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咸丰皇帝的妃子 咸丰帝,咸丰皇帝上面一个皇帝的是什么

火烧 2021-12-15 11:50:31 1118
咸丰帝,咸丰皇帝上面一个皇帝的是什么 咸丰皇帝上面一个皇帝的是什么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1850.2.25),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

咸丰帝,咸丰皇帝上面一个皇帝的是什么  

咸丰皇帝上面一个皇帝的是什么

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

1、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1850.2.25),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2、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3、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咸丰皇帝的妃子 咸丰帝,咸丰皇帝上面一个皇帝的是什么

扩展资料:

清朝皇帝:

1、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开疆扩土、骁勇善战的英雄。

2、清太宗(皇太极)崇德——清朝的开国之君。

3、清世祖(福临)顺治,18年——满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痴情皇帝。

4、清圣祖(玄烨)康熙,61年——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开创“康乾盛世”。

5、清世宗(胤禛)雍正,13年——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扑朔迷离的皇帝。

6、清高宗(弘历)乾隆,60年——风流天子。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中国最长寿的君主。

7、清仁宗(颙琰)嘉庆,25年——励精图治却未能扭转历史的皇帝。

8、清宣宗(旻宁)道光,30年——节俭的皇帝。签订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9、清文宗(奕詝)咸丰,11年——有重整江山之心,却无回天之力的“苦命”皇帝。

10、清穆宗(载淳)同治,13年——傀儡皇帝,清朝最短命的皇帝。(慈禧专权)

11、清德宗(载湉)光绪,34年——年轻发奋、力图改革的开明皇帝。(慈禧专权)

12、清恭宗(溥仪)宣统,3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旻宁

咸丰皇帝的几个兄弟叫什么

咸丰皇帝有九个兄弟。分别是: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皇次子 爱新觉罗·奕纲、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皇五子 爱新觉罗·奕誴、皇六子爱新觉罗·奕欣、皇七子爱新觉罗·奕譞、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

1、爱新觉罗·奕欣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

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欣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

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逝世,谥号为“忠”。其孙溥伟袭封恭亲王爵位。

2、爱新觉罗·奕詥

奕诒,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八子,其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笔帖式灵寿女。道光二十四年生钟端亲王奕诒,时为琳妃。

生卒时间: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至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初四日,享年25岁,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正月咸丰帝即位,封为多罗钟郡王,卒后谥“端”,无子,奉旨以从子(载涛)为嗣。

与皇七子醇贤亲王奕譞、皇九子孚敬郡王奕譓,及皇九女寿庄固伦公主为一母所生。

扩展资料

咸丰皇帝的轶事典故:

《清朝野史大观》有几则关于旻宁生活简朴的逸闻:

旻宁即位后,内府依例给他40方砚,砚后镌有“道光御用”四字。旻宁认为太多,闲置可惜,便将它们分给了臣下。

以前皇帝用笔须送紫毫中最硬的。笔管上刻有“天章”、“云汉”字样。旻宁觉得不合用,让户部尚书英协揆到坊间买一般常用的纯羊毫、兼毫两种。

旻宁穿的套裤,膝盖处破了,让人在上面补了一块圆绸,这就是一般说的打掌。臣子效法他。一次,他见军机大臣曹振镛裤子膝盖处有补缀痕迹,便问:“你的套裤也打掌吗?”曹振镛回答:“裤子易做,但花钱多,所以也打补丁。”

旻宁又问:“你裤子打掌要多少钱?”曹说:“要三钱。”旻宁说:“你们在宫外做东西便宜,我在宫内还要五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旻宁

咸丰皇帝的妻子是谁

咸丰皇帝共有18位妻子,分别是孝德显皇后、孝贞显皇后、慈禧、庄静皇贵妃、端恪皇贵妃、玫贵妃、婉贵妃等。

1、孝德显皇后

孝德显皇后(1831年-1850年1月24日),萨克达氏,咸丰帝元配妻子,原满洲镶蓝旗人,后抬至镶黄旗,太常寺少卿富泰之女。清朝第二位由嫡福晋追封的皇后。

道光二十七年,道光帝指婚给皇四子奕詝。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七与奕詝完婚,道光帝册萨克达氏为嫡福晋。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乙亥日,1850年1月24日)崩。咸丰帝即位后,追册谥曰孝德皇后,棺椁暂奉田村。同治初,移静安庄,旋葬清东陵定陵。全谥曰:孝德温惠诚顺慈庄恪慎徽懿恭天赞圣显皇后。

