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何《楞伽》是印心的上典?
何《楞伽》是印心的上典?
初祖摩二祖慧可,以作印心的上典。(片源:料片)
一、殊地位
“楞伽”梵“至”的音,表示“上”典。叉陀本御制序言:“所言入楞伽者,斯乃佛心量之玄,群理窟之妙……入如之藏,游解之……伏以此微妙,最希有。”中禅宗初祖摩二祖慧可,以作印心的上典,是禅者修如禅、明心性最主要的依之一,是禅宗盛行《金》之前最要典,也是法相宗、唯宗所依的根本典之一,更是各宗共尊的典。今所版本是自入中至隋末初唐失450年後,到北宋仁宗太子太保安道所重新掘、坡所抄刻印。清代同治年(1863年)坤修居士精的《氏十三》,也有此。
二、法起
迦牟尼佛在大海摩耶山楞伽城中,以大慧菩上首,大比丘及大菩聚,城婆那夜叉王示自所得智法,由此而宣。
三、核心容
全《楞伽阿跋多》,亦《入楞伽》《大乘入楞伽》,其名分出自南朝宋求那跋陀、北魏菩提流支、唐代於阗僧人叉陀,各四卷本、十卷本、七卷本。由於求那跋陀的本最早,加上史初祖摩二祖慧可四卷本,因此流最、影最大。中回答了大慧菩的108,示五法(相、名、妄想、正智、如如)、三自性(依他起性、遍所性、成性)、八(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耶)、二我(人我及法我)法。深研精通《楞伽》者,古“楞伽”,足其容之富、之深。
四、典

1、佛告大慧:前所知,相授,妄想性。菩摩诃一,自察,不由於他,妄想,上上升,入如地,是名自智相。
2、大慧,何一乘相?得一乘道,我一乘。何得一乘道?所妄想,如不生妄想,是名一乘。大慧,一乘者,非余外道、、、梵天王等之所能得,唯除如,以是故名一乘。
3、天及梵乘、乘、佛如乘,我此乘,及至有心,乘非究竟,若彼心,乘及乘者。有乘建立,我一乘;引生故,分乘。解有三,及法我;智慧等,解。譬如海浮木,常波浪;愚亦然,相所。彼起,余愚,味著三昧,安住漏界,有究竟趣,亦不退;得三昧身,乃至劫不。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彼法亦然,得佛上身。
4、佛告大慧:有三意生身。何三?所三昧正受意生身,法自性性意生身,俱生行作意生身。修行者了知初地上增相,得三身。
5、非我乘大乘,非亦非字,非谛非解,非有境界。然乘摩诃衍,三摩提自在,意生身,自在。
6、名母,明父,境佛,使。集名僧,次第,是五,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