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手抄报简单又清晰 简单的古代历史研究报告手抄报
简单的古代历史研究报告手抄报
1.关于中国古代史手抄报
中国是人类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早在约八百万年以前,在云南的开远、禄丰等地已经生活着古猿。此后,经过漫长时间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等历史时期。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步入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获益非浅。
古代的中国,勇于进取,以开阔的胸怀包容四海,开拓疆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涌现出多民族融合的壮观景象,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在对外交往活动中,中华民族一方面积极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之所长,另一方面更尽自己之所能,无私地将自己取得的卓越成果推向世界。
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正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2.古代历史人物手抄报,快客
分类 朝代 人物 主要史实 帝王将相 隋朝 隋文帝杨坚 ①建立隋朝、统一南北;②励精图治、提倡节俭;③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隋炀帝杨广 ①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交流;②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帝王将相 唐朝 唐高祖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李世民 ①注意吸取隋朝灭亡教训;②重视发展生产;③注意“戒奢从简”; ④注意减轻人民负担;⑤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⑥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 ⑦重视发展科举,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⑧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被北方各族尊奉为“天可汗” ⑨在今新疆地区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⑩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 。 女皇帝武则天 ①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②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③爱惜人才、破格提拔许多有才能的人;④大力提倡科举——增设殿试、武举,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⑤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北庭都护府。 唐玄宗 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②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③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表示不再用奢侈物品的决心。
④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⑤开元年间,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开元盛世”。 ⑥唐玄宗统治后期,渐渐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
任用奸臣,造成朝政混乱,导致“安史之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⑦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⑧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房玄龄 富于谋略 杜如晦 善断大事 魏征 敢于直言,前后向进谏二百多次,是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
姚崇 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 帝王将相 辽(契丹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 辽太宗 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帝王将相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960年,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宋真宗 澶州之战中,被迫亲征,使得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
后订立了澶渊之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宋钦宗 1127年,金军掳徽、钦二帝等北归金朝。
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寇准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 帝王将相 西夏 大夏国皇帝元昊 ①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②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帝王将相 金 金太祖阿骨打 ①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②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亡北宋。
③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④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今北京) 帝王将相 南宋 宋高宗 ①1127年,北宋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
②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的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 抗金英雄岳飞 ①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
②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③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作战勇敢。
金军中流传的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④岳飞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 抗元英雄文天祥 ①南宋灭亡后,继续抗元。
不久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
他坚贞不屈,最后被杀害。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等诗句表达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决心和崇高的气节。
帝王将相 蒙古国 成吉思汗铁木真 ①铁木真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了一只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征战,统一蒙古。②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不已的局面。③蒙古统一后,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他和他的子孙除对金、西夏和南宋作战外,还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 帝王将相 元 元世祖忽必烈 ①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② 1276年,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灭亡南宋。③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④令人开凿两段新运河——通惠河、会通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规模空前的海运。
⑤设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使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帝王将相 明 明太祖朱元璋 ①1368年初。
3.历史手抄报资料,简短一点,初一的哦
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就是该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政策法律、政治统治、国家体制等也属于上层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因此,一定时期的文化成就既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也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