2、孝贞显皇后

孝贞显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钮祜禄氏,咸丰帝皇后,满洲镶黄旗人,广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扬阿之女。嫡母为宗室觉罗,生母为姜氏(后抬入旗籍,改称姜佳氏)。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暴崩于钟粹宫,死因成谜。葬于普祥峪定东陵,上谥,经宣统加谥,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

3、慈禧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

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

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4、庄静皇贵妃

庄静皇贵妃(1837年—1890年),他他拉氏,出身满军正红旗,主事庆海之女。咸丰帝妃嫔,咸丰二年选秀女入宫,初封“丽贵人”。

咸丰四年十二月,诏封丽嫔。五年五月,生皇长女荣安固伦公主,晋丽妃。十二月,行册封丽妃礼。咸丰十一年十月,穆宗晋尊为皇考丽皇贵妃。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诏晋尊为丽皇贵太妃。光绪十六年庚寅十一月十五日卒,时年五十有四,谥曰庄静皇贵妃。光绪十九年四月十八日奉安。葬于定陵妃园寝。

5、端恪皇贵妃

端恪皇贵妃佟佳氏(1844年-1910年),满洲镶黄旗人,一等侍卫裕祥之女,清文宗咸丰帝妃嫔。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生于金陵(今南京)。

咸丰八年(1858年)三月二十五日,纳入宫中,侍奉咸丰帝。佟佳氏并非通过八旗选秀进入皇宫,而是直接由母家送进后宫,在清朝可说是唯一的特例。

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吉辰,擢恭亲王奕䜣为正使,内阁学士察杭阿为副使,持节赍册,封为祺嫔。佟佳氏出身高贵,不苟言笑,虽然容貌美丽,但很快就失宠,在咸丰一朝未曾再进封。

同治帝即位,才被尊封为皇考祺妃。同治十三年,光绪帝尊封为祺贵妃。宣统帝尊封为祺皇贵太妃。宣统二年,佟佳氏逝世,谥号为端恪皇贵妃。

宣统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入葬地宫, 始时距清皇朝灭亡只有九十四日,端恪皇贵妃是咸丰皇帝所有后妃中最后去世的,亦是定陵妃园寝最后一个入葬的。佟佳氏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皇贵妃。

6、玫贵妃

玫妃(1835年-1890年)徐佳氏,领催诚意女,咸丰帝嫔妃,徐佳氏乃内务府包衣满军正黄旗人。徐佳氏为宫女出身,出身低微。

咸丰三年十一月初三封为玫常在。后晋升为玫贵人,咸丰五年五月二十四日降为常在,后降为徐官女子,日子不长又晋升为玫常在、玫贵人。

咸丰八年二月初五生皇二子悯郡王,十二月晋玫嫔。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颁发谕旨尊封玫嫔为皇考玫妃。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同治帝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又尊封皇考玫妃为皇考玫贵妃。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逝世。

7、婉贵妃

婉贵妃(1835—1894)索绰络氏,左都御史奎照之女,咸丰帝嫔妃。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二十一册封婉常在,居景仁宫,九月十一晋婉贵人。

咸丰四年(185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晋婉嫔,五年(1855年)十二月二十八行册封礼,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初十,穆宗尊为皇考婉妃。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十六,德宗尊皇考婉贵妃居寿康中宫,光绪二十年(1894年)五月十七日崩逝,终年约五十九岁。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八月初十入葬定陵妃园寝。婉贵妃宝顶位于定陵妃园寝南起第一行最东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丰

慈禧和咸丰皇帝的关系

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人物简介: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慈禧在咸丰时期经历:

1、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岁),叶赫那拉氏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2、咸丰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岁),晋封懿嫔。

3、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

4、咸丰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岁),晋封懿贵妃。

5、咸丰帝体弱多病,兼之当时的大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国反清农民运动,正值内忧外患之际,让他心力憔悴。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并且允许懿贵妃发表自己的意见,因而大臣们多对叶赫那拉氏不满:

扩展资料:

咸丰皇帝介绍: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 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 。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3]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 死后由其子载淳继位。

参考资料:慈禧—百度百科 爱新觉罗·奕詝—百度百科

咸丰皇帝有几个儿子

有两个儿子,分别是爱新觉罗·载淳,悯郡王。

拓展资料

一、爱新觉罗·载淳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历4月27日),同治帝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位。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他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二、悯郡王

悯郡王(1858年-1858年),未赐名,咸丰帝第二子,母玫贵妃徐佳氏时为玫贵人。生于咸丰八年戊午十二月初五日丑时,殇于卯时。同治帝即位后,追封其为郡王,谥号“悯”。

文宗二子:孝钦显皇后生穆宗,玫贵妃徐佳氏生悯郡王。悯郡王,生未命名,殇。穆宗即位,追封。

三、咸丰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生于北京圆明园,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为储君。

参考资料:爱新觉罗·载淳

悯郡王_百度百科

咸丰皇帝的妃子有哪些?

