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抗日英雄的故事简写 范筑先抗战的故事
范筑先抗战的故事 范筑先,1882年12月30日生于山东省馆陶县 今河北省 南彦寺村一个贫农家庭。1904年因生活所迫离乡投军。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陆军第四师连、营、团、旅长等职。后任西北军冯玉祥
范筑先抗战的故事

范筑先,1882年12月30日生于山东省馆陶县(今河北省)南彦寺村一个贫农家庭。1904年因生活所迫离乡投军。辛亥革命后,历任北洋陆军第四师连、营、团、旅长等职。后任西北军冯玉祥部第十三军少将参赞,韩复榘第三路军少将参议,沂水、临沂县县长。1936年11月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他公正廉明,爱国爱民,不满国民党对日军侵略实行的不抵抗政策。一二九运动的爆发和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特别是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和行动,给他以很大的影响。
一、建立统一战线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副主席ze派中共华北联络局书记彭雪枫到山东开展统战工作,彭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来到聊城,与他的中学同学张维翰(时任范筑先的秘书)、赵伊坪、牛连文(二人都在专署做事)见了面,并帮助1927年入党的赵伊坪接上组织关系,发展张维翰加入中共。期间,还传达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分析了聊城的形势,就如何同范开展合作抗战作了具体部署。他指出聊城处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范筑先掌握着鲁西北的政权,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加上他为人正直,富有爱国思想,对国民党的投降政策不满,因此要争取范筑先,做好与范的团结工作,建立抗日根据地,坚持鲁西北抗战。根据彭传达中共中央开展统战工作的指示精神,聊城共产党人认真分析了同范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条件,决定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同范建立统一战线工作。
8月,经中共山东省委同意,由张维翰等人邀请范到济南座谈抗战形势。座谈会上,范接受了中共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建议,后在中共的帮助下对旧政权进行了改造,将原保安司令部改建为游击司令部并设政训处,张维翰任处长、共产党员姚第鸿任秘书,挑选了240名以共产党员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为骨干的政训服务员充实抗战力量。
1938年6月,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范建立的统一战线,聊城党组织建议由在冀南威县开展平原游击战的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徐向前出面,邀请范到威县会晤,范欣然前往,徐向前和广大军民等列队迎接。在欢迎大会上,徐热情赞扬了范不顾年事已高、不辞劳苦坚持抗战的爱国精神。双方就冀鲁联防、建立情况互换制度、八路军帮助范培训干部,冀南和鲁西北两个地区的民众起义武装互不收编等问题达成协议。徐向范介绍了八路军的歼敌战例和红军战术,并陪同范参观了八路军的驻地以及部队生活学习等情况,范对八路军英勇作战的行为非常钦佩,决心与八路军配合作战,共御日寇。
为推进合作抗战,9月23日在河北南宫召开冀鲁两省军政联席会议,范应邀出席。徐向前等对与范再次会面表示真诚的欢迎,中共北方局代表朱瑞热情称颂范为“抗战的老英雄”,当地百姓则贴出了“欢迎劳苦功高的范司令”的大字标语。范发表了坦诚的讲话,表示坚决与共产党八路军合作坚持鲁西北抗战。双方就冀南与聊城协作抗战,加强政治工作、整军、动员组织民众、合理负担、干部学习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
