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司马懿什么时候夺魏国的 曹魏名将张郃,是死于意外,还是被司马懿害死的

火烧 2022-05-28 17:16:16 1069
曹魏名将张郃,是死于意外,还是被司马懿害死的 很多人认为张郃战死沙场,是因为自己实力不行。小编翻看这段历史的时候,却发现张郃的死与司马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熟悉三国历史的看官,一定清楚张郃这个虎将。张
司马懿什么时候夺魏国的 曹魏名将张郃,是死于意外,还是被司马懿害死的

曹魏名将张郃,是死于意外,还是被司马懿害死的  

很多人认为张郃战死沙场,是因为自己实力不行。小编翻看这段历史的时候,却发现张郃的死与司马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熟悉三国历史的看官,一定清楚张郃这个虎将。张郃是效命于曹魏的将军,他不但军事实力高超,而且对曹操忠心不二。张郃原本是袁绍的下属,官渡之战后,他便投降了曹操。至此,张郃对曹魏集团一直忠心耿耿。不只是曹操,就连曹丕也非常的器重他,并常常当众赞美他为国之栋梁。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时候,张郃曾经随同司马懿上前线抵御蜀军。诸葛亮因为粮草不济的原因,只有撤军到祁山。司马懿知道了蜀军的动向了之后,就召集将领们商量接下来的行动。在此之前,司马懿一直龟缩在城池中,不敢正面抵御蜀军。可是,在蜀军撤退之后,司马懿竟然打算主动追击蜀军,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张郃得知计划后,直接表示反对,并说蜀军一定有埋伏,我们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出击。司马懿不但没有听张郃的话,反而要求张郃带兵前去追击。张郃没法子,只有硬着头皮,领兵追击诸葛亮。最后,张郃在追击的过程中,真的遇到了伏兵,自己也战死在了沙场上。 上面就是正史的记录。我们看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张郃的死明显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因为司马懿的原因。虽然正史中并没有直接说司马懿是故意陷害张郃的,但是有这个可能。实际上,许多史官都认为张郃之所以战死,完全是司马懿布下的局。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司马懿陷害张郃的动机是什么呢?其实,司马懿和张郃在之前,一直由很多矛盾。这些矛盾也让司马懿非常的忌惮张郃,总想找机会将张郃除掉。 蜀国自从228年开始,陆续对魏国发动了五场北伐战争。虽然蜀国的国力很弱,但是因为是诸葛亮领军,魏国也不敢小觑蜀国的北伐军。在北伐战争开始之初,魏国就派遣了张郃和司马懿前去镇守边境。司马懿和张郃都是魏国地位很高的大臣。在当时,张郃的威望还要在司马懿之上。因此,张郃对司马懿并不是很服气。魏国一开始制定抵御方案的时候,司马懿认为蜀军不堪一击,打算将全部军力投放到祁山的前线,企图一口气打垮蜀军。这个建议被张郃反对了。张郃认为诸葛亮此行必定有所准备,我们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打算,千万不能够孤注一掷。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张郃的建议绝对是正确的。可惜的是,张郃并不是军队的最高领导人。魏军的军队部署还是按照司马懿的方法来办的。魏国虽然将全部兵力投放到了前线,但是却没有如预想的那么好,一举击败蜀军。反而,魏军的鼻子还被诸葛亮牵着走了。魏军的主力部队时不时的要分出一些兵力,回援上圭等其他边境城市。如果魏军的部署按照张郃的建议来制定的话,后方也有足够的兵力,前去支援上圭。前线的军队,也可以毫无顾忌的抵御蜀军了。 小编并不是说司马懿的军事实力很弱。只是相比于张郃,司马懿对战争局势的预测就不怎么高明了。按理说,张郃越厉害,对魏国就越好。可是对司马懿来说,张郃越厉害,无疑显得他越无能。因此,张郃在此事做出的正确建议,反而给后来自己战死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第四次北伐的时候,蜀军虽然在局部的战争中得到了优势。可是,蜀军却因为后勤的粮食不足,而陷入了两难的局面。诸葛亮知道,即使在打下去,蜀军也无法扩大现在的优势,于是就决定暂时撤军了。蜀军撤军后,魏军自然就送了一口气。在面对这个战事局面的时候,司马懿却一反常态的要求张郃前去追击蜀军。张郃本来是不打算去的,因为他清楚诸葛亮一定埋下了伏兵。此时贸然的追击蜀军,无疑会给自己带来生命危险。可是,精明的司马懿难道预测不到这个结果吗?或者说,司马懿就是因为知道诸葛亮的厉害,所以才故意逼迫张郃前去追击。张郃是司马懿的部将,有上司的命令,自己也不能够不追击。这一追击,直接就导致自己战死沙场的结局。 综上所述,张郃战死就是因为司马懿想要借刀杀人。张郃虽然对魏国有极大的帮助,但是对司马懿却没有半点好处。司马懿巴不得张郃早死。也正是因为司马懿的这个小心思,张郃才会战死在沙场之上。这场战事结束之后,曹叡并没有惩罚司马懿。一是因为他器重司马懿,二是因为魏国已经取胜了,司马懿算是将功抵过。可是,张郃的死还是让曹叡感觉到悲伤。曹叡曾这样说:"蜀国还没有灭亡,张郃却已经死了。我到哪里再找一个这样的将军呀!"从曹叡的话可见,张郃是多么被当时的人所看重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