咸丰皇帝的后妃:

一、皇后

(1)孝德显皇后(1831年—1850年),咸丰帝为皇子时的嫡福晋,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1850年1月24日)逝世,无子女。

(2)孝贞显皇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死因成谜,葬于定东陵。

(3)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即慈禧太后,名杏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定东陵。

二、皇贵妃

(1)庄静皇贵妃(1837年—1890年),他他拉氏,初封“丽贵人”。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卒,时年五十有四,谥曰庄静皇贵妃。葬于定陵妃园寝。

(2)端恪皇贵妃(1844年-1910年)佟佳氏,宣统二年逝世,谥号为端恪皇贵妃。

三、贵妃

(1)玫贵妃(1835年-1890年),徐佳氏,咸丰八年二月初五生皇二子悯郡王,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初八逝世。

(2)婉贵妃(1837—1894.5.17),索绰络氏,光绪二十年(1894年)五月十七日崩逝,终年约五十七岁。

四、妃

(1)璷妃那拉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十日生。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逝世,葬于定陵妃园寝。

(2)禧妃(?-1877年)察哈喇氏,光绪三年五月十六日卒。

(3)吉妃王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生,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逝世,葬于定陵妃园寝。

(4)庆妃(1840年-1885年)张氏,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月初一日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五月初三日逝世,享年四十六岁。

五、嫔

(1)云嫔武佳氏,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2)容嫔伊尔根觉罗氏,同治八年五月十二日卒,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安。

(3)璹嫔那拉氏,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卒,光绪元年三月十二日奉安。

(4)玉嫔那拉氏,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卒,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六、常在

(1)玶常在伊尔根觉罗氏,咸丰六年七月十五日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2)瑃常在,名氏未知。咸丰九年正月初四日卒。正月十五日彩棺奉移暂安。

(3)鑫常在,名氏未知。咸丰九年五月初六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奉安。

扩展资料

清文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1860年9月英法联军逼近北京,京城震动。咸丰皇帝急忙带着他的皇后钮祜禄氏(后来的慈安太后)和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后来的慈禧太后)以及一班亲信,逃亡到热河去,由恭亲王奕䜣留下来向侵略者求和。

1861年8月22日,咸丰在签订《北京条约》后不久就病死了,他唯一的儿子6岁的载淳即位。年号定为“祺祥”。遗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额驸景寿,还有原来的五个军机大臣中的四个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年幼的载淳。咸丰临终前,又将自己刻有“御赏”和“同道堂”的两枚御印,分别赐给了皇后和懿贵妃,并颁诏说,此后新皇帝所颁的一切诏书,都要印有这两枚御印才能有效。

载淳继位后,尊先帝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自己的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载淳的母亲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是个阴险、贪权、又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刚刚坐上圣母皇太后的宝座,就迫不及待地揽权。慈禧先让人建议,因为皇帝年幼,无法处理朝政,所以要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是要掌握实权。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奕詝

百度百科-慈安太后

百度百科-慈禧

光绪的生父和咸丰帝是什么关系?

光绪的生父和咸丰帝的异母弟。

光绪的生父是爱新觉罗·奕譞。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异母弟,光绪帝生父。母为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其大福晋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

爱新觉罗·奕譞的兄弟:

1、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隐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

2、皇次子爱新觉罗·奕纲,顺和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3、皇三子爱新觉罗·奕继,慧质郡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4、皇四子爱新觉罗·奕詝,即咸丰帝,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5、皇五子爱新觉罗·奕誴,过继给惇恪亲王绵恺,为惇勤亲王,母祥妃钮祜禄氏。

6、皇六子爱新觉罗·奕欣,恭忠亲王,母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

7、皇八子爱新觉罗·奕詥,钟端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8、皇九子爱新觉罗·奕譓,孚敬郡王,母庄顺皇贵妃乌雅氏。

扩展资料:

咸丰帝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

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咸丰帝在位十一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庙号文宗,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显皇帝,葬于定陵, 死后由其子载淳继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咸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奕譞

的是(117)咸丰(8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