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河北古遗址大全和古人 清澗辛莊遺址主人3000多年前古人就用上木地板

火烧 2022-05-17 12:06:18 1044
清澗辛莊遺址主人3000多年前古人就用上木地板 中型禮儀建築遺址 圖片由省考古研究院提供位於陜北的辛莊遺址在經過2年多的搶救性發掘,距今3000多年前商代晚期建築群最近露出真容——它是一座建在山頂的封

清澗辛莊遺址主人3000多年前古人就用上木地板  

中型禮儀建築遺址 圖片由省考古研究院提供

位於陜北的辛莊遺址在經過2年多的搶救性發掘,距今3000多年前商代晚期建築群最近露出真容——它是一座建在山頂的封閉空間,造型奇特,呈三重環圍式樓宇。這種外形封閉的建築為先秦時期首次發現。建築群內居住空間、禮儀場所一應俱全,為揭示陜晉高原地區商代時期聚落形態提供了重要資料。

外形有些像布達拉宮

河北古遗址大全和古人 清澗辛莊遺址主人3000多年前古人就用上木地板

省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從2012年9月開始在陜北清澗縣辛莊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清理出了一座規模宏大、形制獨特的建築群。

這是在高達10米的夯土高台上構建的多重環屋式樓宇建築群,非常罕見,具有西藏拉薩布達拉宮的外貌特徵。建築外觀呈三重環圍式樓宇,中間為夯土台基圍成的長方形庭院,院落中間的西部保存有一處主體夯土建築和門房等設施。

考古發掘資料顯示,這處結構是商晚期先民利用山峁頂部的自然地貌建成。

「它建在山峁頂部,頂部有個下沉式的院落,整個建築格局非常奇特。」辛莊遺址考古項目領隊,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種建榮告訴記者,辛莊遺址主體由馬鞍形的南北兩座相連山峁組成,遺址四面臨溝。其中北面是人工壕溝,就此阻隔了與其他山體的聯繫,這裡形成了一個封閉空間。

陜北的夯土不結實,所以建造時先將最高部分的四周用夯土包邊,砌石加固,形成一個高約10餘米、頂部約1萬平方米的圓角長方形平台。

為何要形成一個封閉空間?種建榮說:「不一定是防禦外敵,陜北的地貌就是如此,依地貌而建更加安全,也可能為了抵抗惡劣的自然氣候。中間部位長方形庭院是下沉式的,這樣可以抵禦冬天的冷風,夏天也更加涼快。」

東側二層回廊發現木地板

考古發現,重樓環屋和庭院建築群規模宏大有4000多平方米。在第二層台面中部發現寬敞門道,連通庭院內外。門道地面橫鋪有寬約0.15~0.2米不等的木地板,還有類似「地腳線」的方木痕跡。在東側二層回廊也發現了遺跡清楚的木地板。據了解,木地板的發現,在古代建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另外,頗具生活特徵的排房建築位於其北50米處。排房分為南北兩個院落。南院共有房子15間,單間面積約4~12平方米,燒面、灶坑、灶台、煙囪、壁爐等遺跡。這裡明顯是生活住宅區。裡面單間、一堂一室、一堂三室等「房型」一應俱全。

有望揭開更多謎底

記者獲悉,辛莊遺址發現的建築群和出土物,為進一步認識陜晉高原地區商代考古學文化面貌特徵、生活習俗、經濟形態提供了重要資料。重樓環屋式建築群,其復雜結構、獨特設計、宏大規模、考究的營造乃至修飾,顯示了該文化在中國古代建築方面所取得的顯著成就。

過去普遍認為,大陸北方早期青銅文化,生活的先民屬於遊牧狀態。但是這次發現了石刀、石斧等與農業相關的生產工具,說明這裡的先民應該是以山地農業經濟為主,並經營少量畜牧活動的生業形態。

此次還出土了陶、銅、骨、石器、卜骨以及獸骨等,並進行了植物采集。下一步將進行動植物分析,了解更多關於陜晉一帶商晚期先民的社會形態。他們種什麼吃什麼?他們是誰,從哪裡來?他們怎樣創造出獨特建築形式?當時聚落形態是怎樣的?文明進程如何?這些謎底將有望隨著研究的深入而揭開。

本文來源:西安晚報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