辩证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成就: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面对辉煌的文化成就,我们应辩证认识:一是要正确认识各王朝文化繁荣与前代文化的关系,不要只看到当朝而忽视前朝文化的影响,要注意文化发展的继承性。二是要正确认识中外文化交流,不要只见中国文化外传对世界发展贡献,而忽视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要注意文化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三是要正确认识社会政治经济与科技文化的关系,不要只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忽视上层建筑及作用于经济基础,社会意识能动地影响社会存在。四是评价历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思想主张和作品的社会地位、影响,既要注意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更要将其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评析。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人的思想、主张和作品,都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对待中国文化成就,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原则,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应将其发扬光大,以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五)如何正确对待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
对待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近代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思想倾向:一是国粹派,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好,甚至对二十四孝也不加批判地完全肯定:一是西化派,把中国落后的一切根源归之于文化传统,主张完全抛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全盘西化。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应该是古为今用,批判继承。但是如何进行“古为今用,批判继承”呢?我们认为:
(1)对哪些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价值原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例如《周易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健有为精神,《论语》中所提倡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品质,以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使命感,《孟子》中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以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春秋公羊传》中强调的天下统一的思想等,都是很容易转化为新的时代的。尤其是强调统一的思想传统,更具有现实意义。
(2)对有些内容可抽取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如“民本”思想。从西周初年的“敬天保民”到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再到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民本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古代“民本”的真正内涵,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利益。今天我们剔除其封建内核,则可以从人民当家作主的角度来转化古代的民本思想,将其发展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社会主义观念。儒家提出“修己安人”、“正心修身”等命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仍具现实意义。今天我们仍需要提倡自身修养和为社会主义而献身的精神。
(3)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必须否定和抛弃。如“三从四德”的女性观,“天不变道也不变”的自然观,“别尊卑,明贵*”的封建等级观等。
4.古代的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
1、【腊八节的传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
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
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
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
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
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一天,老婆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
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
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
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
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
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地里颗粒无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
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
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
小俩口屋里没火,身上衣单,肚里没食,蜷缩在凉炕席上“筛糠”。可四只眼睛还满屋搜寻着。
突然发现炕缝里有几粒米豆子,就用手一粒粒扣出来;又发现地缝里还有米粒,也都挖出来。这可是救命稻草啊,他俩东捡西凑的弄了一把,放进锅里。
把炕上的铺草塞进灶膛,就这样熬了一锅杂七烩八的粥。有小米、玉米、黄豆、小豆、高粱、干菜叶。
凡能充饥的都放了进去。煮熟后一人一碗,悲悲切切地吃起来了。
这时两人想起二位老人的教诲,后悔没有早听进去,现在已经晚了。正在小俩口悲切之时,一阵大风刮来,由于这房子年久失修,早已破烂不堪,被风一吹,“呼啦”一声,房倒屋塌,小俩口被压在底下。
等邻居赶来挖出来时,都已经死了,身边还放着半碗杂豆粥。从此以后,乡亲们每到腊月初八这天,家家熬一锅杂米粥让孩子们吃,并给孩子讲这杂米粥的故事,来教育他们。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一直传到现代。
形成了腊月初八吃“杂米粥”的习俗。因这粥是腊月初八吃,所以就叫“腊八粥”。
2、与冬至有关的诗词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九九歌》。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小至(唐)杜甫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冬至(唐)杜甫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3、冬至节的风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
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
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旧时上海。
5.中国古代朝代趣谈手抄报
夏 约公元前2070年——约前1600年
商 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秦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西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
东汉 公元25年——220年
三国 220年——280年
西晋 266年——316年

东晋 317年——420年
南朝 420年——589年
北朝 439年——581年
隋 581年——618年
唐 618年——907年
五代 907年——960年
北宋 960年——1127年
南宋 1127年——1276年
元 1271年——1368年
明 1368年——1644年
精 1636处——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
其中年份有交叉的,你应该问的是古代的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6.我要做历史手抄报是关于中国古代科技的,请大家帮忙找一下,我开A
给你一个中国古代机械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机械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在机械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动力的利用和机械结构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许多专用机械的设计和应用,如指南车、地动仪和被中香炉等,均有独到之处。
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技术发明时间较早,且技术精湛。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朴质雄浑,春秋时期的青铜器纤细精巧,形成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独特风格。
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青铜器,如甘肃东乡马家窑出土的铜刀,距今已有4800年左右的历史。 中国在大约40~50万年前,就已出现加工粗糙的刮削器、砍砸器和三棱形尖状器等原始工具。
4~5万年前出现磨制技术,许多石器都已比较光滑,刃部也较锋利,并有单刃、双刃、凸刃、凹刃和圆刃之分。 中国在28000年前出现弓箭,这是机械方面最早的一项发明;公元前8000~前2800年期间出现了陶轮(制陶用转台);农具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除石斧石刀外,还有石锄、石铲、石镰、蚌镰、骨镰和骨耜。
石斧和石刀上已有用硬质砂子磨削而成的孔。 夏代以前和夏代,先后出现了无辐条的辁和各种有辐条的车轮;殷商和西周时已有相当精致的两轮车;独木舟和筏等水上运输工具早就相继出现。
