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秒怂 《大明风华》中看似“很怂”的朱高炽,其实有着人生大智慧
《大明风华》中看似“很怂”的朱高炽,其实有着人生大智慧
最近热播的《大明风华》中,再现了朱棣靖难之役后的大明王朝皇室内部境况,剧中老朱一家人,权力争斗中处处流露着父子爱、兄弟情、隔辈亲,皇室规矩繁多、严谨客套之外,更多的是家庭的温馨、家人之间的随意。
曾经的断案高手“狄仁杰”在这里成了担心受怕抠里抠嗦的太子朱高炽,在朱棣面前一遇到什么事就怂的不行,还得靠宝贝儿子朱瞻基从中斡旋。
很多人觉得朱高炽能成为太子继承皇位,很大原因是沾了儿子朱瞻基的光,在《大明风华》中这一原因演的更是淋漓尽致。
那史实上朱高炽真的是这么“怂”吗?
其实并不是,朱高炽的“怂”事实上是另一种智慧,《大明风华》中就多次提及,我们一起来看下剧情中朱高炽“怂”的智慧。

剧中有一段朱高炽教育朱瞻基、劝他不要锋芒毕露的片段,说他不要太张扬,“宠你的时候你什么都是,不宠你的时候你什么都不是”。说自己看起来很“怂”,“但是怂点有什么不好”?还伸出舌头告诉他,牙齿比舌头硬却先掉,舌头很柔软,却比牙齿更长久。
可见,朱高炽的“怂”除了性格上的原因,还有几分是主观上的选择,也就是为人处事的智慧。
事实也证明,朱高炽的“怂”不是真的不行,而是一种智慧。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自己带着老二老三领兵在前线打仗,把大本营燕王府交给世子朱高炽镇守。朝廷为了离间燕王父子,写信给朱高炽,册封朱高炽为燕王,并故意让朱棣知道。
朱棣一听,好家伙,老子在前面拼命,把大后方留给你,没想到你竟然投靠朝廷,在背后造老子的反,在老二的撺掇下,准备派人回去收拾朱高炽。可是还没等使者出发,朱高炽派遣的使者就到了,把朝廷给朱高炽的信交给朱棣,朱棣一看,信封都没有拆开,打开一读才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差点中了建文帝的反间计,感叹道“我险些误杀自己的儿子啊”。
这事如果朱高炽没有这么“怂”,打开信一探究竟,那可就麻烦了,就算不会引来杀身之祸,世子之位肯定是保不住了。试想想,朱棣最怕什么?朱棣最怕的就是别人对他不忠呀!他自己可就是干着造反的行径,对那些不忠之人当然很害怕,尤其是这种后院起火的事。
朱棣经常带着老二老三出征在外,把朱高炽留下来监国,皇帝谁不想当?老二老三经常心怀不轨进谗言,朱高炽每次都是表忠心而不是主动反击,他身边的大臣都看不下去了,有人给他说:“你难道不知道你身边有人要害你吗?”他却坦然的回答道:“不知道,我只知道作为一个儿子应该恪守的职责。”这席话让大臣很是敬佩他的宽宏大度。
有一次朱棣出征在漠北,又有人向朱棣进谗言,诬陷太子,朱棣派人去监视调查朱高炽,这名官员后来给朱棣的密奏中列举太子朱高炽的忠孝,朱棣最后还是选择了相信太子。官员对朱高炽的尊重和敬佩,离不开朱高炽的宽宏大度和仁义之心,作为大臣,当然更希望未来的君主是仁爱之君,而不是那种斤斤计较之人。
所以说,朱高炽的“怂”是一种大智慧,也正是这种“怂”,让朱高炽躲过了一次次危机,最终成功继承皇位。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适当的“怂”,而不是斤斤计较锋芒毕露,不是所有的“怂”都是软弱的表现,你们觉得呢?
知历史,明兴替,懂得失,本文由津城沐雨原创,欢迎大家随手关注,您的支持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
都是(115)大明(50)风华(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