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md评价斯大林:三分错误七分成绩,错选了个秀才做接班人

火烧 2022-10-08 14:20:04 1091
md评价斯大林:三分错误七分成绩,错选了个秀才做接班人   斯大林在中国问题上的错误  斯大林对中国革命,一直有着很深的成见。土地革命时期,他反对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m

md评价斯大林:三分错误七分成绩,错选了个秀才做接班人  

  斯大林在中国问题上的错误

  斯大林对中国革命,一直有着很深的成见。土地革命时期,他反对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认为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md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能算个“农民领袖”。

  抗日战争时期,他从维护本国利益的立场出发,只相信国民党的力量,不相信共产党的力量,不愿援助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根据地,甚至要求中共在抗战中,放弃独立发展,放弃争取领导权。

  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整装待发,准备渡过长江,解放全中国,可是斯大林却派来米高扬,劝说md不要渡江。南京解放后,国民党政府由南京迁往广州,苏联驻国民党政府大使馆也随之迁往广州。

  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错误判断,理所当然地受到md的抵制。md说:中国党曾经四次吃过斯大林的亏,第一次是王明“左”倾路线;第二次是王明右倾路线;第三次是战后斯大林支持蒋介石,不让中国革命;第四次是怀疑我是半个铁托。他还表达了自己对斯大林的感觉:斯大林与列宁不同,喜欢“站在别人头上发号施令”,所以,“我在见到斯大林之前,从感情上说对他就不怎么样。”

  md和斯大林

  1949年12月16日,md率领代表团到苏联访问。当日,斯大林便接见了md。后来,斯大林对他采取了不冷不热的态度,十多天不予会见,还不如四年前宋子文访问苏联时热情。md恼火了,他对苏方人员说:“你们让我来莫斯科什么事也不办。干什么?难道我来这儿就是为了吃饭、拉屎、睡觉吗?”

  最终,中苏之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可是,这种友谊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1957年1月,md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我们同斯大林有不同意见,我们要签中苏条约,他不订,要中长路,他不给,但老虎口里的肉还是能拿出来的。”

  次年3月,md又在成都会议上说:“1950年,我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吵了两个月。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中长路、合股公司、国境问题,我们的态度: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利益。”

  1949年的苏联之行,对md来说是一次难以忘怀的、不愉快的远足之旅。几年后,md在党的一次会议上,又再次旧事重提:“戏台上的英雄豪杰出来,踱方步,与众不同。斯大林就是那样的人,他比我矮,画家定要把他画高些;苏联画家画我们两人坐像,他在抽烟,我手里拿一本书,表示向他学习。中国人奴隶当惯了,似乎还要当下去,盲目屈服于那时苏联的精神压力。马列主义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应该平等待人。”

  三分错误七分成绩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秘密报告”,全面地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

  md很快便表明自己的态度,他说:“1956年,斯大林受批判,我们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揭掉盖子,破除迷信,去掉压力,解放思想,完全必要。但一棍子打死,我们就不赞成。”

  胡乔木曾说过这样一件事,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传出后不久,md便说:“苏联揭露的斯大林的统治,其黑暗不亚于历史上最专制暴虐的统治。”md还表示,中国应该走出一条比苏联更好的道路。

  当时,国际上出现了全盘否定斯大林化的思潮,尤其是波兰、匈牙利事件的出现,更造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混乱局面。当时,东西方两个阵营,仍在持续不断的冷战之中。md认为在东西对峙的战略格局中,社会主义阵营需要这么个偶像。他对南斯拉夫批评斯大林的一些做法,也很不满意。他说:你们不断地攻击斯大林,我们不攻击他。我可以告诉你们,斯大林给我们造成的危害比给你们造成的危害大得多。但今天,他在世界上是说明一点东西的偶像。你们又何必使这样一个偶像同自己作对呢?

md和赫鲁晓夫

  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md强调说:我看有两把“刀子”,一把是列宁,一把是斯大林。现在斯大林这把刀子,俄国人丢了。哥穆尔卡、匈牙利的一些人就拿起这把刀子杀苏联,反所谓斯大林主义。......我们中国没有丢。我们第一条是保护斯大林,第二条也批评斯大林的错误........我们不像有些人那样丑化斯大林,毁灭斯大林,而是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md不赞成把斯大林说得一无是处,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力求客观公允、实事求是。他说:斯大林有正确的地方,也有不正确的地方。大体上,他是七分功劳,三分错误。如果说他八分好,二分坏,同志们不会通过。如果说他六分好,四分坏,更不会通过。md动情地说:“讲起斯大林,我们有三肚子气。可是,我们还认为他是三分错误,七分成绩,这是公正的。”

马林科夫

  接班人的问题

  苏共二十大后,md认为,斯大林问题的出现,其中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斯大林生前没有真正地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接班人没有确立,身后便根基不稳,后院起火。

  1961年5月,md在武汉会见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后,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

  共产党没有王位继承法,但也并非不如中国皇帝那样聪明。斯大林是立了继承人的,就是马林科夫。不过呢,他立的太晚了。蒙哥马利讲的也有点道理,斯大林生前没有公开宣布他的继承人是马林科夫,也没有写遗嘱。

  马林科夫是个秀才,水平不高。1953年斯大林呜乎哀哉,秀才顶不住,于是乎只好来个三驾马车。其实,不是三驾马车,是三马驾车。三匹马驾一辆车,又没有拉缰绳,不乱才怪。

  赫鲁晓夫利用机会,阴谋篡权,此人的问题不在于用皮鞋敲桌子,他是两面派:斯大林活着的时候,他歌功颂德;死了,不能讲话了,他做秘密报告,把斯大林说的一塌糊涂,帮助帝国主义掀起十二级台风,全世界共产党摇摇欲坠。

md评价斯大林:三分错误七分成绩,错选了个秀才做接班人

  矫枉过正

  “矫枉必须过正”,这是md在纠正倾向性错误时时常遵循的原则。晚年md认为,斯大林忽视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已经酿成大错。如今,历史在延续,就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以至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绝对化。

  md还认为赫鲁晓夫是产生斯大林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党决不允许有类似的现象出现,所以他一再提出:“中央和中央各机关、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这样一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在这样全局性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文化大革命的悲剧便已是呼之欲出了,一代伟人md也走上了同样一条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轨道。

♦ md一生都怨恨斯大林 声称“整了我们四次”

♦ md与斯大林积怨甚多,为何至却坚定地捍卫他?

♦ md为何没有亲赴参加斯大林葬礼?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