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魏杰篆刻 篆刻初学:《三十五举》里的四字汉白文印章法

火烧 2022-04-29 15:12:33 1040
篆刻初学:《三十五举》里的四字汉白文印章法 我们见到的汉四字白文印是汉印最常用的印式。为什么呢?神秘一点的说法,是因为据“五德终始说”,汉为火德(所以有“炎汉”之称),对应数字四,新莽时,王莽认为本身

篆刻初学:《三十五举》里的四字汉白文印章法  

我们见到的汉四字白文印是汉印最常用的印式。为什么呢?

神秘一点的说法,是因为据“五德终始说”,汉为火德(所以有“炎汉”之称),对应数字四,新莽时,王莽认为本身的新朝为土德(火生土),土对应数字五,所以新莽印多为五字以上印,不足五字,也要加“之印”、“之章”以凑足五字,实际上,“五德终始说”很复杂,西汉的刘邦与东汉的刘秀的见解就纷歧样,刘邦认为汉是水德(他认为周是水德,汉继续的是周,秦太短不算数,到汉武帝时,感觉秦朝绕不外去,汉又成了土德,因为土克水,用的是相克的事理),刘秀认为汉是火德(这实际是王莽的概念,新莽是土德,土能灭火),但不管若何,他们都选择了四字印做为官印的尺度样式。

魏杰篆刻 篆刻初学:《三十五举》里的四字汉白文印章法

(汉高祖刘邦像)

是以,我们认为“五德终始说”并不是汉印四字的首要原因,汉印四字的最首要原因该当是四字对于四四方方的印面最为正直,而正直、朴质、中庸,恰是汉人审美的最高追求,如图:

(汉印:段平私印)

朴质而正直!实际上,懂得汉四字白文印,对懂得汉印很主要。

以上这一段算是引子,回到《三十五举》关于四字印的一段:二十二举曰:四字印,若前二字接壤略有空,后二字无空,须当空一画地别之。字有有脚、无脚,故言及此。否则一边见分、一边不见分,不法度也。

吾丘衍的这一条说的过于简洁,只说,若是前两个字(就是印蜕右边的两个字)接壤处略有空,那么,左边的两个字中央就不克慎密相连,必需留出“一画”的旷地,以对应右侧的两个字的章法花样。这实际很简洁,原则就是“对称”,就是“平允”,就是“秩序”,就是均分印面。

要知道:均分印面是汉印四字章法的底层、最遍及章法原则。

吾丘衍认为如许做的原因是篆字有的有垂脚,有的无垂脚,要留出中央的“一画”旷地,为的是连结印面的秩序。

(留出一画之地)

以“皇后之玺”为例:吾丘衍的见解很简洁,纵向的那条白线是为了包管摆布两列的秩序,这条线先不管,若是“皇”字和“后”字之间的那条蓝线旷地存在,那么,就必需在右侧两字(即“之”和“玺”两字)之间也要留出旷地,就是上图中的那条黄线。

但实际上,汉四字白文印的章法远不止这么简洁,因为除了官印之外,汉白文印还有私印。所以,四字白文印的章法,至少有如下几种:

1、印面均分。这个例子太多了,几乎所有的四字汉白文官印,均是如许的章法,如图:

(汉印:刘盖宗印)

这很通俗,初学篆刻,最易上手的四字白文印章法,就是这一种;

2、按需分派。每个字凭据笔画的几多占有印面位置,笔画多的,就多占位置,笔画少的就少占位置,文字之间互相谦和避让,一团和气,好比:闵胜之印,赵福之印。

(两枚汉印)

又好比下面这两方:

(郭世之印和宋贤私印)

不管若何转变,总之是将印面划分陋习礼貌矩的四块方地,各类样式的四块方地都能够,只要规整。如下面这方李翕之印:

(汉印:李翕之印)

你看,李字小得多,翕字够大,印字也随之变大。这一类,是转变最多的四字白文印章法。用熟了这一类章法,四字汉白文印章法问题就算根基解决了。其实就是:中央一条线划成摆布两列,依据字形疏密水平,划分摆布两块印面空间。

3、凭据字形排三列。这种印例对照少,但也是均分印面型,只是分了三列,如周竟之印:

(汉印:周竟之印)

这有点像新莽的三列文字印,于文字方面,好放置,因为篆书正本就是纵向长一些的。但我们看,实际上如许的汉白文印印式的印,看上去不正直,这不是我们看惯了的“汉印气息”。所以,我们不建议初学者采用这种章法来创作白文四字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