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百家争鸣对当时以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一次空前绝后的文化大发展。

火烧 2022-05-21 12:49:51 1055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一次空前绝后的文化大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与社会急剧变革相适应,产生了众多学术流派。这些学派林立,互相争鸣。"诸子"指各学派代表人物或各学派代表著作,"百家"是形容各学派及其著作
百家争鸣对当时以及后世有什么影响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一次空前绝后的文化大发展。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一次空前绝后的文化大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与社会急剧变革相适应,产生了众多学术流派。这些学派林立,互相争鸣。"诸子"指各学派代表人物或各学派代表著作,"百家"是形容各学派及其著作之多。诸子百家创造了丰富的哲学、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丰富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石。

百家争鸣,是一次空前绝后的文化大发展。

百家争鸣,泽及后世。我们至今还在汲取他们的"营养"。

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空前的经济繁荣对各阶级、各阶层和各社会集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当时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各有自己的态度、主张、愿望和要求。"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所反映出来的不同的流派学说互相争辩讨论的异常活跃的局面。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这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几千年来,大体上保持着一种统一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就是在先秦时期奠定的基础。春秋至战国时期,思想解放,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直接导致了我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高度繁荣发达,它对当时和后世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对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渗透力,所达到的成就是古代任何一个发展阶段所难以企及的。两千年的封建文化,乃至现代中国人的许多思想意识,都能在先秦文化中追溯到它的根源。

在诸侯割剧纷争的时期,统治者不但不可能推行文化专制,反而诸侯并争,厚招游学,各个国君和贵族都招揽大批知识分子为自己服务,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当时的士,可以各持一说,在诸侯之间奔走游说,合则留,不合则去,有相对的自由。私收门徒讲学风气盛行一时,只要略为著名的士,没有一个不是率其群徒,辩其谈说的,这就使各个学派有了发展的机会。

战国时期的各个学派,总称为诸子百家。各家学派都著书立说,品评政治,既相互批判又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甚至重新分化组合。参加争鸣的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兵家等,他们都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及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儒家: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是孟子和荀子。孔子的主要学说是礼、仁和天命论。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天命论思想,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荀子处于战国后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已经巩固,全国统一已成大势所趋。他把孔子的礼赋予法的内容,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批判了孔、孟的天命论,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儒家思想几经演变,从改良社会以维护奴隶制度转变到促进社会变革,巩固封建制度,构成了一整套相当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我国封建制度的思想支柱。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他主张兼爱,反对儒家的仁,即反对贵族的偏爱,要把爱扩展到每一个人身上。主张非攻,反对兼并战争,希望用和平方式统一中国。主张尚贤,反对奴隶制的世卿世禄制度,主张让贤能的人做国君和官吏。主张节葬、节用,反对儒家的厚葬、三年之丧,以及贵族们的铺张浪费。他代表了手工业劳动者的利益和要求。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中期的邹衍。他们对天文、历法、地理有一定的科学研究。邹衍把孟子的唯心主义化了的五行说,推展到历史发展方面来,认为历史发展是受五德终始规律支配的。其中有变化发展的合理成分,可以为新兴政权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是一种循环论的历史观,被后世封建统治者广泛利用。

农家的代表人物是许行,他提倡神农之教。主张每个人都应该自食其力,就是国君也应和平民一样,不能不劳而获。农家的社会思想只是一种空想,但反映了农民向往一个没有剥削、人人劳动的理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老子。道家学派在战国中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老子首先提出道的概念,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学说。又认为事物矛盾对立的双方相反相成,互相转化,这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在社会政治思想上,主张倒退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反映了没落贵族的心理状态。庄子比老子更消极,他的学说反映了没落贵族在奴隶制度彻底瓦解和封建制度基本确立的情况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悲观情绪。他对道作了进一步的唯心主义解释。认为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人通过修养就可以得道,得了道就和道同体,我即是道,道即是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理想中的人生最高境界。老子的道是一个独立的精神性的东西,而庄子的道是主观精神的东西。庄子又把老子的对立面转化思想引向了相对主义,否认客观真理存在,从相对主义走向不可知论。著名的庄周梦蝴蝶,鲜明地反映了他这种思想。

法家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韩非。他们主张法治,强调耕战,反对奴隶主贵族的世袭制度,主张建立和巩固新的封建的等级制度。法家是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在先秦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力图论证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地位的变动和财富的转移是合理的、进步的。主张实行君主专制,把法术势结合起来,作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为结束诸侯割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演变,这些维护封建制度的政策,成为腐朽生产关系的维护者,是造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因素。

名家的代表是战国中期国人惠施和战国后期赵国人公孙龙。由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革,旧有的称谓不能适应新的内容,新的称谓又还没有得到公认,因而在意识形态上反映出澄清名实不符的要求。他们控名责实,目的在于为新兴地主阶级所建立的封建秩序进行论证。他们对逻辑学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纵横家的代表是张仪、苏秦。他们从事外交活动,倡导合纵、连横。

兵家的代表是孙武、吴起、孙膑。他们著书立说,专门研究如何率兵作战,总结战争的经验和lI律。他们的军事著作和其所反映的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思想上和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杂家的代表是战国后期的秦相吕不韦,他召集了一部分门客编成一部《吕氏春秋》。该书揉合了阴阳五行家、道家、儒家、兵家、墨家的部分学说,用来作为实现统一的指导思想。由于各家思想杂凑在一起,因而班固称其为杂家。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阶级、各阶层的思想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自由地著书立说四处奔走,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繁荣有重要作用。它们共同汇成了全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高涨势头,使春秋战国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个最富于创造力的时代。可以这么说,没有先秦时期所奠定的基础,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文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