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周易外传 王夫之《读通鉴论》阅读答案附翻译,王夫之《读通鉴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王夫之《读通鉴论》阅读答案附翻译,王夫之《读通鉴论》阅读答案附翻译
①萧何曰:“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示威。”其言鄙矣,而亦未尝非人情也。游士之屦,集于公卿之门,非必其能贵之也;蔬果之馈,集于千金之室,非必其能富之也。释、老之宫,饰金碧而奏笙钟,媚者匍伏以请命,非必服膺于其教也,庄丽动之耳。愚愚民以其荣观①,心折魂戢而荧其异志②,抑何为而不然哉!特古帝王用之之怀异耳。
②古之帝王,昭德威以柔天下,亦既灼见民情之所自戢,而纳之于信顺已③。奏九成于圜丘④,因以使之知天;崇宗庙于七世,因以使之知孝;建两观以县法⑤,因以使之知治;营灵台⑥以候气,因以使之知时;立两阶于九级,因以使之知让。即其歆动之心,迪之于至德之域,视之有以其目,听之有以盈其耳,登之、降之、进之、退之、有以诒其安。然后人知大美之集,集于仁义礼乐之中,退而有以自惬。非权以诱天下也;至德之荣观,本有如是之洋溢也。贤者得其精意,愚不肖者矜其声容,壮丽之威至矣哉!而特不如何者徒以宫室相夸而已。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注释:①荣盛的景象。②戢:收敛。荧:迷,迷惑。③忠信而顺从。④圜丘:皇帝举行祭天大典的场所。九成:犹九重,言极高。⑤古代公布法令,皆悬在阙下,使众周知,故称“县法”。⑥灵台:古时帝王观察天文星象的建筑。
22.根据文意,第①段中加点词“壮丽”在文中指的是 。(2分)
23.下列对“特古帝王用之之怀异耳”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特别是古代帝王使用它的胸怀不同罢了
B.不同的是古代帝王使用它觉得奇异罢了
C.但是古代帝王在使用它时心态不同罢了

D.只是古代帝王在使用它时用意不同罢了
24.第①段中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3分)
25.第②段中,作者对“壮丽之威”看法与萧何“徒以宫室相夸”不同,其不同处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6.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22.建筑(宫室)高大、辉煌、华丽、奢华(2分,至少写出2个形容词)
23.D
24.作者通过“游士之屦”、“蔬果之馈”、“释、老之宫”这些具体的例子(写出例子1分),说明华丽的形式是必要的,进而得出“愚愚民以其荣观”,能够使他们“心折魂戢”且“荧其异志”,“抑何为而不然哉”的观点(1分),从而证明了萧何的话虽然言语粗俗,但也有合理成分(1分)。
25.萧何所谓的“壮丽”,徒以宫室相夸,注重从物质层面的壮丽奢华来提升自己的影响(1分);而作者所谓的“壮丽”是统治者注重从仁义礼乐教化来感染百姓(1分),使百姓在精神层面上服从君主,进而统治天下。(1分)
26.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整句),增强了语势(使文章更有气势)(1分),这些具体事例,强调了君王的“壮丽之威”对仁义礼乐教化的作用(1分),为下文提出辉煌建筑中蕴含道德等因素的观点做铺垫(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