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什么意思 龙凤呈祥大家都知道,四龙四凤的国宝见过吗?
龙凤呈祥大家都知道,四龙四凤的国宝见过吗?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很高兴给大家接着分享一些博物馆馆藏国宝的故事,这是第十期,本期我们聊一下河北博物馆馆藏的镇馆之宝,河北博物馆“十大珍宝”之一,也是战国时期燕赵大地著名的中山国文明的代表之作,也是本期央视《国家宝藏》的主角之一: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的故事。
因古人席地凭几而坐,故也可将“方案”称为“几”。“错”,是金银镶嵌的一种工艺。各部为分铸后用铆接和焊接而成,有的地方曲度较大,用接铸或失蜡法铸成。此器整体结构繁复适称,铸造工艺精湛,动物造型姿态优美,生动细腻,堪称稀世珍宝。
大家都知道,在战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五国相王”的标志性事件,就是五位诸侯国互相承认对方的国君为王,和周天子一个级别;至此,战国七雄的国君全部称王,这标志着周王朝的权威彻底消失。
那么这五国都是谁呢?他们是: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
前四位好理解都是战国七雄,中山国作为一个游牧民族政权竟然也敢称王?

果然,中山的称王引起了大国的不满,齐国曾经就谴责过中山称王。后来赵国强大起来后灭掉了中山国,从此中山国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对于这个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有什么特殊,又有什么独特文化,两千年来大家一无所知。
时间在历史长河中飞速流转,到了1974年,河北平山县三汲乡的农民在平整农田时发现了一些古代文物。接到消息的考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清理勘察。随着考察的深入,考古人员发现这并不是一处汉代的墓葬,而是一处战国时期的城市遗址,而且是当时中山国的首都--灵寿古城!
时隔2200多年,消失的中山国再一次向人们露出了他的真面目。
但是这一巨大的发现伴随着的却是大量盗洞,在几个王室墓葬中几乎没有得到有价值的文物,正当考古人员沮丧之时,一个意外发生了。
一位民工在取土时,不小心一脚踩出了个大窟窿,这一脚踩出来的大窟窿竟然是独立于墓室之外的随葬库。这一独特的设计避开了盗墓贼,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传奇的国宝。据统计,在发现的随葬库中出土文物包括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玉石器、玛瑙器、骨角器、木漆器等达19000余件,令世人震惊。本期介绍的国宝“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就在其中。
“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国家一级文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案面已朽,仅存案座,通高36.2厘米,案框边长47.5厘米,环座径 31.8厘米,重18.65千克。器物周身满饰错金银花纹,工艺复杂精巧,无以复加。
这件国宝从下往上分别是跪卧在底部的两雄两雌四只梅花鹿;上面是四条一头双尾的金龙,龙头托住斗拱,双尾向两侧盘环反勾住头上双角。然后是四只凤凰双翅聚于中央连成半球形,凤头从龙尾纠结处引颈而出。
案框一侧沿口上刻有铭文十二字:“十四祀,右车,嗇夫郭,工疥”。记述了器物铸造者、墓主人墓葬的级别和浩大的墓葬场面。大意为“中山‘错’王十四年,右车工匠‘郭’制作,监工人‘疥’”
从这件文物上可以清楚看到中山国不同于中原的艺术风格。
据统计,这件文物的整个图案由陶范铸造铸成零件,共使用了186块陶范,经过多次铸焊接(40个铸接点、60个焊接点)而成结构如此复杂的成品。整件器物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复杂精巧,突破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动物造型以浮雕或圆雕为主的传统手法。
而且关于这件国宝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据说这件文物当时出土时,铜案子上的漆器木质板经过两千年早已经腐烂,而且坍塌下来的泥土已经将方案压得变了形,需要修复。修复这件国宝级的文物可是一件难事,需要最大限度的保存文物原样,不能对文物造成破坏。
在工作人员将这件案子放在文物研究所修复室里后,负责文物修复的刘增坤先生并没有马上动手,而是每天沏上茶对着器物进行仔细观察,足足盯着这件国宝三天,刘先生才动手用钢锯以最少的锯断次数把文物解开,修复后又重新焊上,经过他的妙手修复,这件国宝恢复了它原有的神采。
一直以来,国家文物局对这件东西都非常重视,规定不准翻模子复制。曾经有一家北京的文物部门打算利用其他手段复制这件文物,终因工艺太复杂而无法完成。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 上一篇
13岁 男生,现在13岁,100米刚好12.9 200米26秒 立定跳远2米53, 400米1分04 适合练哪方面的?
男生,现在13岁,100米刚好12.9 200米26秒 立定跳远2米53, 400米1分04 适合练哪方面的? 男生,现在13岁,100米刚好12.9 200米26秒 立定跳远2米53, 400米1分
- 下一篇
战国时的卫国 卫国第二十八任君主:卫灵公 擅长识人,知人善任!
卫国第二十八任君主:卫灵公 擅长识人,知人善任 人物生平卫灵公,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姬姓,名元。其生于“韩宣子为政聘于诸侯之岁”(即昭公二年,前540年),卒于哀公二年(前493年),寿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