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常考的题目 历史八年级下测试题
历史八年级下测试题

1.八年级上下学期历史选择题200道 上下册各100道
上册:1.目前,除南极以外,世界各大洲都已发现史前人类化石,其中,最古老的化石是在()A 亚洲 B 非洲 C 美洲 D 欧洲2.在世界各地古老的神话传说中,关于人类的起源有很多的说法。
现在一般认为人类是()A 上帝创造的 B 女娲创造的 C 从古猿进化而来 D 外星球来的3.原始人在发展中经历了从居无定所到定居生活的过程,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原始农业发展 B 掌握制陶技术C 手工业进步 D 血缘关系出现4.一个考古队从非洲出发,自西向东考察四大文明古国的发源地,顺序是()①尼罗河流域 ②印度河流域 ③黄河流域 ④两河流域A ③②①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5.病毒“木马”的名称起源于()A 希波战争 B 布匿战争 C 亚历山大东征 D 特洛伊战争答案:BCABD 6.北京2008奥运会火种来自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发源地指的是()A 古希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埃及7.英语单词中的“August”是八月的意思,它的来源与罗马帝国的建立者,一位独揽大权的皇帝有关,他是()A 凯撒 B 屋大维 C 汉谟拉比 D 伯里克里8.日本人自称为“大和民族”,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大和仍处于(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9.假如你前往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参观,你将去()A 希腊 B 印度 C 巴勒斯坦 D 阿拉伯半岛10.被伊斯兰尊为先知的是()A 乔达摩悉达多 B 耶稣 C 穆罕默德 D 伯里克里答案:ABBDC 11.2008年是伊斯兰教历()年A 1397 B 1385 C 1386 D 137612.在中世纪的欧洲,你会发现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A 教会 B 贵族 C骑士 D 国王13.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在()A 公元前五世纪早期 B 公元前六世纪 C 公元前五世纪中期 D 公元前四世纪14.公元前两千年左右,西方文明也已经产生。下列属于西方文明之源,欧洲文明发源地的是()A 古希腊 B 古罗马 C 两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15.公元前73年,古罗马爆发了大规模奴隶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其领导者是()A 斯巴达克 B 安东尼 C 屋大维 D 凯撒答案:CABAA16.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出现了两个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它们是()①斯巴达 ②雅典 ③罗马 ④迦太基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7.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上还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下列事件在阿拉伯统一的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A 穆罕默德征服麦加 B 确定伊斯兰教历 C 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D 穆罕默德病逝18.奥运会的长跑项目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长途奔跑报告胜利喜讯的英雄费迪批次,他是()A 马其顿人 B 波斯人 C 希腊人 D 罗马人19.拉丁字母在全球的流行与下列哪个帝国的扩张有关()A 亚历山大帝国 B 波斯帝国 C 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20.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是为了纪念()A 释迦摩尼诞生 B 耶稣诞生 C 穆罕默德诞生 D 阿育王诞生答案:AACCB21.被穆斯林奉为宗教经典的是()A 《圣经》 B 《佛经》 C 《汉谟拉比法典》 D《古兰经》22.传播阿拉伯数字,为数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是()A 阿拉伯人 B 古埃及人 C 古印度人 D 古巴比伦人23.马可波罗来中国后,受到皇帝()的赏识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朱元璋 D 康熙24.要研究古代西亚的历史,应首先掌握()A 楔形文字和阿拉伯文 B 古希腊文和拉丁文C 梵文 D 甲骨文25.《荷马史诗》包括()A《伊利亚特》、《俄狄浦斯王》 B《奥德赛》、《俄狄浦斯王》C《伊利亚特》、《天方夜谭》 D《伊利亚特》、《奥德赛》答案:DABAD26.发明浮力定律和杠杆定律的是()A 亚里士多德 B 阿里斯多分 C 阿基米德 D 索福克勒斯 27.对东方文化西传做出突出贡献的跨三大洲的帝国是()A 亚历山大帝国 B 波斯帝国 C 罗马帝国 D 阿拉伯帝国28.记叙特洛伊战争的古代名著是()A 《一千零一夜》 B 《天方夜谭》 C 《伊利亚特》 D 《奥德赛》29.下列事件中,最早是世界各地联系密切,把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的是()A 新航路开辟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拿破仑对外战争 D 工业革命30.在新大陆开辟过程中,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是今天的()A 亚洲 B 非洲 C 美洲 D 欧洲答案:CDCAC31.下列关于波斯帝国表述错误的是()A 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 B 不善军事扩张与征服C 被亚历山大帝国灭亡 D 在希波战争中失败32.亚历山大大帝的活动有()①扫荡小亚细亚 ②攻入埃及 ③灭掉波斯帝国 ④控制希腊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33.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最大规模是在()A 公元前二世纪 B 公元前一世纪 C公元一世纪 D 公元二世纪34.罗马帝国军事征服与统治的积极作用是( )A 搜刮了大量的钱财 B 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沉重灾难C 使疆域得以扩大 D 使罗马文化渗入统治的地区35.阿拉伯数字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的大致时间是()A 十二世纪 B 十四世纪 C 十六世纪 D 十八世纪答案:BADDC36.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充当使者的是()A 苏美尔人 B 马其顿人 C 阿拉伯人 D 犹太人37.下列字母文字演变的顺序是()①希腊字母 ②腓尼基字母 ③拉丁字母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38.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伊斯兰教 ②佛教 ③基督教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
2.八年级下册历史30道大题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试卷一附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 )A学以致用 B知耻后勇 C居安思危 D警钟长鸣⒉“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需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胜利⒊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A《暴风骤雨》 B《狂人日记》 C《雷雨》 D《班主任》⒋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生产合作社⒌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为20%,60年代仅剩9%,森林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 C洪灾频繁,水土流失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⒍有人喜欢收藏“1969”“1971”年发行的md像章,我们可以断定这些文物是( )A抗美援朝时期的 B三大改造时期的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 