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胡适江冬秀 「 ”文明的奠基石”胡適72歲病逝台灣,3個子女現狀如何?

火烧 2022-09-07 01:32:13 1051
「 ”文明的奠基石”胡適72歲病逝台灣,3個子女現狀如何? 胡適是民國時期文壇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為新中國的白話文的發展和運用做出過巨大的貢獻。還是新文化運動的積極領導者和推動者,對解放人們的思想

「 ”文明的奠基石”胡適72歲病逝台灣,3個子女現狀如何?  

胡適是民國時期文壇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為新中國的白話文的發展和運用做出過巨大的貢獻。還是新文化運動的積極領導者和推動者,對解放人們的思想,促進民主、自由思潮在中國的蔓延起到重要作用,他是「 ”文明的奠基石”。

但是,胡適雖然是先進文化和思想的領軍人物,可是他的婚姻卻是十分守舊的,他的妻子是一個大字不識的舊式女子,兩個人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胡適剛開始對這段婚姻也有諸多不滿意,常常在外面沾花惹草、風流不羈。

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漸漸看清了妻子身上存在的閃光點,逐漸接受了這個「 ”不對等”的妻子,兩個人攜手一生白首到老。在民國那個年代,很多學識淵博的知識分子,海外鍍金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跟家里選定的妻子解除婚姻關系。

胡适江冬秀 「 ”文明的奠基石”胡適72歲病逝台灣,3個子女現狀如何?

像大名鼎鼎的徐志摩就是不顧妻子張幼儀有孕在身,千方百計逼迫她離婚,離婚之後還寫了在報紙上寫文章沾沾自喜。胡適能夠跟他的妻子走到人生終點,真的還是很難得的。他們兩個人婚後一共生育3個子女,兩子一女,那么在胡適72歲病逝後,如今這些後代怎么樣了呢?

大兒子胡祖望

胡適的大兒子名字叫胡祖望,他於1919年出生,作為家里的長子,胡適對他也是傾注了全部的希望。10歲那年,胡適就送他去獨自去外地求學,雖然心里十分不舍,胡適還是狠下心長送走了孩子,在臨行前,胡適對孩子淳淳善導,教育孩子要學會照顧自己,要合群,跟周圍同學搞好關系,學業固然重要,品行端正尤為重要。

做人要做人上人等,關切之語猶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絕,彼時的胡適不是一個學冠中外的大學者,而是一個普通的父親,舐犢情深,令人感動。胡祖望剛開始學習成績並不好,拿回家的成績單慘不忍睹,胡適看到這樣的成績,勃然大怒,痛斥了兒子。

他自己一生的求學履歷一直都是十分光鮮的,是佼佼者,哪里知道自己的兒子在學業上竟然沒有半點天分。而後,他又為自己的粗暴行為後悔不已,覺得自己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他還和自己的妻子商定不能總是責怪孩子,要跟他做朋友。

胡祖望長大之後,想學習機械,他把這個想法跟胡適一說,胡適很高興,他看得出兒子是真心喜歡機械這個專業,他對自己的學習有明確的目標,他尊重兒子的決定,他知道兒子選擇這個專業不是沖動,而是經過一番思考的。

就這樣,在胡適的支持下,祖望進入西南聯大工學院學習機械,不久又去了美國留學。胡祖望在美國的康奈爾大學學習,跟胡適當年留學的學校一樣,父子成了校友。畢業後,他比較有出息,曾經出任台灣駐美經濟機構代表。2005年,胡祖望在華盛頓去世,享年86歲,在胡家里,他是最為長壽的那一個。

胡祖望生有一個兒子名叫胡復,大概是取「 ”光復中華之意”。胡復於1955年出生,現任美國勞工部爭議司司長。目前仍是健在。

女兒胡素斐

女兒胡素斐,1920年8月出生,長得十分聰明可愛,胡適曾經很驕傲地說這個女孩子長大以後肯定是一個大美人。人人都說「 ”女兒是父親前世的小情人”,胡適對這個女兒也十分寵愛。可惜,那個時候,胡適正值盛年,事業上比較繁忙,感情上又是搖擺不定,經常跟多個女人藕斷絲連,沒有精力照顧好女兒。

女兒5歲那年,生了一場病,胡適並沒有放在心上,他覺得孩子有個頭疼腦熱是常事,不需要太在意。也正是他的這個想法,讓他此後終身都活在悔恨里。女兒病情突然加重,等胡適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為時太晚,女兒已經病入膏肓,葯石無救了。

1925年5月女兒夭折,年僅5歲。經歷了喪女之痛的胡適終於醒悟過來,此後,他無論多忙,都會抽空陪伴自己的孩子,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決不讓他們承受「 ”喪偶式教育”的痛苦。

幼子思杜

幼子思杜,生於1921年12月17日,十分湊巧的事,這天正好也是胡適的生日,這實在是特別的緣分,胡適對這個孩子很喜歡,給他取名為「 ”思杜”,這個名字也是有深意的。胡適在美國留學期間師從美國哲學家杜威,杜威的一些思想理論對胡適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了表達自己對恩師的感激之情,胡適用老師的名字來給兒子命名。

思杜長大後,他的人生經歷卻是比較曲折,結局也很凄慘,也許是跟他所處的時代有關吧,自古以來,個人的命運在雲播詭譎的大歷史面前都是不堪一擊的。

思杜年輕的時候曾經留學美國,可是他並沒有遺傳父親的治學之道,與父親截然不同,他對學習絲毫不感興趣,見到書本就厭煩,成天就喜歡跟一幫狗朋狐友廝混,因此在美國各個大學輾轉了8年也沒有畢業。看着兒子實在不是讀書的料子,胡適只好放棄了。

對小兒子的表現,胡適是很心痛的。1948年,思杜回國,在圖書館里謀了一個閑職。解放後,胡適離開了大陸,但是他的小兒子卻堅持要留下來。後來,國內形勢發生了變化,思杜為了自保,主動跳出來跟胡適劃清界限,還發表言辭激烈的言語攻擊胡適。

可是,即便如此,他仍舊沒有逃脫被批斗的命運。思杜被判定為「 ”Y派”分子,遭受到非人的折磨,他無法承受如此屈辱,無奈之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一年是1957年,思杜年僅37歲,真的十分可惜。因為思杜是「 ”畏罪自殺”,是「 ”自絕於人民”,因此他死後,遺體沒有被保留。那時候海峽兩岸不通音訊,胡適到死都不知道自己的小兒子已經死去的消息。

後來,胡適夫婦百年之後,大兒子在父母的墳墓邊為自己的胞弟建立了一座衣冠冢,也算是讓弟弟魂有所歸。直到23年後,思杜才沉冤得雪,不過斯人已去,一切都晚了,可是對他健在的親屬來說,仍是一個安慰吧。

胡適是一個大學者,他的三個子女命運各不相同,可是不管他們曾經經歷了什么,他們在胡適的教育之下,都是溫順謙恭的人,尤其是大兒子胡祖望,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事業有成。

文/史海觀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