抗战初期由于日军步步进逼,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为了迅速扭转这种局面,中共中央指示中共鲁西北特委帮助范对旧政权进行认真改造,收编改编游杂抗日武装,建立地方抗日武装。到1938年上半年,抗日武装力量发展到30多个支队、三路民军、部分独立团、独立营,共6万余人。在收编的一些支队中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积极慎重地发展党员,委派共产党员到这些支队中担任副职,或负责政治工作,开展对部队官兵的思想教育,加强了共产党对抗日武装的领导,壮大了鲁西北抗日救国的力量。同时,在共产党人和爱国青年的帮助下,先后建立了30多个抗日县政权,势力范围扩大到50多个县,并委派10余名青年共产党员到莘县、寿张、冠县、范县等县任县长。
为贯彻南宫会议精神,范筑先于10月4日至6日召开了第六区军政联席会议,这次会议基本上是共产党组织领导的。会议贯彻了共产党当时关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项工作的方针,通过了“第六区抗战行动纲领”、“整军方案”和“战时经济政策”3个文件。其中纲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共15条,是提纲性的文件。整军方案则是把部队整编成4个纵队,范兼任第一纵队司令,以加强对各支队的控制。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整理田赋、刷新税收、统制物资。这次会议的召开,是范筑先完全接受共产党合作抗日的重要标志,它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完整制定了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巩固发展的方针政策,为根据地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10月初日军侵占德州,聊城形势危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命令范向南撤退。在共产党人姚第鸿等热血青年的请愿要求下,加之目睹了国民党溃兵的所作所为,范毅然决然地发出了“裂眦北视,决不南渡”的通电。11月20日全国各大报纸都发表了范通电全国的消息,这不仅震动了全国,更大大振奋了聊城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
二、开展游击战争
随着统一战线、武装力量和抗日政权的建立,各县开始自上而下地组织各种群众团体,如农民互助会、自卫队、文化教育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组织、战地服务团、冀鲁青年记者团、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组织等,这些群众团体由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政训处(后改为政治部)领导。同时创办各种报刊宣传抗日。为加强党的建设,中共鲁西北特委开展了“红五月”建党活动,把党组织的发展转移到农村。范筑先还争得了美国驻华大使海军武官伊·福·卡尔逊的支持,要求美国停运援日物资,从而扩大了鲁西北抗战在世界的影响力。
由于鲁西北党组织和范筑先的共同努力,使得统一战线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先后进行了80多次战斗,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其中聊城梁水镇战斗和堂邑的界牌战斗较著名。
1937年10月28日日军占领临清后,开始进犯第六区聊城以渡河南下。11月22日,驻临清的日军高桥联队派出一个18人的骑兵侦察队到堂邑、聊城侦察。国民党堂邑县武装和政府工作人员没作任何抵抗便弃城逃跑。日军遂通知第六区司令部为他们安排粮草和住处。守城官兵向范筑先请示,范当即表态:如果日军进犯聊城,不能让他们逃走一兵一卒,并急令守城官兵做好战斗准备。同时命令保安一营火速驰赴堂邑截击敌人,他则带传令队和政训队六七十人赶到梁水镇设伏以断其后路。
当日军侦察小队进至聊城时,因城外四面环水,只好徒步顺西门小道进发。进入射程后,守西门的部队一阵猛射,打得日军慌乱上马向北逃窜,妄图顺着运河逃回临清。下午4时左右日军骑兵到了梁水镇,撞入伏击圈内。范筑先一声令下,传令队和政训队伏兵一齐向日军开火,经过一场激战,击毙日军小队长1名,缴获战马7匹、军毡、钢盔、战刀等战利品一宗。
