯布叶,待冬而遂。性刚洁而疏直,姿婵娟以闲媚。涉寒暑之徂变4,傲冰雪之凌厉。均一气于草木,嗟壤同而性异。信物生之自然,虽造化其能使?今子研青松之煤5,运脱兔之毫,睥睨墙堵6,振洒缯绡7,须臾而成。郁乎萧骚8,曲直横斜,秾纤庳9高,窃造物之潜思,赋生意于崇朝十。子岂诚有道者耶?」
【注释】 1与可: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以善画竹著称。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和苏轼、苏辙是表兄弟。 2涵濡:指滋润,沉浸。 3解弛:这里指竹笋脱落,开始长成竹子。 4徂变:指往来变化。徂:即逝去。 5青松之煤:因为墨是由松烟制造的,所以如此说。 6睥睨墙堵:形容漫不经心看著作画的墙壁。睥睨:眼睛斜著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7振洒缯绡:形容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作画的样子。缯绡:泛指绢帛之类。 8郁乎:指植物纷繁茂盛貌。萧骚:形容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 9庳:指低矮,与「高」相对。 十生意:指生命力。崇朝:指从天亮到早饭前的一段时间,喻指时间短。
【译文】 文同擅长画墨竹,画出的竹子看起来和真的一样。 客人见到他画的竹子之后非常惊讶,说:「大自然赋予了竹子生命和形貌。竹子受到雨露滋润,存在于天地间。春天竹子开始萌芽生长,夏天竹笋就脱离竹壳,舒展为竹。等到叶子慢慢增多,到了冬天竹子就长成了。竹子性情刚直,长得姿态却娴雅妩媚。历经寒暑变化,笑傲面对冰雪严寒。草木所吸收的天地间浑然之气是一样的,嗟叹它们生长的土壤一样,但是性情却不一样。确实万物生长有其天然的本性,除了造物主谁能够驾驭的了?如今你却用松烟制成的墨,用兔毛制成的笔,漫不经心地看著作画的墙壁,然后在绢帛上尽情挥洒,不一会儿就画好了。竹子枝叶纷繁茂盛,极为传神,仿佛能听到风吹竹叶发出的声音。画出的竹子弯直横斜,粗细高低,形态各异。窃取了造物主的神妙构思,赋予画竹以蓬勃生机。你难道就是那得道的人吗?」
【原文】 与可听然而笑曰1:「夫予之所好者道也,放乎竹矣。始予隐乎崇山之阳,庐乎修竹之林,视听漠然,无概乎予心。朝与竹乎为游,暮与竹乎为朋,饮食乎竹间,偃息乎竹阴2。观竹之变也多矣。若夫风止雨霁,山空日出,猗猗其长3,森乎满谷,叶如翠羽,筠4如苍玉。澹乎自持,凄兮欲滴,蝉鸣鸟噪,人音寂历5。忽依风而长啸,眇掩冉以终日6。笋含箨而将坠7,根得土而横逸,绝涧谷而蔓延,散子孙乎千忆。至若丛薄之余8,斤斧所施,山石荦埆9,荆棘生之。蹇将抽而莫达十,纷既折而犹持,气虽伤而益壮,身已病而增奇。凄风号怒乎隙穴,飞雪凝冱乎陂池。悲众木之无赖,虽百围而莫支。犹复苍然于既寒之后,凛乎无可怜之姿。追松柏以自偶,窃仁人之所为,此则竹之所以为竹也。始也余见而悦之,今也悦之而不自知也。忽乎忘笔之在手与纸之在前,勃然而兴,而修竹森然。虽天造之无朕,亦何以异于兹焉?」客曰:「盖予闻之,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万物一理也,其所从为之者异尔,况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与可曰:「唯唯。」
【注释】 1听然:指微笑的样子。 2偃息:表示睡觉休息。 3猗猗其长:秀丽茂盛的样子。 4筠:指竹子的青皮。 5寂历:形容凋零疏落,这里指孤寂、落寞。 6眇:同「渺」,远,高。掩冉:形容偃倒的样子。 7箨:指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皮,即笋壳。 8丛薄:指草木丛生。 9荦埆:形容怪石嶙峋的样子。 十蹇:指艰难。「纷既」一句:形容竹之顽强,虽欲倒却顽强支撑著。 凝冱:指冻结、凝结;陂池:指池塘。 无朕:没有迹象或先兆,这里形容天地造物之自然。

