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诗经是中国什么的源头 《詩經》不僅是中國古詩的源頭,更是非常成熟的詩歌形態

火烧 2022-11-25 03:44:17 1037
《詩經》不僅是中國古詩的源頭,更是非常成熟的詩歌形態 《詩經》原來不叫《詩三百》,甚至原來也不叫《詩經》。不過《詩三百》的稱呼甚至要比《詩經》來得更早。詩最早存在的形式,就是歌詞,是人們在曲調附著之下
诗经是中国什么的源头 《詩經》不僅是中國古詩的源頭,更是非常成熟的詩歌形態

《詩經》不僅是中國古詩的源頭,更是非常成熟的詩歌形態  

《詩經》原來不叫《詩三百》,甚至原來也不叫《詩經》。不過《詩三百》的稱呼甚至要比《詩經》來得更早。
詩最早存在的形式,就是歌詞,是人們在曲調附著之下的唱詞。即使在沒有文字的時候,這種帶有曲調的哼唱其實就是「詩」。隨著文字和音樂的發展,到春秋時期,詩的形式已經成熟並穩定下來。
民間存在著大量自發的詩歌創作,《詩經》就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這個詩歌總集,是官方性質的。是周天子的中央音樂機構——樂府派出采詩官走訪天下,搜集歌詞,整理、加工、美化。
中央從民間採集上來的,稱為「風」;周天子君臣創作或者諸侯進獻的,稱為「雅」;而主要由樂師創作,用於祭祀,歌頌先輩的詩史類作品,稱為「頌」。
官方把這三類作品集合成一個集子,最早就叫《詩》。
其中「雅」又分為「大雅」、「小雅」,這是根據樂曲來劃分的。但從內容上看,小雅主要的宴會歌舞的唱詞,還有一部分民歌;大雅主要就是大型宴會的歌詞了。
所以我們說《詩》分三部分「風、雅、頌」,也可以說四部分「風、大雅、小雅、頌」。
這裡還有個對聯故事,北宋的時候,遼國來了個人,出了個下聯「三才天地人」,刁難宋朝文人。這個確實很刁鑽,因為首字是三,上聯肯定不能再用三字,但是「天地人」又正好三個字,難倒了很多人。
最後這個上聯讓蘇軾給對出來了,就是「四詩風雅頌」。三詩、四詩,其實就是一個東西,都是指「風雅頌」。
春秋末期,到春秋末年,中央政府權利架空,天下開始混亂。而孔子的儒學的理想就是恢復周朝禮制,他將以前整理的詩搜集起來,進行了刪減,作為儒學教材,共有311首,其中有6首隻有名字,沒有內容。個人猜想,這6首應該是純粹的舞曲,而不是歌曲。
剩下的305首有歌詞記載,就是如今的《詩經》內容。孔子自己評論說: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到漢代以後,漢武帝獨尊儒術,孔子地位提高,這個集子的地位也得到提高,成為儒家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之一,逐漸和《易經》、《樂經》、《書經》一樣被稱為《詩經》,成為至今我們對這本集子的正式稱呼。
所以「詩三百」這個稱呼是孔子自己叫出來的,也為後世儒家文人所通用,但是一般都是指代《詩經》。
周天子為何要費心力派人到處搜集整理詩歌呢?是不是因為周天子愛好文學,愛好詩歌?
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在當時,詩歌只是作為歌詞、歌曲存在,並沒有被認為是文學體裁,甚至連文學的概念都沒有正式形成。
周天子只是一個統治階層,不能定義成為一個文學愛好者。
統治階層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維護統治的延續性。而在那個時代,對統治最大的威脅性是什麼?是消息不靈通,溝通不方便。在那個出門靠走,通訊靠吼的時代,一個王朝的統治者,要得到治下的真實國民狀態都不容易。所以在戰場形式瞬息萬變的時候,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那麼在和平時期,雖然對信息傳遞沒有戰時那麼迫切,作為統治階級,要如何了解民生,了解國民狀態呢?
周天子就想到了搜集詩歌。詩歌大多是老百姓勞作生活之時有感而發,是最現實、真誠的生活反應。朝廷就通過這種方式,了解民生風情如何,政令是否通達,甚至出現了什麼異象,都有可能在詩歌中發現。所以,詩其實是最早的信息收集系統。同時,將詩歌收集上來之後,通過中央機構的樂師對這些詩歌進行整理、潤色,作為中央樂舞使用。
但這還不夠,畢竟周天子收集音樂的目的並非宴樂。如果只是為了這個,大雅、頌就夠了,何必還要收集小雅、國風?
中央整理過的詩歌,每年各地諸侯覲見之時也會分發學習,讓大家看看在全國各地發生的事情,好的互相學習,壞的引以為戒。
《詩經》就具備了國家管理的重要功能,主要擔負的是信息溝通、民風教化的作用。這是在當時的通訊條件下,統治者們想到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詩在周代就已經成為國家管理的工具,具有國家行為的高度和權威性。這種基因,一直延續下來,直到民國時期,詩還具有崇高的地位。這一地位,是後來的詞、曲這些詩歌的變種永遠無法企及的。
我們說《詩經》已經是非常成熟的詩歌,第一就是因為詩當時的四言為主的結構已經趨於穩定,同時出現語氣助詞,在修辭方法上多使用了反覆詠唱,重章疊句,這是在形式上趨於成熟。
而《詩經》中的詩內容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完整地反映了社會生活,這正是詩在內容上的成熟。我們今天能看到所有內容的詩歌創作,除了後來出現的「題畫詩」之外,沒有哪一種題材在《詩經》中找不到源頭。甚至由於後世禮法的禁錮和修辭的變化,我們反而沒有最開始的淳樸和純真了,有很多熱烈和浪漫在後來的詩中很難再達到詩經的創作坦白。
比如婚後生活,後世的詩基本上很少在提。而在浪漫的愛情詩中,不但有熱戀、相思、單相思、甚至失戀、離婚、出走都有表現。關於勞動題材的也很多,罵人諷喻的也有,歌功頌德的老乾體更是不缺。還有詠物詩、邊塞詩、戰爭題材詩、民間疾苦、官場腐敗、公務員生活、勞動歡樂的詩。
應有盡有。從這個角度說《詩經》是中國古詩的源頭,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所以,《詩經》已經是中國古詩非常成熟的一種形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