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鸦片战争简单经过 第二次鸦片战争双方兵力对比,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有多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双方兵力对比,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有多大
第二次鸦片战争双方兵力对比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有多大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
据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双方投入的兵力相差悬殊,中国方面军是英法联军的数倍,但是最终结果依旧是中国战败。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对比是什么样的呢?下面就来看看,在不同阶段,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的对比。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个阶段,英法联军一共投入了五千六百余人,其中有法军一千人,但是中国方面战败,这其中有武器装备落后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因为清政府内部的腐朽所导致的,军队战略落后,同时士兵素质差,内部不团结等。第一阶段中国战败后,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在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英国投入的军队人数在一万八千人左右,法国有七千人,同时还有战舰越两百多艘,这次战役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最终占据了中国的首都北京,并且烧毁了圆明园,中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就总体而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一共投入的兵力在两万五千人以内,其中主要是英国军队,占侵略军总人数的一半多,在说中国方面的兵力,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就伤亡人数方面则记载为与英法联军的投入兵力相差不远,由此可以得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投入的兵力是非常大的。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兵力方面中国是具有压倒性的胜利的。
当然中国投入的兵力多,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够取得胜利,即使人数上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冷兵器与热兵器的比拼,还是直接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结局。也真是实有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双方兵力悬殊,中国依旧失败才促使国人开始觉醒,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由此清政府内部分裂出来的洋务派开始学习西方的先进器物,在中国修建军工企业。
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因为多次失败而不断的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这对于中国方面造成的损失并不只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有哪些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
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首先是广州战役以及两次大沽口战役,最终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而宣告结束。当然《天津条约》并不是简单的与西方列强共同签署,答应对方一些不平等条约,而是分别签署与不同的国家签署,所以损害的利益等也是加倍的。 在《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中共政府同意英国派公使常驻北京,同时还增开了南京等地为通商口岸,允许外籍在华传教,以及入内游历通商。同时修改了入关税收,减轻了商船吨税,对英国赔款四百万两白银,法国是二百万两白银,最后赔款数额增加到了八百万。
随后在英法联军占据天津后,又转战北京,成功攻占北京之后,英法联军将皇家园林圆明园洗劫一空,里面的珍贵文物被英法联军抢占一空,搬运不走的也被侵略者一把火给烧了,这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园林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所以损失无法预计。之后中国又分别与英国、法国和沙俄签订了《北京条约》,就这一条约来说,最主要的是对领土的划分,在《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国直接占领了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领土,这也是对现在中国国土面积的一个奠定。也就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涉及到赔款、割地、税收等方面。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直接攻占了北京城,并且洗劫烧毁了皇家园林,给华夏文明带来的非常大的损失。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
因为是英法联军发动的侵略战争,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性的,但是对于华夏人民来说,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所以清政府的反击是正义的。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一败再败,最终只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换取短暂的和平,这样的行为使得中国的半殖民程度不断加深,同时清政府也沦为了西方前掠者统治华夏的工具。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略华夏的目的依旧是为了进一步的掠夺原料产地,扩大市场,甚至于他们经华夏的子民运往国外,以获得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在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依旧是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所以西方侵略者在战争侵略的同时,还附带有经济侵略,他们将自己通过大机器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华夏的土地上廉价销售,从而导致华夏的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同时在这次战争中,西方列强获得了鸦片贸易合法化和向中国传教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冲击。由此也可以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带有严重的侵略性质的,是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又一次殖民主义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谋
提起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晓得是英法联军共同对华发动的侵略战争,但是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谋,恐怕很难有人想到会是一个女人,当然这个女人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是英国历史上担任时间最长的君王维多利亚。
维多利亚女王像
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谋维多利亚女王,她从1837年开始即位成为英国的君王,经过了漫长的六十三个春秋,在1901年的时候,才退位。在她担任国王期间,一共谋划了两次对华战争,分别是第一、二次鸦片战争。有维多利亚担任君王的时代又被叫做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期,英国出现了一大批的江洋大盗和冒险家,他们以政府的名义,在海外做着强盗的勾当。这其中就包括对中国的侵略,政府非但不对其进行约束,反而还很支持他们的行为。
就当时而言,维多利亚女王为了扩张领土,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设计阴谋,强权政治,强取豪夺等等,这些都是她用来侵略别国的方式。整个世界,从西欧到东亚,从北太平洋到南印度洋,几乎都被悬挂上了英国的国旗。