D改革开放以后的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形成了以dp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D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⒏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发生于( ) 风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A土地改革后 B三大改造时期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⒐首次使用“dp理论”这个称谓是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⒑“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称谓是由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⒒中国政府相继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根本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⒓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空军战斗英雄是( )A邱少云 B黄继光 C蒋道平 D雷锋⒔1955年谁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Amd Bze Clq Ddp⒕尼克松回忆与ze首次握手时感慨地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这里指的是( )A中美关系改善 B万隆会议召开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日正式建交⒖他,曾经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邓稼先 B杨利伟 C王选 D袁隆平⒗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经通过下列哪项成果变成了现实。
( )A计算机网络 B电视 C报纸 D课本⒘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_______的发展战略,把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A科教兴国 高等教育 B科教兴国 九年义务教育C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 D可持续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⒙以旧北京的生活面貌,从侧面描写了中国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正如作者所说:“一个的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这部作品是( )A《茶馆》 B《班主任》 C《屈原》 D《红岩》⒚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① 人们上网浏览、发E-mail ② 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 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⒛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的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是( )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 人民公社化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一. 非选择题(共6小题,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即依托先进的科技寻求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追求“理性的繁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也就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的发展。请回答:⑴请写出“一五”计划的起止时间。
(2分) )⑵列举“一五”期间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至少三项)(6分)⑶比较材料一与材料。
3.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期末试卷
上传部分内容:一、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5*2=50分)1、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 B、郑成功 C、关天培 D、陈化成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的禁烟运动影响了英国的利益 B、清政府的腐朽无能C、英国蓄谋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D、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A、《四洲志》 B、《天演论》 C、《海国图志》 D、《四库全书》4、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是①英国 ②法国 ③ 美国 ④沙俄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6、中国近代史上,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7、1840年---1949年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社会主义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封建社会8、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收复新疆的是:A、李鸿章 B、左宗棠 C、林则徐 D、魏源9、下列条约中规定赔款数额最大的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10、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11、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1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①胡适 ②李大钊 ③鲁迅 ④陈独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3、下列有关洋务运动产生的背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之后,由于清政府大量赔款,国家十分贫穷。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内外交困C、甲午中日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富国强兵D、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之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4.广东省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卷答案
很高兴能帮助你!你的问题在哪里呢?你难道以为打这么几个字就有人能够给你找出答案来? 有问题欢迎追问! 单独的问题你可以上图片或者打出来,但没有具体的题目的话我们都不知道你要问的东西在哪里是什么,更何况这么具体的一张试卷,网络不是万能的. 永远都有人像你一样的一分不给的想不劳而获的免费得答案,可是从来都没有人回答.茫茫人海,这么大的互联网,你觉得对很多连广东省都没去过的大千网友,能给你找出答案来吗,这找到答案的概率大吗?! 所以说啊,与其你漫无目的的在网上问这种问题,还不如问一下老师、同学、学长、学姐,也比在这问要好.再说了,期末考试考完就考完了,知道这么多干什么,老师到时候该讲的肯定要讲,不讲的话你也会知道成绩不是? 如果你觉的已经没有问题了,那么望及时采纳! 如果你还是有问题,追问吧.。
5.初中8年级历史下册练习题
第2课 “贞观之治”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唐朝建立于: A.618年 B.626年 C.581年 D.589年 2.历史上把唐太宗统治时期称为: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光武中兴 3.发现并提拔名臣姚崇.宋璟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参考答案: 一、1.A 2.A 3.C 4.D 二、5.①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