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海里像鼻涕虫的是什么 鼻涕虫(蛞蝓科陆生软体动物)详细资料大全

火烧 2022-05-07 09:37:49 1042
鼻涕虫 蛞蝓科陆生软体动物 详细资料大全 由蜗牛转变而来,现生种类广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一般黄绿相间,在马来西亚沙巴地区海拔1900多米的山区森林中多有发现。基本介绍中文学名:鼻涕虫别称:d

鼻涕虫(蛞蝓科陆生软体动物)详细资料大全  

由蜗牛转变而来,现生种类广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一般黄绿相间,在马来西亚沙巴地区海拔1900多米的山区森林中多有发现。

海里像鼻涕虫的是什么 鼻涕虫(蛞蝓科陆生软体动物)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鼻涕虫别称:die Nacktschnecke -n(德语)二名法:Agriolimax agrestis界:动物界纲:腹足纲目:柄眼目科:蛞蝓科其他别名:蜒蚰螺、蜒蚰、蛞蝓、旱螺等 简介,生长繁殖,分布范围,外貌特征及习性,驱除鼻涕虫方法,防治方法,药用价值,

简介

生长繁殖

年生2—6代。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同体受精繁殖,产卵量400多粒,卵堆产在潮湿的土内,卵期10一17天,幼虫期55天。春秋两季发生为害严重。4—6月受害最烈,长江流域5—7月为害最重。野蛞蝓【拼音KUO YU 】夜间活动,白天潜伏,耐饥力能达130多天以上。 鼻涕虫黄质虫又名(鼻涕虫)鼻涕虫鼻涕虫在南通话中被称为“粘饭(音)虫”

分布范围

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和北非。中国主要分布在西南、长江流域、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河南、安徽、江西等地。

外貌特征及习性

陆生。体柔软,形状似去壳的蜗牛,外形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壳退化为一石灰质的薄板,位于身体前端背部,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内壳。有尾嵴。体呈灰色、黄褐色或橙色,具有不明显的暗带和斑点。触角2对。眼位于后触角的顶端。雌、雄生殖孔为1共同孔,位于身体右侧、前右触角的后下方。肺孔开口在外套膜的后缘。身体经常分泌粘液,爬行后留下银白色的痕迹。生活于阴暗、潮湿处,白昼潜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动。雌雄同体,交尾产卵,卵产于潮湿的土壤中。取食植物的嫩叶嫩芽,为蔬菜、果树、菸草、棉花等的敌害。中国常见的种类有黄蛞蝓。大型,伸展时体长可达120毫米。体黄褐色或深橙色,有浅黄色斑点。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或住宅的阴暗处。在高湿、高温的季节最为活跃。喜食植物,为农业的害虫。国外平均每年要花3000万美元来消灭它们。

驱除鼻涕虫方法

1. 把生姜粉撒在鼻涕虫出没的地方,鼻涕虫对生姜的气味非常敏感,会远远走开. 当鼻涕虫危害你心爱的植物的时候,在你植物的根部缠上一圈细细的铜丝也有同样的效果(鼻涕虫不喜欢铜丝散发出来的微弱的电磁场). 2. 有种恶心的方法,效果很不错. 把捉到的鼻涕虫放在搅拌机里加水打成液体,加酸橙汁,或柠檬汁更好 用喷壶喷鼻涕虫出没的地方,几个月之内看不到一只鼻涕虫的. 3. 晚上在鼻涕虫出没的地方放一个装满啤酒的盆子,第二天就会看到喝的胖呼呼的鼻涕虫。 4. 往鼻涕虫上撒盐:如果往鼻涕虫上撒盐,它会“融化”像水一样的的东西和一层皮。原因它体内是含水量很高,造成体内盐度很低,水分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转移。因此,它就越来越小了, 给人的错觉是化成水了。 5. 用硫酸铝撒于鼻涕虫出没的地方。硫酸铝对其它软体动物也有效。 6.杀死蛞蝓(鼻涕虫)的另外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浓盐水喷洒地面驱除成虫,一种是用米糠或豆饼加入2%砷酸钙或砷酸铝制成毒饵诱杀。对室外的阴沟、下水道等地方进行消毒,可用6%的灭达进行处理。

防治方法

①及时中耕,清洁田园,防治杂草丛生。②提前预防:在田间和作物基部撒施生石灰或草木灰。③晚上进行诱杀,于傍晚在苗地及周边撒一些幼嫩的莴笋叶、白菜叶,清晨揭开叶片,进行人工捕杀。④药剂防治:用阿维菌素有机肥代替鸡粪和地下杀虫剂,每667平方米用阿维菌素有机肥450千克,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也可用6%密达颗粒剂每667平方米用500克,进行撒施。或用乐斯本每667平方米40毫升,加敌杀死20毫升对水40千克,于傍晚喷雾。喷雾时,要将植株茎基部的表土层喷湿。

