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邦对待父亲 为了不让父亲给自己下跪,刘邦想了一个新封号,后世沿用了数千年

火烧 2021-04-26 14:45:08 1053
为了不让父亲给自己下跪,刘邦想了一个新封号,后世沿用了数千年 刘邦,在秦朝末期推翻秦朝的暴政,在与项羽争权夺利中打败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其为汉高祖。提起刘邦,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半是一个贪财

为了不让父亲给自己下跪,刘邦想了一个新封号,后世沿用了数千年  

刘邦,在秦朝末期推翻秦朝的暴政,在与项羽争权夺利中打败项羽,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其为汉高祖。提起刘邦,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多半是一个贪财好色的地痞形象。但是,一介莽夫在成为皇帝之后,也有贴心孝顺的时候。

在刘邦还是农民的时候,他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因为刘邦每天“吊儿郎当”,好吃懒做,不下地干农活,这使一向勤勤恳恳的父亲对自己这个一事无成的儿子感到愤怒又着急,常常训斥刘邦,希望他能早日开窍。但事与愿违,刘邦不但没有如父亲所期望勤恳耕种,反而把恶劣性格发展到极致,发展的结果就是起兵造反。

对于刘邦的起兵,刘家人并不看好,他们对刘邦的胜利不抱希望,所以也没有参与到造反的行列。但是即便这样,他们还是难以和刘邦划清界限,刘邦的造反还是给刘家带来了不少麻烦,原本安定的刘家为了躲避追兵,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想见,在这个过程中,刘父对刘邦这个儿子应该是已经彻底失望。

刘邦对待父亲 为了不让父亲给自己下跪,刘邦想了一个新封号,后世沿用了数千年

出刘家人意料的是,楚汉相争的结果以项羽自刎而告终,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登上天子朝,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成为皇帝的刘邦,在享受高贵奢靡的宫廷生活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身份还是农民的家人们。他将父亲接进宫,替父亲安置好生活,还隔三岔五的到父亲那儿嘘寒问暖,俨然一副“大孝子”的模样。在宫中,人们都称刘邦的父亲为刘太公。

起初,在父亲面前,刘邦放下自己皇帝的身份,只将自己视作一个应当尊敬父亲的儿子,就如平常父子那样对父亲行礼,刘邦和父亲都没有察觉不妥。但是在刘邦父子身边的人看来,皇帝不该向任何人行礼,即使是父亲,也应该由父亲向皇帝下跪行礼,否则不符合君臣之礼。经贴身管家的提醒后,刘太公方恍然大悟。后来刘邦再来探望时,刘太公手持扫把,看着自己的儿子毕恭毕敬地欠身后退,在刘太公眼里,眼前的人不再只是自己的儿子,更是统治包括自己在内的万千百姓的天子,是高高在上受人仰瞩的。

孝顺的刘邦看到这一幕心里很不是滋味,在他心中,父亲的身份是在儿子的地位之上的。但是他又碍于自己尊为皇帝这一身份,不想破坏君臣之礼。一面是父子关系,一面是君臣关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作出恰当的调和,使两边的规矩都不破坏呢?最终,刘邦想出了一个两全之计:封来自草根百姓的太公为“太上皇”,给予父亲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处于这个地位的父亲又不能参政,干涉皇帝的治国。

这样,既保住了皇帝的地位和尊严,又提高了太公的身份,有效调和了君臣和父子这两对关系的矛盾。刘邦的父亲,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当过皇帝的“太上皇”。从此,后代的皇帝便沿袭刘邦流传下来的传统,新皇帝即位,若新皇帝的父亲或老皇帝还在世,便封其为“太上皇”,历史上著名的“太上皇”有唐高祖李渊、宋徽宗赵佶、明英宗朱祁镇以及清朝皇帝乾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