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不忘初心的初心指什么 初心·故事丨楊匏安:"死可以,變節不行!"

火烧 2022-01-07 08:25:32 1038
初心·故事丨楊匏安:"死可以,變節不行!" 五塊的,一張;兩塊的,兩張;哦,還有眼鏡一副……1931年7月25日,這是國民黨當局從他身上搜到的全部物品。九塊錢,是一家十口僅有的生活費,是這位被國民黨列

初心·故事丨楊匏安:"死可以,變節不行!"  

五塊的,一張;兩塊的,兩張;哦,還有眼鏡一副……

1931年7月25日,這是國民黨當局從他身上搜到的全部物品。九塊錢,是一家十口僅有的生活費,是這位被國民黨列爲“祕字第一號令”通緝的“共產黨首要”之一的全部財產。

他是楊匏安,華南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做過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也當過國民黨中央組織部代部長。

楊匏安同志肖像

“我們最服膺馬克思主義”

楊匏安,1896年11月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珠海市)南屏鄉北山村一個破落的茶商家庭。幼年喪父,家裏僅靠母親做些手工維持生活。青少年時期,楊匏安先後就讀於恭都學堂、兩廣高等學堂附屬雅安中學(廣雅中學)。

1915年,楊匏安東渡日本橫濱。在日本求學其間,楊匏安廣泛閱讀西方各種流派學說。他受到片山潛、河上肇等日本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影響,開始逐漸接受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後,楊匏安成爲一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追隨者。1919年7月12日起,他在《廣東中華新報》的《通俗大學校》專欄上連續19天發表介紹世界各種思想流派的《世界學說》。其中篇幅最長、最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一文是華南地區最早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楊匏安讚揚馬克思的《資本論》是“社會主義聖典”,公開指出“現在之社會狀態,實勞動者奮起革命,以求改造之時期也”。

1919年7月,楊匏安發表《世界學說》,介紹馬克思主義

楊匏安的《馬克思主義》與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同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早期傳播的著作。由此,楊匏安被公認爲我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先驅之一,他與北方的李大釗遙相呼應,被黨史界稱爲“北李南楊”。

楊匏安寫下的大量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爲廣東黨組織的誕生作了一定的思想準備。1921年春夏,楊匏安經譚平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之一。楊匏安的住家楊家祠成爲黨組織祕密活動的據點。

1922年2月26日,《青年週刊》創辦,楊匏安撰寫創刊《宣言》;他用白話體連續發表長文《馬克思主義淺說》,通俗、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階級鬥爭學說、剩餘價值理論三個組成部分。他不僅向讀者宣告“我們最服膺馬克思主義”,還初步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聯繫起來,提出我國革命除了應注重勞工運動之外,“尤其注重的是農民運動”,因爲“中國是一個農業國,生產的大部分都是出自農民汗血”。

1930年6月,在任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委員兼農民部副部長時,楊匏安將列寧和拉比杜斯的地租理論編譯成《地租論》,深刻剖析了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通過地租剝削的實質,成爲日後共產黨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的重要理論依據。

“這是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

大革命時期,楊匏安在共產黨和國民黨內都曾身居要職。

不忘初心的初心指什么 初心·故事丨楊匏安:

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之後。共產黨員譚平山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楊匏安任祕書,主持日常工作。同年11月,楊匏安代理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部長。

1926年1月,國民黨二大在廣州召開。楊匏安當選爲中央執行委員,並被選爲九個中央常委之一,負責處理國民黨中央日常事務。

1927年5月,中共五大成立了黨的歷史上第一個中央紀律檢查機構——中央監察委員會,楊匏安當選爲中央監委副主席、委員。

……

1924年,國民黨一大會場,楊匏安(後排左二)與彭湃(前排左二)、何香凝(前排中)等合影

不論擔任何種職務,楊匏安都堅持清廉做事,清白做人。

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楊匏安身居國民黨要職,很多親戚朋友上門求差。但是,楊匏安堅持用人唯賢,不肯徇私濫任,不收受任何禮金禮品,不爲親朋故舊說情,保持着廉潔樸素的作風。當時,楊匏安從國民黨那裏能領到很高的薪金。“他那時一個月的薪金有300多大洋,足以買田、買地。但他把絕大部分錢都交給黨作活動經費,只留下極少的一部分作爲家用。因此,我們家裏也就不可避免地清貧、困難了,家人都必須去做工貼補家用”,楊匏安的四子楊文偉回憶。

1925年初,中共廣東區委部分成員合影。右起分別爲楊匏安、陳延年、劉爾崧、馮菊坡。

省港大罷工期間,楊匏安管理大量錢財,卻從未發生挪用貪佔行爲。有一天,他的孩子在存放過罷工捐款的麻袋裏撿到一枚硬幣,楊匏安發現後讓他們立刻送回省港罷工委員會去。他嚴肅地說:“這是公家的錢,一分一文都不能要!”過中秋時,有人給楊匏安家送了幾盒月餅。楊匏安發現後,堅持要家人把月餅退了回去。他告誡家人:“我們不能做貪小便宜、不乾不淨的事情。”

在白色恐怖嚴重的上海,黨的經費十分緊張。楊匏安身患肺病,7個孩子中有2個因無錢治病而夭折,一家人生活異常艱苦,但他從不向組織叫苦、伸手,總是自己想辦法克服困難。他白天當編輯校對,晚間加緊寫作和翻譯,還要幫家人推磨做米餈,讓母親和孩子清晨上街叫賣,以此換點錢維持全家的生活。

周恩來對楊匏安高度評價,他說:“楊匏安爲官清廉,一絲不苟,稱得上是模範”。

“再苦再危險,我們也要革命到底”

1930年,由於敵人破壞,楊匏安不幸被捕。因沒有暴露身份,在入獄8個月後被黨組織營救。獲釋回家後,有人說起:“我們做這些事,又窮又危險,小孩子沒有書讀,上街也提心吊膽的。”楊匏安卻堅定地回答:“再苦再危險,我們也要革命到底。”

1931年7月25日,因叛徒告密,楊匏安等16名共產黨員被捕。由於楊匏安在國民黨內曾任中央常委,影響較大,蔣介石幾次派人勸降甚至親自出面,他絲毫不爲所動。楊匏安說:“我從參加革命起,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死可以,變節不行!”

1931年8月4日,楊匏安在上海英勇就義,時年35歲。就義前,他作一首《示難友》:“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殘生無可戀,大敵正當前。知止窮張儉,遲行笑褚淵。從茲分手別,相視莫潸然。”

楊匏安畫像及就義詩

在給家人的訣別信中,楊匏安告訴家人其已決定爲革命獻身;不能接受上海“舊識”(國民黨反動派)的財物;上海若不能生活就回老家……

“實際上廣東老家已經沒有任何財產了,但父親在遺書中隻字不提讓家人去找黨組織,因爲他怕給組織增添負擔”,楊文偉說起那段歷史非常沉痛。

楊匏安犧牲後,他的家人也都走上了革命道路。長子楊玄由周恩來送去參加革命工作;二兒子楊明1938年在武漢找到周恩來,隨後去了延安;三兒子楊志也被黨組織送去延安參加革命;最小的兒子楊文偉則被祖母、姐姐楊絳輝等帶着參加了革命,爲黨蒐集、傳遞情報……

在談及楊匏安一家爲什麼能做出這麼多偉大的事情的時候,楊文偉的夫人鄭梅馨說:“可能真的是有一種基因吧。信仰,也是一種基因。”

(文字整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慕振東 資料來源:《用生命詮釋忠誠——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犧牲者尋訪》 長江日報編輯部編 人民出版社 武漢革命博物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