药用价值

另外,蛞蝓还具有药用价值: 释名 陵蠡、土蜗、托胎虫、鼻涕虫、蜒蚰螺。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1、蜈蚣咬伤。用蛞蝓生捣敷涂。 2、痔热肿痛。用大蛞蝓一个捣中泥,加龙脑三分、胭脂坯子半钱,敷患处。敷药前。以石薜煮水熏洗更好。 3、脚胫烂疮。用蛞蝓十个,瓦上焙乾,研为末,调油敷患处,立效。 蛞蝓 (《本经》) 【异名】陵蠡(《本经》),土蜗、附蜗(《别录》),蜒蚰(《救急方》),托胎虫(《铁围山丛谈》),蛞蜗(《品汇精要》),鼻涕虫(《纲目》)。 【来源】为蛞蝓科动物蛞蝓的全体。 【动物形态】蛞蝓 雌雄同体。体长圆形,长约4.5厘米,背面淡褐色或黑色,腹面白色。头部前端有触角2对,后方的一对较长,其顶端各有眼1个。触角能自由伸缩,如遇刺激,则立即缩入;其右侧附近有生殖孔的开口。头端腹侧有口。体前方的右侧,有一呼吸孔。跖面有粘液腺,分泌粘液,匍行经过处,常留有白色粘液的痕迹。感觉灵敏,触之立即蜷缩。 栖于阴湿处,多见于潮湿的墙脚及树枝间,匍行时,常舐食植物茎叶的表皮。 【采集】夏季捕捉. 【性味】①《本经》:"味咸,寒。" ②《别录》: "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清热祛风,消肿解毒,破痰通经。治中风歪僻,筋脉拘挛,惊痫,喘息,喉痹,咽肿,痈肿,丹毒,经闭,症瘕,蜈蚣咬伤。 ①《本经》:"主贼风歪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 ②《本草衍义》:"治蜈蚣、蝎毒。" ③《纲目》:"治肿毒焮热,热疮肿痛。" ④《本草汇言》:"善治一切风热火燥为眚,一切风热火痰为病。" ⑤《本草崇原》:"主定惊清热,解毒输(舒)筋。治咽喉肿痛,风热喉痹,纳入喉中,令吞下。" ⑥《得配本草》:"消痰核。" ⑦《泉州本草》:"通经破瘀,解毒消肿,利小便。主治月经闭止,症瘕腹痛,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 ⑧《吉林中草药》:"疏风,镇惊,固脱。治热疮肿痛,支气管炎,脱肛。" 【用法与用量】内服:焙干研末或研烂作丸。外用:研末或捣敷。 【宜忌】①《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②《得配本草》:"畏盐。" 【选方】①治阳火躁扰,阴血亏竭,贼风乘虚入中经络,至成口歪身僻,四肢挛缩者:用五加皮六两,当归身四两。共酒炒,研细末,蜓蚰百枚,研烂为丸。(《方脉正宗》) ②治一切痰火风喉症:青脆梅子百枚,活蜒蚰一、二百条,同放瓦罐中。每日将梅取出,晒后仍入罐中,明日再晒,以收干汁为度,再用微火烘乾,用则以一个噙化,或炙脆研末,加入诸药内。(《种福堂公选良方》) ③治喘息:蛞蝓一百条。洗净,加贝母适量,同捣如泥,为丸,每次五分,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④治闭经瘀血作痛:蛞蝓(醋炙)为末,泡酒服,每次一钱。(《泉州本草》) ⑤治痔热肿瘤者:蛞蝓、京墨研涂妙。(《妇人良方》) ⑥治丹毒痈肿:活蛞蝓数只。醋浸捣烂,入冰片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 ⑦治脚胫烂疮,臭秽不可近:蜒蚰十条。瓦焙研末,油调敷之。(《救急方》) 【名家论述】《本草经疏》:"蛞蝓,味咸,气寒、无毒。《经》曰:清静则肉腠闭拒,虽大风苛毒,弗能害也。如阴血亏竭,阳气躁扰,则腠理不密,贼风乘虚而入。风主摇动,中于经络,故歪僻、挛缩、轶筋、筋急所自来矣。又风为阳邪,筋脉得之皆躁急,咸寒能益阴润燥软坚,则筋脉舒缓,经络通达而诸证除矣。惊痫者风热也,脱肛者大肠热也,腕跌者血脉伤必发热也,咸寒总除诸热,所以主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