驻临清的日军在梁水镇遭到伏击后,重整旗鼓,由日军首领高桥于11月27日率步、骑、炮兵300余人从临清出发,企图再次进犯聊城。当范筑先在清平得到情报后,立即亲率保安第一、三营,政训队,传令队主动出击,在堂邑柳林北的界牌截击敌人。日军占领界牌西南2公里处的大杨庄,猛烈的炮火炸垮了界牌的围圩门楼,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激战,毙伤敌军80余人,缴获一批战利品,日军撤出阵地慌忙逃回临清。
此外较有名的还有濮范战役和齐河坡赵庄战斗。1938年3月初,日军土肥原师团为抢占黄河渡口,派日军近千人占领濮县,惨杀百姓近千人。19日又派日伪军300余人进占范县,企图东渡黄河。范筑先调集千余人,于21日将敌击退,收复范县。23日留下卫队营第四连及本县公安队50余人,由县长指挥统一守城,范则亲率主力部队向濮县追击敌人。24日晨,从鄄城一带开来的日伪军200余人,乘范的主力撤离之际,再度侵占范县城。范筑先闻报,立即率部急返范县与敌激战,日军伤亡重大,其残部于25日凌晨潜出城外逃向濮县,范第二次收复范县。3月26日范调集6000余人围困濮县之敌。28日战斗在城外打响,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范部伤亡20余人。4月2日拂晓,300多日伪军在3辆坦克的掩护下出北门向范部袭击,行至葛楼南,坦克即陷入范的部防壕内。部队从左右两翼向敌冲击,毙伤敌六七十人。27日又挑选精干士兵组成突击队,埋伏在城东麦田里。上午9点左右,当七八十名日军赶着200匹军马到麦田放牧时,伏兵枪弹齐发,当场毙伤敌30余人,击毙军马30匹,缴获30匹军马和部分枪弹。5月9日,范率直属部队200余人到七里营,日伪军出动300余人偷袭七里营,范利用土围子沉着应战,并命令部队火速支援,敌人招架不住,丢下50多具尸体溃逃。6月在赵健民的配合下,在濮县以西的石墓头伏击日军汽车运输队,毙伤敌20余人,击毁敌汽车数辆。13日,日军被迫撤回大名,范筑先即收复濮县城。在坡赵庄战斗中,缺乏战斗经验的聊城青年抗日挺进大队队员遭到敌人的埋伏,23名青年不幸牺牲,其中有范筑先的爱子范树民。当范筑先得到消息后,他高大的身躯坚定地站在窗旁,充满血丝的眼睛望着远方,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和悲痛,镇定地慰问部队,并命令二女儿范树琨继任大队长,鼓励战士们继续战斗。
由于中共聊城地方党组织和范筑先密切合作,共同对敌,狠狠打击了日伪在聊城一带的嚣张气焰,范筑先的威信大大提高,鲁西北的抗战形势一片大好。从1937年11月19日范筑先通电全国到1938年夏,聊城抗日武装与敌作战80余役,鲁西北境内基本上肃清了日伪军,收复并保卫23县国土,以聊城为中心政令达30余县,开辟了广阔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正当鲁西北的抗战斗争蓬勃发展的时候,国民党顽固分子也加紧了破坏活动。继韩复榘后沈鸿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他阳奉阴违,表面上大讲抗战,暗地里进行破坏。还委任省民政厅长李树椿兼任省政府行辕主任。李利用旧关系收买了范的参谋长王金祥,王在李的支持下于1938年10月制造了“鄄城事件”,杀害了共产党员、第十三支队副司令王青云和政治部主任汪毅,并利用各种时机谋杀范筑先。进步势力和国民党顽固分子的斗争达到白热化。针对这种情况,中共山东省委代表张霖之向范提出严惩凶手王金祥的要求,并提醒范要防范顽固势力的破坏活动。但由于李树椿多次讲请,加上范本身有正统思想,对王进行了“撤职留任、戴罪立功”的处理,为鲁西北的抗战事业留下了安全隐患。
三、聊城保卫战
1938年10月日军攻战广州、武汉后,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集中力量对付共产党坚持的华北敌后战场,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1月中旬,日军由济南、德州、禹城兵分3路进攻鲁西北,中心目标是聊城。第一路是日军一一四师团秋山旅团千叶联队从东阿越过黄河进攻聊城,其先头部队平田大队有400余人,汽车18辆、坦克十余辆,钢炮4门,骑兵五六十名并有两架飞机配合。另外两路敌人:一路从禹城经高唐向聊城进犯,一路从大名金滩镇过卫河扑向聊城。
