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权移动平均法公式 如何计算会计基础移动平均法
如何计算会计基础移动平均法
如何计算会计基础移动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就是每次购入存货,都要把库存的总金额加上本次购入的总金额除以(库存数量+本次库存的数量)。
例如:A材料本月初余额100个,单价60元,金额为6000元
5日购入200个 单价65元 金额13000
平均单价=(6000+13000)/(100+200) =19000/300=63.33
10日购入150个 单价70元 金额10500
平均单价=(19000+10500)/(300+150)=29500/450=65.56
以此类推每购入一次算一次,
什么是移动平均法?
简单的举例来说:当一个企业购入原材料,我们以移动平均法计发出成本,是这样算的。如果原有材料单价a元,数量b元,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a1元,数量b1元,那么当发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发出成本的单价则为:(a*b+a1*b1)/(a+b)。相似地,如果期间又有购入原材料,则在下次发出原材料时其发出成本是上次发出后所余的总额与现购的总额再求一次单价。这可以看作是一个移动的过程,所以叫移动平均法。
统计中的移动平均法是对动态数列的修匀的一种方法,通过时距扩大计算其移动平均数来削弱偶然因素的影响。如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粮食产量 320 342 336 361 388 380 406 435 430 456 480
三项移动平均 一 332.7 346.3 361.7 376.3 391.3 407.0 423.7 440.3 455.3 一
五项移动平均 一 一 349.4 361.4 374.2 394.0 407.8 421.4 441.4 一 一
具体的可以分为奇数项的三项平均和五项平均,也可以是偶数项的四项平均、12项平均,但偶数项的平均需再作一次二项移动平均 ,以移正其位置。
究竟作几项移动平均好,要根据数列及现象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 时距项数越多 ,移动平均动态数列的修匀程度越大, 而所得新的动态数列项数越少 ( 新的动态数列项数 = 原动态数列项数-时距项 数 +1, 如上例三项移动平均数列的项数 =11-3+1=9。 原动态数列为年度资料,时距确定为三项、五项或七项为宜 ; 原动态数列为月份或季度资料 ,而且现象又有季节变动,时距确定为十二项或四项为宜, 因为只有这样 ,才便于将季度变动的影响削弱而呈现出现象的长期趋势。
市场学问题涉及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
移动平均:前三周价格的简单算术平均=33.14583
加权移动平均:前三周价格的加权算术平均=32.95
指数平滑:0.35*12月8日价格+0.35*(1-0.35)*12月1日价格+0.35*(1-0.35)^2*11月24日价格+...=33.01949
公司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
9月1日存货2300
9月10日存货增加 9000,总成本11300,单位成本 11300/500=22.6
9月12日出库300,成本为22.6*300=6780,剩余存货总成本11300-6780=4520,共200个
9月20日购入200件,共4400元,总库存400个,价值8920,单位成本22.3
9月25日发出300件,共22.3*300=6690,剩余100个,价值2230
9月30日购入333件,共6660元
9月末存货6660+2230=8890
简单移动平均法预测问题
选B126.67.
1、 简单移动平均法是指对由移动期数(移动期数是固定的)的连续移动所形成的各组数据,使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各组数据的移动平均值,并将其作为下一期预测值。
简单的移动平均的计算公式如下:
Ft=(At-1+At-2+At-3+…+At-n)/n
式中,Ft--对下一期的预测值;
n--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一般我们会事先确定一个固定的移动的期数);
At-1--前期实际值;
At-2,At-3和At-n分别表示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值。
2、先预测4月份的值
则,t=4,n=3,At-1=A3, At-2=A2, At-3=A1
A3=140,A2=120,A1=100
故,4月份预测值F4=(A3+A2+A1)/3=(140+120+100)/3=120
3、同理再预测5月份的值
则,t=5,n=3,At-1=A4, At-2=A3, At-3=A2
A4=120 , A3=140,A2=120
故,5月份预测值F5=(A4+A3+A2)/3=(120+140+120)/3=126.67
简单一句话,连续的采用最近3个月的实际数(或预测数)进行连续的预测。所以,本例要先预测4月的,再预测5月的。预测4月的时候,采用的是1、2、3月这3个月的平均数。预测5月的时候,采用的是2-3-4这3个月的平均数(其中4月的是预测值)。如此连续往下预测。
如何理解财务管理移动平均法修正
1、【修正移动平均法】是对给出的预测值进行修正,题目中会给出上期预测值。预测结果为本期预测值(移动平均法)的基础上加上本期预测值(移动平均法)与上期预测值(移动平均法)之差。
2、公式为:修正后的预测销售量=未修正的预测销售量+(未修正的预测销售量-预测期前一期的预测销售量)
3、举例:如某种产品销售量的平滑系数为0.4,1996年实际销售量为31万件,预测销售量为33万件。
则1997年的预测销售量为:31万件×0.4+33万件×(1-0.4)=32.2万件
【移动平均法】

1、移动平均法的公式就是用选取的m期的销售量相加然后除以期数。
2、举例:如果原有材料单价a元,数量b,一次购入原材料实际单价a1元,数量b1,那么当卖出原材料时,我们算出成本的单价则为:(a*b+a1*b1)/(b1+b)。
相似地,如果期间又有购入原材料,则在下次卖出原材料时,其成本是上次卖出原材料后所余的总额与现购的总额,再求一次单价。这可以看作是一个移动的过程,所以叫移动平均法。
会计中存货的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后出法是什么
移动平均法,全称应该是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一次进货前计算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
后进后出法,也称为先进先出法,是指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的一种计价方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是什么?
加权移动平均法,是对观察值分别给予不同的权数,按不同权数求得移动平均值,并以最后的移动平均值为基础,确定预测值的方法。
拓展:
1.使用原因:
采用加权移动平均法,是因为观察期的近期观察值对预测值有较大影响,它更能反映近期市场变化的趋势。所以,对于接近预测期的观察值给予较大权数值,对于距离预测期较远的观察值则相应给予较小的权数值,以不同的权数值调节各观察值对预测值所起的作用,使预测值能够更近似地反映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2.适用范围:
用加权移动平均法求预测值,对近期的趋势反映较敏感,但如果一组数据有明显的季节性影响时,用加权移动平均法所得到的预测值可能会出现偏差。因此,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因素存在时,最好不要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