也这是因为维多利亚女王的这些手段,使得她不仅仅在中国获得了非常大的利益,同时也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建立了殖民地,从而使得英国从一个普通国家开始走向强大,甚至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当然也是因为维多利亚谋划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所以才使得西方的其他国家跟着一起向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从而使得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谋是维多利亚女王。
第二次鸦片战争路线
根据英法联军对中国发动战争的顺序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路线是先广州,然后是天津,最终是首都北京。
第二次鸦片战争路线图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第一阶段,英法联军通过在中国制造“亚罗号”事件,从而对中国广州发动武装进攻。随后清军在叶名琛的带领下进行了强烈的反抗,但是因为武器装备相差太远,所以最终广州沦陷,双方签订了《天津条约》。
在第二阶段,英法联军首先在天津大沽口发动战争,之后战火一度蔓延到整个天津,天津沦陷之后,他们继续北侵,成功的占领了北京,火烧了圆明园,咸丰皇帝陈出逃,中国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真正结束。

另外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在这些条约中,华夏被迫开放了一系列沿海地区的口岸,主要有琼州、广州、台湾、汕头、南京、镇江等等,这些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英法联军子在中国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同时也有了原料产地和廉价的劳动力。同时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范围辐射广,向内陆蔓延。当然除了开放头上口岸,中国还对侵略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主要是乌苏里江以东等地方。
综上,第二次鸦片战争路线是广州、天津、北京;开放通常口岸的路线有南至北则是先琼州,紧接着是汕头、台湾、九江、南京、镇江等,最终是烟台和营口地区;被分割出去的土地线路则是由黑龙江以北开始,到最后的霍尔果斯河以西等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是非常多的,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上造成了影响,甚至还关乎于中国的领土完整等,具体如下: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
首先是政治方面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条约而告终。这些条约的签订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更大程度的丧失了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清政府统治者开始成为了西方列强的附庸和统治中国的工具。
其次是经济方面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外国的侵略开始由中国沿海地区深入到中国内陆,从而更加方便了西方列强向中国进行商品倾销。同时也使得西方列强开始更大程度的从中国掠夺原材料和劳动力,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另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还包括鸦片贸易合法化,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清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使得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很多行为开始合法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鸦片贸易开始在中国合法,当然还有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进行传教,这则属于文化方面的入侵,从而也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还体现在主权和领土完整性方面,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修建公馆,从而加强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丧失了大片的领土,其中包括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俄国则占领了中国近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版图。
最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就是火烧了圆明园,从而给予了中国的文化以沉重的打击。
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政府因为多次失败而不断的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这对于中国方面造成的损失并不只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有哪些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首先是广州战役以及两次大沽口战役,最终以签订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而宣告结束。当然《天津条约》并不是简单的与西方列强共同签署,答应对方一些不平等条约,而是分别签署与不同的国家签署,所以损害的利益等也是加倍的。 在《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中共政府同意英国派公使常驻北京,同时还增开了南京等地为通商口岸,允许外籍在华传教,以及入内游历通商。同时修改了入关税收,减轻了商船吨税,对英国赔款四百万两白银,法国是二百万两白银,最后赔款数额增加到了八百万。
随后在英法联军占据天津后,又转战北京,成功攻占北京之后,英法联军将皇家园林圆明园洗劫一空,里面的珍贵文物被英法联军抢占一空,搬运不走的也被侵略者一把火给烧了,这对于中国历史文化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园林中有很多东西都是无价之宝,所以损失无法预计。之后中国又分别与英国、法国和沙俄签订了《北京条约》,就这一条约来说,最主要的是对领土的划分,在《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国直接占领了乌苏里江东至海的大片领土,这也是对现在中国国土面积的一个奠定。也就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损失涉及到赔款、割地、税收等方面。
第二次鸦片战争地点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沦陷的地区有广州,大沽口,天津以及北京等,也就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地点是在广州,随后蔓延到了天津、北京以及长江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
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首先进攻的是中国广州,战役打响之后,清政府军队虽然顽强抗争,但最终战火还是烧到了天津大沽口等地,通过在大沽口的两次战役之后,清政府请求和谈,以《天津条约》的签订最终结束了这场战役。
之后英法联军以及美国和俄国不在满足于当时在条约中规定的既得利益,所以率领军队直接打进了北京城。武器装备差英法军队不止一两个点的清政府统治者只能潜逃,从而宣告北京沦陷。也就是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地点已经从广州经过天津转移到了北京。
随着战火的不断延伸,清政府内部的一部分有志之士率先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开始企图通过学习西方列强来使中国摆脱被侵略的局面,最终华夏的土地上出现了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资本主义。当然在此之前,需要的是英法从北京撤军,为此以恭亲王为首的和谈团开始与英法代表团进行谈判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英法联军答应从北京撤兵,但是鸦片合法了,北京建立了外国公馆,同时还开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另外就是除了沦陷的北京之外,其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所涉及的地点如广州等的统治权几乎都归西方列强所有。
综上所述,除了在不平等条约中割让的土地之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地点还有北京、天津、广州、长江及珠三角等地区。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十九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对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英法联军直接攻占了北京城,并且洗劫烧毁了皇家园林,给华夏文明带来的非常大的损失。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什么呢?
