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长平之战真的因为赵括纸上谈兵吗 兩千多年的冤案,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火烧 2022-09-27 08:58:19 1046
兩千多年的冤案,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長平之戰,秦國軍隊前後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趙國元氣大傷。秦國取得了勝利,但也損失慘重。長平之戰,為什麽趙國會敗給秦國呢?有一種觀點認為是趙國接受上黨導致趙

兩千多年的冤案,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長平之戰,秦國軍隊前後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趙國元氣大傷。秦國取得了勝利,但也損失慘重。

長平之戰,為什麽趙國會敗給秦國呢?

长平之战真的因为赵括纸上谈兵吗 兩千多年的冤案,趙括真的是“紙上談兵”嗎?

有一種觀點認為是趙國接受上黨導致趙國的戰敗,這種觀點是明顯的事後諸葛亮,不論也罷。畢竟要是長平之戰趙國打勝了呢,是不是又會有某些人稱讚接受上黨是多麽英明的決策了。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是趙括導致了趙國的失敗,這種觀點把趙括看成是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持這種觀點的人佔大多數,現在我們的史學界也以這種觀點為主流。

史學界把趙括定性為一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他們的依據有兩個。

第一個依據是趙括父親趙奢對趙括的評價。趙奢曾經這樣評價趙括,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翻譯過來就是,“戰爭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但趙括把他說得太容易了。如果趙國不讓趙括統帥大軍還好,如果讓他為將,統帥大軍,一定會給趙軍帶來災難”。這是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的記載。但是,我們想想,趙奢有說過這個話嗎?這是值得懷疑的,因為這句話出自廉頗的傳記。或者說,趙奢的原話是什麽,他的本意是否存在被曲解的可能?

趙括一直主張進攻,尋找秦軍決戰,廉頗則是主張以防守拖垮秦軍,他們的意見是完全不同的,可以說他們是政敵。趙括被委任為長平趙軍統帥,正是為了接替廉頗,廉頗的傳記有替廉頗說話,貶低趙括的嫌疑。我們退一萬步講,即便趙奢真的說過這句話,難道他說的話就是對的嗎?難道所有的父母都了解自己的子女嗎?對於這個我就不做分析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思考。

理由二:長平之戰中,趙括輕敵冒進,導致趙軍中計被秦軍包圍,全軍覆沒。趙國之所以起用主張進攻的趙括,一是因為趙王對廉頗的單純防守非常不滿,二是因為戰爭打到現在,趙國已經拖不起了,具體原因,在以前的節目中我已經做了說明。如果讓廉頗繼續防守下去,秦軍沒有打進來,趙國國內恐怕就會先亂了。因此,這時候的趙國,最好的出路莫過於尋找秦軍決戰,一決雌雄。以其坐等可以看得見的滅亡,還不如放手一博,萬一取勝了呢?趙國在賭,秦國何償又不是呢?戰爭本就是一場變數非常大的賭博。趙國的軍力雖強,經濟卻不是秦國的對手。如果繼續按照廉頗的防守策略守下去,趙國必先被拖垮,秦國將不戰而勝。所以,趙括揮師進攻,是不得已而為之。

當然,最後,趙軍戰敗,全軍覆沒,趙括是要承擔一部分責任的。因為他沒有留下足夠的兵力守護後方,導致後路被砌斷,同時,他也太過於輕敵,揮軍冒進,給秦軍留下了可乘之機,最終被分割包圍。不過,長平之戰打到這個時候,已經不是兩個將領之間的戰爭,也不是兩軍之間的戰爭,而是兩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最終較量。在這場戰爭中,秦國征調了國內所有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從前後的估算來看,直接參與長平大戰的有近百萬人,而趙軍呢,包括所有援軍在內,也不到60萬人。因此,趙軍失敗是必然的,只是秦軍遭受的損失大小不同而已。所以,趙軍的戰敗,趙括雖然有責任,但不是主要責任。

長平之戰,秦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損失慘重。除去被坑殺的趙軍不算,秦趙雙方的損失相當。趙國在兵力隻相當於秦國一半的情況下,仍然能做到一比一的交換比,已經充分說明了,作為趙軍統帥的趙括,即便不是一等一的軍事人才,至少也是一名合格的軍事人才。至於秦軍統帥白起,除了經驗比趙括豐富外,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他有比趙括強的地方。畢竟,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戰績,說是合格當然是沒有問題的,但要說是優秀,就值得討論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