【译文】 文同听过了之后微笑着说:「我所追求的就是道,把这种追求寄予在竹子中了。我开始在高山的南面隐居,在竹林附近修建房屋,视听淡漠,对外界无牵挂。早晨和傍晚都和竹子在一起。在竹林间吃饭,在竹阴下睡觉休息。看到竹子形态体貌的变化很多。每当风住、雨停的时候,山林间空旷幽静,太阳出来,竹林就显得特别秀丽茂盛,布满了整个山谷。竹叶像是翠鸟的羽毛,竹上的青皮像是青玉,非常淡薄,竹上的寒露好像都要滴下来了。只有蝉和鸟在林间鸣叫,人的声音寂寞而寥落。我顺着风长啸一声,终日看着那苍茫的远方。新的竹笋带着笋壳一起落下,根在土里生长,穿过涧谷蔓延开来,生出成千上万的子孙。到了被斧头砍过,比较稀薄的地方,怪石嶙峋,荆棘丛生,竹在那种地方艰难地抽出来却不能伸展开,虽欲倒却顽强支撑著,虽环境艰难元气受损却更加坚强,身体弯折形状却更加奇特。狂风怒号的天气,天寒地冻,叹息别的树木即使很粗大却没有自持。竹却依旧在严寒之后苍翠,没有那种可怜的姿态,使自己与松柏同列,这是效仿仁者的做法,这就是竹子为什么称之为竹了。我一开始见到竹子就很喜悦,现在这种喜悦的感觉已经融入自己身体里了。来了兴致之后,挥毫泼墨,那真切的竹子就在眼前了。虽然自然的竹子是天造地设的,可是这与墨竹又有什么分别呢?」客人听了之后说:「我从前听说,庖丁,是个杀牛的厨师,但是学养生的人从他那里学到了养生的道理;轮扁,是制造车轮的木匠,读书的人却从中学到了读书的道理。世上一切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所从事的工作不一样而已,更何况您把这道理寄托在竹子中,我说您是得道的人,难道不对吗?」文同听过之后说:「大概是这样子的吧。」
【评析】 文与可是北宋著名画家,他与苏轼、苏辙是表兄弟,极为擅长画墨竹。苏辙这篇文章,通过客人与文与可对话的形式,作者先写客见墨竹惊讶的神情,突出墨竹之神似,通过客之口,得出文与可已经深谙「道」了。与可讲到自己为画竹整日与竹生活在一起,对竹的生长过程以及习性等都了然在胸。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了,后来又对竹「悦之」到了一个「悦之而不自知」的境界,这就是从忘我到忘物的一个境界,最后达到了物我两忘,进入了一种与物完全融合的创作境界。最后又借助客人之口,引用「庖丁解牛」与「轮扁斫轮」两个典故,把题旨升华到了「万物一理」的这个社会生活根本的原则上。 文章在描写与可为了得到「竹道」终日与竹子相处在一起,对竹子的发芽生长以及面对不同环境的神态的描写,特别传神,把竹的那种秉直、刚强之性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文章句式上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的方法非常灵活。行文也很流畅,前后联系密切,结构合理紧凑。
相关文章
- 苏洵作品有哪些 宋朝文学大家苏洵有哪些作品
- 苏轼见王安石 揭秘:苏轼和王安石的恩怨纠葛
-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 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的新政?苏轼主张什么历法?
- 王安石和庆历新政 苏轼为何反对王安石倡行新政?
-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 苏辙《调啸词(二之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 道德真经注(苏辙)简介
-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 苏轼得罪王安石后被外调,竟做了个通判
-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一首词,句句都是经典,最后10个字无人能超越
-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 苏辙《除日》原文及翻译赏析
- 苏洵苏辙苏轼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苏辙政论文,了解宋代的财政环境及他的财政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