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益儿的简介 南宋第八位皇帝宋端宗简介
南宋第八位皇帝宋端宗简介
宋代天子中文名:赵昰
别号:宋帝昰
国籍:宋代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临安(今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269年7月10日
死日期:1278年5月8日
职业:天子
重要造诣:南宋第八位天子
庙号:端宗
(历史3xm.com.cn)谥号:裕文昭武愍孝天子,孝恭仁裕慈圣睿文威武勤政天子
年号:景炎
陵墓:永福陵
后任:宋末帝赵昺
宋端宗人物平生
晚年阅历赵昰(xià)(1269年7月10日-1278年5月8日):即宋端宗,也称宋帝昰,是南宋第八位天子,1276年6月14日—1278年5月8日在位,共在位2年,卒年9岁,庙号端宗,谥号裕文昭武愍孝天子或孝恭仁裕慈圣睿文威武勤政天子。
他是宋度宗的庶宗子、宋恭帝的长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军霸占临安时,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接踵被俘。赵昰在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昺、国舅杨亮节、谢太皇太后的侄儿(宋理宗的驸马都尉,应该是赵昰的姑丈)杨镇、赵氏皇族职员秀王赵与檡等的陪同下,由谢道清隐秘派殿前禁军都指挥使并摄行军中事的江万载父子带自募之义师和殿前禁军珍爱,出逃婺州(今浙江金华),在婺州得陆秀夫带一部分大臣和朝庭机构来投,但驻足不稳,又由江万载父子及江氏“三古”家属带兵珍爱出逃到温州,由陆秀夫找到已逃窜到此得陈宜中,集合带兵到此的张世杰等,一同珍爱赵昰等一买办人登船入海抵达福州,定行都於福州濂浦平山福地,改年号景炎,行宫为平山阁(事先时价战乱,百孔千疮,宋军撤离此地时,曾开仓济民,本地群众甚感其恩,元军占据福州时,本地群众遂将平山阁更名为泰山宫,祭奠南宋高宗赵构及入闽的益、广二王。阁下列的是文臣武将:江万载、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本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是逃避元朝的查禁,以泰山宫作保护,泰山宫现存无缺)。
即位为帝赵昰即位前被封为“世界戎马都元帅”。1276年6月14日即位,改元景炎,时年只要7岁。固然朝臣江万载、陆秀夫等对峙抗元,力争规复宋代,但在元军的牢牢追击下,端宗只能由上将江万载、张世杰珍爱登船入海,东逃西避,疲於奔命。他曾逃到南澳岛上,在岛上海滩上开挖的宋井至今仍存,之後又逃到香港的九龙城一带,现存的宋王台和侯王庙都是为留念宋端宗而建。在珍爱赵氏皇族和南宋小朝庭的过程当中,以江万载为首江氏“三古”家属子孙一往无前,对赵氏皇族及南宋小朝庭始中不离不弃,令杨太后母子异常激动。杨太后体恤江氏“三古”家属的女眷和未成年子孙都随江万载胞兄江万里投止水池就义的苦况,为保忠良不停,遴选大臣之女和贤淑宫女配嫁给江氏“三古”家属的子孙,并将本身的女儿、赵昰之姊赵氏公主配嫁给江万载的侄孙江日新(江万里季子江镗之子,江日新的名字听说也是为留念宋末三帝赵显、赵昰、赵昺在厥后才改成带日字的)。江日新在崖山之战后携赵氏公主并文天祥的堂姑文氏大娘流寓到广东四会,相依为命,在本地留下许多传说。四会县城左近之山因葬赵氏公主而更名凤岗,岗上公主坟和驸马坟遗址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还存,后毁于建厂和修路。
因病作古景炎三年(1278年)3月,端宗为隐匿元将刘深的追逐,江万载父子带兵奋力击退刘深,扶赵昰上船避入广州湾对开海面,不幸又倏忽赶上台风,将年幼体弱的宋端宗卷入波浪中,年逾70的江万载扑入狂风巨浪中奋力将遇溺的宋端宗救起,江万载本身却不幸被波浪卷走没了踪影;眼看三年来一向贴身珍爱本身的最密切大臣被波浪淹没,宋端宗因而抱病。因元军追兵切近亲近,又不得不浮海逃往碙洲(今湛江硇洲岛)。不到10岁的小天子屡受波动,又惊病交集,不到一个月後(1278年5月8日)在碙洲作古,葬於永福陵(今香港大屿山)。谥号有二,《通鉴纪事本末·卷八十八》记为裕文昭武愍孝天子。尚有《文天祥全集·卷十七·编年录》、黄淳《崖山志》作孝恭仁裕慈圣睿文威武勤政天子。按宋代天子谥号表准裕文昭武愍孝天子似更规范,且相符《谥法》之解。
据宋王台公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纪录,昰、昺二帝南逃时期,“有金夫人墓,相传为杨太后女,晋国公主,先溺於水,至是铸金身以葬者”,葬於今九龙城区,人称“金夫人墓”,後来在该址兴建了圣三一堂[1],“金夫人墓”也随之埋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