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能用石范和泥范铸造简陋的工具和武器。商殷时期,随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青铜冶铸技术得到高度发展,青铜铸件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千克,春秋时期的青铜铸件曾侯乙尊盘已十分精细。 春秋至魏汉时期(公元前770~公元265年)是中国古代机械开始较快发展的时期。
春秋时期铁器和生铁冶铸技术开始出现;黑心可锻铸铁、白心可锻铸铁和锻钢的出现,加速了由铜器向铁器时代的过渡;春秋中期以后发明了失蜡铸造法和低熔点合金铸焊技术;战国时期又有了叠铸和锚链铸造等工艺;西汉中期已炼出灰口铸铁,并出现了壁厚3~5毫米的薄壁铸铁件。铸铁热处理技术也有所发展。
春秋时期出现弩,控制射击的弩机已是比较灵巧的机械装置。到汉代,弩机的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汉弩有一石至十石等八种规格,这些规格的形成表明机械制造标准在汉代已初步确立。弩机上留下了作工、锻工、磨工等的名字。
战国时期流传的《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其中记有车轮的制造工艺。对弓的弹力、箭的射速和飞行的稳定性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
汉代已有各类舰艇和大量的三四层舱室的楼船。有些舰船已装备了艉舵和高效率的推进工具橹。
西汉时的被中香炉构造精巧,无论球体香炉如何滚动,其中心位置的半球形炉体都能经常保持水平状态。 陆上交通运输工具不断发展。
1980年出土的秦始皇陵铜车马代表了当时铸造技术、金属加工和组装工艺的水平。东汉以后出现了记里鼓车和指南车。
记里鼓车有一套减速齿轮系,通过鼓镯的音响分段报知里程。三国马钧所造的指南车除用齿轮传动外,还有自动离合装置 ,在技术上又胜记里鼓车一筹。
自动离合装置的发明,说明传动机构齿轮系已发展到相当的程度。 东汉时已有不同形状和用途的齿轮和齿轮系。
有大量棘轮,也有人字齿轮。特别是在天文仪器方面已有比较精密的齿轮系。
张衡利用漏壶的等时性制成水运浑象,以漏水为动力通过齿轮系使浑象每天等速旋转一周。公元132年张衡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即候风地动仪 汉代纺织技术和纺织机械也不断发展,绫机已成为相当复杂的纺织机械。
到三国时期,马钧将50综(分组提放经线的综片)50蹑(踏具)和60综60蹑的绫机都改成50综12蹑和60综12蹑,提高了生产效率。马钧还创制了新式提水机具翻车,能连续提水,效率高又十分省力, 汉代的农具铁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汉武帝时赵过既已创制三脚耧,一天能播种一顷地。
在这一时期,大型铜铁铸件和大型机械结构陆续出现。五代时铸造的沧州铁狮子重约40吨, 宋代木结构水运仪象台高3丈5尺,宽2丈1尺。
唐末时期机械制造已有较高水平。如西安出土的唐代银盒,其内孔与外圆的不同心度很小,子母口配合严紧,刀痕细密,说明当时机械加工精度已达到新的水平。
在运输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术上有进一步发展。南朝齐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南朝粱侯景军中的160桨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
唐代的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水力机械也有新的进展,唐代已有筒车,从人力提水发展为水力提水。
南末末期又创造出先进的水转大纺车,三摧、五摧(锭)手摇纺车曾是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人力纺纱机具。元代薛景石所著《梓人遗制》是木工名家总结亲身经验之作,并详细记述了当时通行的纺织机具和车辆,以古代著名的木制机械技术专著而留世。
这一时期天文和计时仪器发展迅速。北宋苏颂和韩公廉等制成的木构水运仪象台,能用多种形式表现天体时空的运行。
它由水力驱动,其中有一套擒纵机构。水运仪象台代表了当时机械制造的高度水平,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钟。
元代的滚柱轴承也属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械装置。 明初的造船业已有很大进展。
7.关于中国古代各方面有成就的手抄报
(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西传1.造纸术(1)西汉先后出现絮纸和麻纤维纸。
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2)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
(3)造纸术6世纪传到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并经阿拉伯人传到非洲和欧洲。2.印刷术(1)隋唐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我国印制的《金刚经》卷子。
(2)五代有了雕版印刷的整部书籍。(3)宋代雕版印刷业很发达,刻印的书,字体工整,装订精美。
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4)元朝出现锡、木活字。
后来又有铜、铅活字印书。(5)活字印刷术发明后,向东传入朝鲜、日本,向西传入埃及和欧洲,改变了当时欧洲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受高等教育的状况。
3.指南针(1)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南特性,发明“司南”。(2)北宋已会使用磁针指南,后来把磁针装在罗盘上,制成指南针用于航海。
(3)南宋时指南针传到印度、阿拉伯、波斯等国,促进了各国航海事业发展,并为新航路的开辟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4.火药(1)唐朝时《真元妙道要略》一书最早提到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2)北宋时火药已广泛在军事上使用,东京设立“广备攻城作”,制造火药和火器;宋仁宗时成书的《武经总要》记载了许多火器的制作方法。(3)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管形火器的出现,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4)金的火器制造业比较发达,所制的“震天雷”、“飞火枪”威力很大。金的军队用这两种火器打退了蒙古军队的进攻,取得局部胜利。
(5)我国发明的火药在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来又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二)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1)夏朝:历法“夏小正”,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2)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3)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4)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人们还测定了一年的季节。(5)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
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6)东汉: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和地动仪(比欧洲早1700多年)。
(7)隋唐:①隋朝天文学家刘焯编制的《皇极历》,创立了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②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在《皇极历》的基础上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③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8)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三)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西周:商高讲过“勾三股四弦五”这一勾股定理特例,载于《周髀算经》。
(2)春秋:九九乘法表。(3)西汉:刘歆推算圆周率为3.1547。
(4)东汉:《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5)三国: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6)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
又著《缀术》等书。(7)唐朝:著名数学家王孝通撰写的《缉古算经》,首次提出三次方程式正根的解法,能解决工程建设中上下宽狭不一的计算问题,是对古代数学理论的卓越贡献,比阿拉伯人早三百多年,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8)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算法统宗》,奠定了后世珠算法基础。(9)清代:蒙古族数学家明安图推出“割圆九术”,将其研究成果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
他用解析几何方法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四)中国古代的医学成就(1)商周:已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
(2)战国:扁鹊是当时的名医,后代医家奉之为“脉学之宗”。他发明的“四诊法”成为中国中医传统的诊病法。
医学分科。有著名的医学著作《内经》。
(3)西汉: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医方经》记载了几百个药方。
(4)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
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
(5)隋唐:①我国的一些外科手术,如拔牙、血管结扎等,是世界上最先进的。②隋朝太医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古代医学史上探讨病因、病理内容最丰富的一部著作。
③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④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