第二次鸦片战争图片
因为是英法联军发动的侵略战争,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性的,但是对于华夏人民来说,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所以清政府的反击是正义的。在这次战争中,清政府一败再败,最终只能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换取短暂的和平,这样的行为使得中国的半殖民程度不断加深,同时清政府也沦为了西方前掠者统治华夏的工具。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略华夏的目的依旧是为了进一步的掠夺原料产地,扩大市场,甚至于他们经华夏的子民运往国外,以获得大批的廉价劳动力。在西方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的时候,中国依旧是封建统治下的小农经济,所以西方侵略者在战争侵略的同时,还附带有经济侵略,他们将自己通过大机器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华夏的土地上廉价销售,从而导致华夏的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
同时在这次战争中,西方列强获得了鸦片贸易合法化和向中国传教的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冲击。由此也可以得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性质是非正义的,带有严重的侵略性质的,是继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又一次殖民主义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当时的清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是什么呢?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不得不说的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先后开始发动了多中国的侵略。他们看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作为战败的一方,割地赔款给英国,使得英国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这些利益同时也让他们心动,所以都想在中国插一脚,于是就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不满足于战争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之后,他们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的领土上,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掠夺和经济入侵,同时附带的还有对中国土地的吞噬。
1854年,也就是《南京条约》签订二十年之后,英国因为自身对中国同美国签订的《望厦条约》的曲解,同时想要在中国获得更多的利益,所以他们开始向中国提出了修改《南京条约》的要求,具体修改方案如下: 首先,中国全境都要对英国开放通商,同时要求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他们在中国进口货物不用再交税款,外国公使可以常驻北京等。同时要求修改修改条约的还有美国和法国,当然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即使清政府昏庸也是不会同意的。
这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既然和谈无法使得他们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那么就只能硬抢。所以为了利益达成共识的西方列强开始了站成统一战线,齐齐向中国发难,这也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当然之所以发动战争则是因为他们要求与满清政府修约遭到了严厉的拒绝,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只能发动侵略战争。
亚罗号事件图片
关于“亚罗号事件”,其发生的时间是1856年的10月8日,当时的广州水师率领军队在黄埔港口的走私船只“亚罗号”上逮捕了中国海盗和有嫌疑的水手。当时这条船上的船长是一名英国人,且记录在香港当局。由于在被抓的时候签证过期,所以船上没有悬挂英国过期,当时的水师抓人时就按照中国内政的方式处理,并没有考虑英国方面的意见。
为了用此事件作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英国方面强词夺理,说“亚罗号”是英国的船只,水师没有任何经过允许就上船抓人有损英国领事的体面,甚至造谣是广州水师扯下了船上的英国国旗,这是对英国的侮辱,要求中方道歉,当然他们有不接受道歉的权利。终于十月二十三号,英国海军以为为借口进犯中国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法国的借口则是“马神甫时间”,并且在英国挑起战争之前。当时的法国天主教主非法潜入中国内地进行传教。并且无视大清法律,胡作非为,被清朝的广西地方官下令处死。为了让传教士可以在中国获得自由传教的权利,法国企图发动侵华战争,并且在战役前与英国方面取得联系。最终两国携手,对华发动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评价
第二次鸦片战争评价可以站在两个角度进行,分别是战败的中国和在战争中取得胜利的英法联军的角度,但是无论怎么评价,都无法否定这是一场具有侵略性质的战争,最终使得中国走上了半殖民道路。
第二次鸦片战争被毁的圆明园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第二次鸦片战争评价:作为被侵略的一方对战争的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国的行为是正义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无疑是一场灾难,在这场战争中,中国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同时西方列强在侵占北京后,直接烧毁了皇家园林圆明园,从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都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英法联军在战争胜利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其在中国修建公馆,并派遣驻华大使,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略。综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于中国方面来说是一场具有反侵略、反殖民性质的正义战争。
从英法联军的角度看第二次鸦片战争评价:作为战争的发动者,他们对中国的侵略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进一步扩大市场,进行商品倾销,抢占原料产地以及廉价劳动力,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带有侵略性质的殖民战争。
在英法联军侵华占据北京之后,清政府统治者被迫逃离,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展开了大肆的抢掠,最终直接将其焚毁,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了损失,加上被活活烧死的工匠、宫人、妃嫔等,可以说是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