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荣昌的历史文化 荣昌夏布的历史

火烧 2022-05-02 21:54:47 1091
荣昌夏布的历史 荣昌夏布的生产当由葛、大麻演变而来。因“古时无今之木棉,但有葛布大麻而已” 。早在汉代,就有“蜀布”记载,唐《元和郡县志》载有“昌州贡筒布、斑布”。所谓“筒布”,即中细布也,因为它往往

荣昌夏布的历史  

荣昌夏布的生产当由葛、大麻演变而来。

因“古时无今之木棉,但有葛布大麻而已” 。

早在汉代,就有“蜀布”记载,唐《元和郡县志》载有“昌州贡筒布、斑布”。

所谓“筒布”,即中细布也,因为它往往卷成筒形,装入竹筒,便于运输,故称“筒布”,又根据它的形色特点,称为“斑布”。

《太平寰宇记》亦载“昌州产斑布、筒布”。

既是特产,又作为贡布,说明昌州自唐宋以来麻布的编织技术是比较发达的。

又《新唐书·地理志》上载,昌州辖四县:“大足、昌元、静南、永川”。

而这四县中独昌元(今荣昌县)素产夏布。

这种夏布“轻如蝉翼,薄如宣纸,平如水镜,细如罗绢”,成为皇室和达官贵族喜爱的珍品。

清初,随湖广移民带来种麻(苎麻)、织布技术,与当地织造相融合。

至康熙后期荣昌夏布才形成商品生产。

道光时期经山西客商的贩运,夏布又远销省外。

清光绪《荣昌县志》记载,县内“各乡遍地种麻,妇女勤绩成布,白细轻软较甚于葛。

山陕直隶客商,每岁必来荣采买,远至京都发卖。”民国时期,全县拥有夏布织布机5000多台,全年产销70万匹,大都出口韩日、欧美、南洋等国家。

1998年,国家农业部先后授予荣昌县中国夏布之乡、夏布加工基地的称誉。

荣昌的历史文化 荣昌夏布的历史

2008年,荣昌夏布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荣昌80岁老人颜坤吉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荣昌夏布生产引进了韩国先进技术,在苎麻生物脱胶、植物染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夏布全手工漂染定型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13年3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核准,荣昌县外经贸委外商投资服务中心成功注册“荣昌夏布”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有效期10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