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朱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是他儿子还是孙子?

火烧 2022-05-07 16:28:58 1059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是他儿子还是孙子?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是他儿子还是孙子?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是他儿子还是孙子?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是他儿子还是孙子?

朱棣把皇位传给了他的长子,朱高炽。

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以后返回北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和朱高燧趁机作乱,两人商量后决定秘不发丧。

朱高炽1424年八月二十五日才得知朱棣已经死了,这个时候朱棣皇帝的代表带着传位的遗诏也到达了北京。

朱元璋为何不把皇位传朱棣 朱棣后面的皇帝是谁,朱棣把皇位传给了谁 ?是他儿子还是孙子?

1924年九月七日正式登基朱高炽,被称为明仁宗。但是朱高炽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

1425年五月,已经重病的朱高炽去世,终年47岁,庙号仁宗。

扩展资料:

朱高炽能登上皇位,是因为他的人品与能力,都是众望所归的。朱高炽为人忠厚老实,与人为善,甚至对曾经陷害过他的朱高煦,他都能宽容以待。

足以见得朱高炽的胸襟之大,虽然是残疾之身,却并没有一颗残疾之心。在朱高炽登上皇位之后,立刻下令释放了还在牢房里面坚持读了十年书的杨溥,也没有忘记那些当年和他共患难的朋友们。

朱高炽还做了一件事,在历史上给他留下了不朽之名。那就是更改了朱棣当年的命令,凡是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一律赦免,并且给老板姓们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

朱高炽的这一壮举足以让后世之人铭记于心,但老天似乎在与这位伟大之人作对,在洪熙元年五月,只做了十个月皇帝的朱高炽病重,不久便去世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高炽

朱棣是为好皇帝吗

朱棣在中国历史上确实是算上一个是比较好的皇帝了,严比较严严厉,而且朱棣修了永乐大典,也算是一项非常伟大的政绩

朱棣之后的皇帝是?

明仁宗朱高炽。

朱棣之后一位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中国明代第四位皇帝,为明成祖朱棣长子。洪武二十八年(1395)立为燕王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身形较胖,导致身体较弱。

永乐二十二年(1424)八月登基,次年改元“洪熙”。在位期间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于洪熙元年(1425)五月暴死,在位仅十月,终年47岁。庙号仁宗,谥号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葬于十三陵献陵。

拓展资料: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明朝第四位皇帝。洪武年间,朱高炽被封为燕世子。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当时他父亲为燕王,年仅18岁。

参考:百度百科“朱高炽”

永乐皇帝朱棣原来的庙号是太宗,为何最后却变成了成祖呢?

明朝永乐皇帝朱棣,虽然得到皇位的手段并不光彩,但是他在位期间文治武功,派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在国内也被他治理得非常好,他是明朝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帝王。朱棣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就给他上了太宗的庙号,这个庙号一直用到嘉靖初年。当时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亲生父亲追封为皇帝请进太庙,就把朱棣的明太宗改为了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3位皇帝,他发动了政变,成为了皇帝。朱棣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继位,就把他的庙号定为太宗。可是朱棣这一脉传承到后期,出现了没有子嗣的现象,当明武宗去世之后,是明武宗的堂弟继位。这位堂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当了皇帝之后,嘉靖皇帝就想把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尊为皇帝,然后将他请进太庙。

可是这时候嘉靖皇帝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太庙已经满员了,已经有9个皇帝在太庙里面了,要把自己的亲生父亲请进太庙的话,嘉靖皇帝就必须把另外一个皇帝的牌位给请出去。这时候有的大臣就提出把永乐皇帝朱棣给请出去,嘉靖皇帝想了想,认为朱棣有非常高的功绩,不敢把朱棣给请出太庙,于是呢,他就把朱棣的庙号改成了成祖。后来嘉靖皇帝就把另外一位皇帝给请出了太庙,把自己的亲生父亲请进了太庙。

如果朱棣泉下有知,不知他会作何感想?嘉靖皇帝将朱棣庙号给改了,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为自己的父亲争名分。

朱棣是明朝第几个皇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或称永乐帝,是明朝第三任皇帝。

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号永乐。

明太祖皇四子,安徽凤阳人,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夺位,经过三年的战争,最终胜利,杀害方孝孺,驱逐其侄建文帝夺权篡位自封为帝。

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明朝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使北京至此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至今。此外他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

另外,他加强太祖以来的专制统治,强化锦衣卫并成立东厂,此外,他在位期间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叶后宦官专政的祸根。

明成祖崩逝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扩展资料:

发展经济

明成祖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

明成祖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

之后,永乐帝宣布“谕户部,凡郡县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史称永乐盛世。

经营边疆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描绘的明永乐年间的明朝最大疆域,包括羁縻地东北地区(包括外东北)、新疆哈密、青藏地区(有争议)和短暂占据的安南地。

西南边疆,永乐十一年(1413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乱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为加强对乌思藏(今西藏)地区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给予封赐,尊为帝师。不过,史学界对明朝是否实际统治了西藏存在较大的争议。

永乐年间,明朝在藏区建立一套僧官制度,僧官分教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每级依受封者的身份、地位进行分封。如明成祖即位的当年,即派侯显前往乌思藏迎请噶玛噶举派的第五世噶玛巴活佛,后封其为“大宝法王”。

1406年,明成祖又遣使入藏封乌思藏帕竹第五任第悉扎巴坚赞为“阐化王”。明封八王中的两大法王、五大教王都是永乐时期封授的。此外,明成祖依僧官制度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封,由此明朝对藏区的各政教势力由上至下各级首领的分封基本完成。

但明朝并未在乌思藏等地区驻军。亦有学者通过对比元朝对于西藏的实际管辖,认为明朝上面这些对藏人名义上的封授并不能被认为拥有在西藏的实际政治权力。

《剑桥中国明代史》亦指出:“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政治领域,西藏人都未觉得他们是明朝廷臣民。另外,他们无须中国(明朝)居中调解而维持着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关系。”

评价

《明史·成祖本纪》中评价明成祖: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

蔡石山在其著作《永乐大帝:一个中国帝王的精神肖像》的开篇评价明成祖“明朝的永乐皇帝,驾崩于1424年8月12日,自从1402年7月17日登极以来——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间——而且所有的证据也显示,他从未浪费过一天”。

在书末,他再次评价明成祖“毋庸置疑,永乐有过多的自我,而且拥有很多的美德:他是自信、直率的,能够甄别和牢记有很强能力之人的贡献,而且保护依靠他的那些人,尤其是他的家人。不过,他也有黑暗面,特征就是不必要又未经思考的侵犯性,而这类侵犯性经常产生了暴虐和消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棣

永乐皇帝朱棣原来的庙号是太宗,为何最后却变成了成祖?

对于大明来说,对外的官方是依然是明朝。

实际上朱标一脉已经没了,且都城也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可以说朱棣也算是重新立业了。

朱棣怎样当上皇帝的

朱棣在北京受封燕王,保家卫国的同时招兵买训练军队,装疯卖傻躲过了建文帝的查访。后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推翻了建文帝的朝廷自己当了皇帝。

朱棣是怎样当上皇帝的?

朱棣在北京受封燕王,保家卫国的同时招兵买训练军队,装疯卖傻躲过了建文帝的查访。后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推翻了建文帝的朝廷自己当了皇帝。

孙子(20)是他(9)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