平田大队于11月11日经平阴到达东阿。防守黄河的国民党部队不战而逃,使得平田大队在毫无阻挡的情况下,顺利占领黄河南岸,于12日在东阿县西艾山一带搭起浮桥越过黄河,逼近聊城。情况危急,尚在茌平杜郎口一带前线的范筑先回到聊城,13日上午范召开军事会议,同意张霖之的意见,决定把城内居民和机关学校中的非战斗人员撤出城外,留下游击营和第二支队的两个连担任城防,由军法处长刘佩芝任城防司令,聊城县长郑佐衡任副司令,其余部队转移到城外,待日军围城时,范再调集大部队夹击日军。会议还作了以下军事部署:以第十支队负责堵击大名来犯之敌,第三支队堵击禹城来犯之敌,第十六支队堵击德州来犯之敌,民军第一路担任聊济公路和古城附近的陈口、王古禹、顾官屯等军事要害地点的防务,其他支队回本驻地待命。
14日凌晨,日军占领陈口。为探虚实,没有立即攻城,而是把兵力分布在古城的四周,上午9时,形成包围之势。此时的范筑先已布置完战斗任务,正欲带传令队、手枪连等随从人员撤退出城时,李树椿和省政治参议沙名扬突然造访,以商谈部队整编、未吃早饭为由拖住范,直到下午4时才出城,此时的日军已将古城团团围住,并用机枪封锁了4门。民军第一路逃往曲周县东目寨,王金祥以追赶民军第一路和调集部队为名,带着一个连撤到城北辛闸。此时范已无法出城,便和共产党员、政治部的张郁光,姚第鸿率部守城作战,以待外援。
因撤退和布防,城内兵力很少。只有游击营、卫队营、执法队、传令队及文武官员700余人,能用的步枪400支,弹药基本上全部运出城外。因此,范决定:林金堂率游击营守南门,陆子衡率卫队营守东门,手枪队、武术队由郑佐衡带领守北门,执法队等由刘佩芝带领守西门。
下午4时,日军从北门发出信号弹,却在小钢炮和机枪的掩护下,从南门方向欲爬墙攻城,游击营同日军展开激战,范筑先、张郁光、姚第鸿等率手枪连和传令队50余人增援,日军几次爬城都被击退。经过1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向城东南方向逃跑。战斗中日军伤亡数十人,守城部队亦伤亡30余人。
在城南门激战的同时,日军在东门、北门、西门开始进攻。黄昏后,东关失守。天黑后,日军在强大而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由东门3个方向爬城。范筑先、姚第鸿急率传令队赶到战事最紧的东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打退了日军的3次爬城,暂时稳住了东门阵地。至晚9时,范筑先和姚第鸿返回司令部和张郁光等商议对策,多数人主张突围,只有范不同意。并向各县和各支队打电话,命他们火速来援。至深夜12点,援兵仍未到来,通往各县的电话也被敌人割断,日军的炮弹又在东城门发起更猛烈的进攻,范筑先、张郁光、姚第鸿又率传令队急速赶到东门督战。并指令刘佩芝从传令队、执法队和武术队中挑选30多名战士,携短枪和手榴弹,由一排长率领,在西门隐蔽下来,待机突围出城。当突围队到达吕祖庙,与敌人相距仅数十米时,被敌发现,遭到敌军火力封锁,当场有2人牺牲,4人受伤,突围失败。范当即决定把司令部迁至古楼下作为退路。
15日黎明,日军从济南派来的援军已到城下,在两架敌机的配合下,以密集的火力向东门发起进攻,并架起云梯爬城。守城将士向敌人投掷手榴弹、砖头、石块,连续击退敌人的3次爬城。此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范将军的左臂被炮弹炸伤,血流不止。左右将士涕泪相劝,但他仍坚持指挥战斗,并鼓励将士。至上午9点,又有陆子衡等30余人牺牲。敌人在烟幕弹的掩护下,用平射炮将东城门打开,由瓮城上马道冲向城门楼。东门的将士且战且退,唯范老将军誓死不退,被左右将士拖下城楼,退至古楼下临时司令部。
日军攻破东门后,顺着城墙向两边扩展开来。情况危急,郑佐衡带卫兵七八十人、崔乐三带五六十人,先后从敌人攻击较弱的西门突围,击毙日军数十人,并冲过了西门外的水桥。但由于西门外道路狭窄,队伍不能分散开而遭到敌人重机枪的猛烈扫射,当即有30余人中弹牺牲,3次突围均告失败。当突击队退至西门瓮城时,与跟踪的日军展开了肉搏战,终因寡不敌众,30余人被日军用刺刀挑死,西门被攻破。
下午2时,攻破东门的日军从城墙上冲下来,向城中央古楼攻击,集结在楼下的将士退至万寿观和敌人展开了巷战。下午5时,西城门被攻破,大批日军涌入城内,范筑先以身殉国,700余守城将士壮烈牺牲,聊城失陷。
范筑先殉难后,鲁西北的军民无不恸哀,民间到处供奉着范将军的照片和灵牌,后来还建立了范筑先纪念馆、范公祠以示纪念。
抗战
很赞哦! (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