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冠李戴的词语 成語: 李戴張帽

火烧 2021-05-02 10:18:12 1066
成語: 李戴張帽 成語簡解 編號: 3415成語: 李戴張帽注音: ㄌ|ˇ ㄉㄞˋ ㄓㄤ ㄇㄠˋ漢語拼音: lǐ dài zhā g mào參考詞語: 張冠李戴釋義: 義參「張冠李戴」。見「張冠李戴」

成語: 李戴張帽  

成語簡解 編號: 3415成語: 李戴張帽注音: ㄌ|ˇ ㄉㄞˋ ㄓㄤ ㄇㄠˋ漢語拼音: lǐ dài zhāng mào參考詞語: 張冠李戴釋義: 義參「張冠李戴」。見「張冠李戴」條。Emoji符號: (這是本站原創收集整理的漢字“李戴張帽”對應Emoji表情符號“”,為漢字添加生動形象的符號、對照PNG圖片及動畫GIF圖,也方便大家復制粘貼到社交媒體等地方,點擊Emoji符號""和圖片鏈接還可以查看該符號在《EmojiAll表情詞典》中更詳細的介紹。)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矢量字庫:

成語詳解 典故説明: 此處所列為「張冠李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張冠李戴」這句成語,原本出自唐朝的諺語「張公帽兒李公戴」。「張公」是指武則天的寵臣張易之,「李公」則是指武則天的丈夫中宗,當時人可能用這句話來暗諷武則天不守婦道,私生活淫亂,就好像把這個人的帽子,錯給那個人穿戴。與此類似意思的諺語,還有「張公喫酒李公醉」、「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等。後來「張冠李戴」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名實不符或弄錯事情、對象。典源: 此處所列為「張冠李戴」之典源,提供參考。#宋.錢希言《戲瑕.卷三.張公喫酒李公醉》1>唐武后時,有「張公喫酒李公醉」之謠。張公謂易之,昌宗兄弟也,李公謂中宗也,此即「薛王沈醉壽王醒」之意。一日士人有犯夜而非其罪者,舉此為辭,官遂命賦其事。士人援筆立搆數言,主者笑而釋之。此語流傳至宋,則宗門老宿,無不拈出來作對答人底話頭,味之卻真有不可思議道理在。其時又有「張公帽兒李公戴」,至今相傳又有「張三有錢不會使,李四會使卻無錢。」之諺,疑亦是此意耳。後世行市語有「張三李四」,皆非漫然無本。「魯酒薄,邯鄲圍」「罪生甲,旤歸乙」,事機莫測,曷足怪乎!諸老先生乃謂皆是亂說,然則聖人何以擇言於芻蕘。 〔注解〕 (1)典故或見於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二.張公帽賦》。 〔參考資料〕明.田藝蘅《留青日札.卷二二.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棳在李公頭上。」有人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以戴之,于長隱君乃岸幘而褻禮,木子居士反峨冠而壯儀。」亦可謂善謔者。書證: 01.明.劉效祖〈黃鶯兒.堪笑世情薄〉曲:「堪笑世情薄,百般的都弄巧。李四戴著張三帽,歪行貨當高,假東西說好。」 成語接龍

“李”字結尾的成語

投桃報李以桃代李

“李”字開頭的成語

李代桃僵李下瓜田李戴張帽李代桃李代桃殭李代僵桃

“帽”字結尾的成語

张冠李戴的词语 成語: 李戴張帽
李戴張帽 參考鏈接

参考《國語大辭典》中成語“李戴張帽”分成的單字詳解:

李, 戴, 張, 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