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口子秀恩爱的说说 七夕:既秀恩愛又秀智巧

七夕:既秀恩愛又秀智巧
一提到七夕節,很多人立馬就會想到“中國情人節”,其實不然。唐人林傑有《乞巧》詩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作為中國古老傳統節日的七夕節其實並非情人節,而是女子秀巧節。
七夕的由來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節俗的豐富與圓滿是在六朝時期。六朝時期關於七夕有多種生動地記述,晉人周處《風土記》描述了民間七夕節俗的生動場景:七月七日,其夜將庭院灑掃乾淨,擺上茶几飯桌,設酒脯時果,說河鼓、織女二星神此夕相會。守夜的人都隱懷私願,向上天表達你的求富、求貴、求壽或者求子的願望。漢魏以後,七夕主要成為表達女性願望、比試與展示女性巧藝的節日。
拜織女學女紅
古代女子為什麼要在七夕拜織女呢?織女是一位紡織高手、女紅大師,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要在鵲橋與牛郎相會,此時人們設香案祭拜,請求其傳授女紅技藝。古時候,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窮人家的女孩子,都要精通女紅。女紅指女子所做的紡織、刺繡、縫紉等針線活兒。男子擇妻,也以“德言容工”四個方面來衡量,其中的“工”即為女紅活計。
古代拜織女常常由一位有威望的女子牽頭,邀上左鄰右舍的姐妹們,少則五六人,多則十幾人,聚會團拜。七月初七這天,要齋戒一天,沐浴淨身,打扮得既莊重又漂亮。到了晚上,月光融融,清輝盡灑,初秋的夜風襲來,涼爽怡人。在庭院中安放一張供桌,擺上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還要在瓶子裡插上幾枝鮮花和幾束紅紙,前面放置一個小香爐,插上幾炷香。
大家在案前焚香禮拜,面向織女星座,神情專注,虔誠許願:“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孃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祭拜完畢,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閒聊家長裡短,交流針線技術。清代詩人蔡雲有詩曰:“幾多女伴拜前庭,豔說銀河駕鵲翎。巧果堆盤卿負腹,年年乞巧靳雙星。”
秀女紅比才藝
乞巧習俗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七夕之夜,女子手執五色絲線和連續排列的七孔針(或五孔針、九孔針),藉助月光,連續穿針引線,將線最快穿過全部針孔稱為“得巧”,即獲勝。反之就是輸家,輸家要準備獎品或禮物,頒發給勝者。《荊楚歲時記》記載:“七月七日為牛郎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瑜石為針,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清代詩人吳曼雲有詩描述這一習俗:“穿線年年約比鄰,更將餘巧試針神。誰家獨見龍梭影,繡出鴛鴦不度人。”
明清時期在京城更加流行的是投針驗巧,即在水盆中放入縫衣針,以盆底針影形狀判斷是否“得巧”。《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閨閣,於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拙。俗謂之丟針兒。”
人們在七夕前一天就把一個水盆放在院子裡,倒入“鴛鴦水”。“鴛鴦水”是指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間取的水混合,或者是把河水和井水混合。露天過夜,第二天再晒一上午,通過陽光的照射,水的表面依稀生成薄膜。到了下午,取出縫衣針輕輕地平放在水面上,針不會下沉,並在水底折射出針影。如果針影形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便是勝者;如果針影是筆直的一條線,就是敗者。
《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槌、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徵矣。婦或嘆,女有泣者。”《帝京歲時紀勝》也有記載:“幼女以盂水曝日下,各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如椎,因以卜女之巧。街市賣巧果,人家設宴,兒女對銀河拜,鹹為乞巧。”
接閨女回孃家
明代《帝京午目》說:“七夕女兒節,角黍展榴裙。”七夕這天,年輕的女子們穿紅戴花,佩戴著用五彩綾線結成的櫻桃、桑葚、角黍、葫蘆等形狀的飾品,打扮得花枝招展,成群結隊逛街市。北京各個廟會和街市上,自七月一日起就專門設定乞巧物品專賣市場,即“乞巧市”,主要有牛郎織女年畫、乞巧樓、七孔針、乞巧果和祭拜織女用的蠟燭、香以及婦女用的各種粉、胭脂等。
人們在家中還要準備豐盛的食物供女兒們享用。七夕前一天和當天晚上,富貴之家大多在庭院中紮起綵樓,稱乞巧樓,在庭院中陳列磨喝樂、花果、酒菜、筆硯、針線等物,或由兒童作詩,或由女子展示製作的精巧物件。元朝時京城一帶在這天要將嫁出的女兒接回孃家過七夕節。元末鬆雲道人熊夢祥在《析津志》中記載:“宮廷、宰輔、士庶之家,鹹作大棚,張掛七夕牽牛織女圖,盛陳瓜果、酒、餅、蔬菜、肉脯,邀請女流作巧節會,稱曰女孩兒節。占卜貞咎,飲宴盡歡,次日饋送還家。”
此外,在各地,七夕節還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蘭夜鬥巧、種生求子、為牛慶生、晒書晒衣、供奉磨喝樂、拜魁星、七姐誕、染指甲、婦女洗髮、結紮巧姑、拜七孃媽、吃巧果等習俗。
情人節送巧克力竟還有科學依據
雖說七夕節不是情人節,但因為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讓很多人無一不把七夕節看作是心目中的情人節,紛紛買禮物送給心上人,巧克力這個甜蜜的食物當仁不讓地排在了前面。為什麼一般情侶間都會互送巧克力呢?你可能花了錢,自己都還沒弄明白!
1936年2月12日,在日本的俄羅斯商人莫洛佐夫旗下的糖果公司在英語讀物《The Japan Advertiser》上刊登了一則廣告:“將莫洛佐夫的精美盒裝巧克力作為情人節禮物,送給你的愛侶”。這是世界上第一則情節人送巧克力的廣告,但並未在當時取得重大反響。不過,80多年後的今天,這一情人節送巧克力的傳統卻被固定下來,成為男生主動示愛女生的浪漫禮物。說到底,情人節送巧克力只是商家的營銷手段。
但帶著對巧克力的浪漫定義,心理上,送巧克力能夠激起對方心理上對愛情的渴望。
吃巧克力還能緩解情緒低落,使人處於更為興奮的狀態,在情人節的浪漫環境下,更能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而黑巧克力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它會在我們體內轉化為苯基乙胺——我們戀愛時也會產生這種物質。
來源:北京日報、光明網、人民日報海外版、科普中國網
- 上一篇
乾隆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乾隆皇帝是好皇帝吗?历史对他有哪些正面评价
乾隆皇帝是好皇帝吗?历史对他有哪些正面评价 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有人说,统治纪录的创造者应该归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此人在位72年之久。然而众所周知,太阳王5岁登基,22岁才对统治
- 下一篇
紧张性结巴是因为什么 每次在街上遇到熟人时说话特别紧张,结巴,我会发抖,都两年了,刚遇到老同学我紧张得发抖,说不出话,丢脸!
每次在街上遇到熟人时说话特别紧张,结巴,我会发抖,都两年了,刚遇到老同学我紧张得发抖,说不出话,丢脸 每次在街上遇到熟人时说话特别紧张,结巴,我会发抖,都两年了,刚遇到老同学我紧张得发抖,说不出话,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