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的反义词是什么 「商人」一詞是怎麼來的?
「商人」一詞是怎麼來的?
古往今來,社會上一直把買賣人稱作「商人」,把做買賣這個行為稱作「經商」。那麼「商人」一詞是怎麼來的?
實際上,在奴隸制時期的商代和西周就已經產生了商業。
王亥(公元前1854年—公元前1803年),河南商丘人,華夏商人、商品、商業的締造者,華商始祖,商族先公之一。子姓,又名振,閼伯的六世孫,契之後,冥之長子,商部落族的第七任首領。甲骨卜辭中稱為「高祖亥」或「高祖王亥」。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說最早經商的「商族人」是王亥。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使商部落很快強大起來,他們生產的東西有了過剩,於是王亥和同部落的人就用牛車拉著貨物,趕著牛羊到外部落去搞交易,外部落的人就稱他們為「商人」。
在《世本·作篇》中就有記載:「相土作乘馬,亥作服牛。」這句話中的「服牛」就是說王亥馴服了牛,和他的族人用牛拉車裝載貨物。由此可知,王亥該是中國的第一商人,乃至世界第一商人。
(明代山西汾洲商人王文素。圖片來源於網路)
王亥最後一次經商是到黃河以北的有易氏。據《竹書紀年》記載: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帝泄十二年,即公元前1810年,王亥和弟弟王恒一起從商丘出發,載著貨物,趕著牛羊,長途跋涉到了河北的有易氏(今河北易水一帶)。有易氏的部落首領綿臣見財起歹意,殺害了王亥,趕走了王亥的隨行人員,奪走了貨和牛羊。王亥的弟弟王恒曰兼程逃回商丘。王亥之子上甲微非常悲憤,欲為王亥報仇。但由於諸多原因,當時未能立即出兵,4年以後,即帝泄十六年、公元前1806年,才借助河伯之師,滅了有易氏,殺了綿臣,為父王王亥報了仇。
(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圖片來源於網路)
歷史上的商朝曾以殷為都城,所以又叫殷朝。歷史上的商(殷)朝,國勢昌盛,市場繁榮,購銷兩旺。在商朝繁盛時期,一部分商族人經常到周邊民族地區開始農貿產品互換方式,因此,在外族人心目中,做買賣的就是商族人。原來「以物易物」的方式已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的需要,便轉化為貨幣購買,也就是說由「五馬換六羊」,變成了掏銀子買東西,只不過那時的「銀子」可能是個「貝殼」什麼的。從而出現了一些手幾眼尖的主兒,就成了通過買賣貨物賺錢求利的商人了。

(現代商人。圖片來源於網路)
商朝滅亡後,商族人做買賣的就更多了,雖然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買賣人已不再以商族人為主體,但人們卻習慣仍把「商人」作為買賣人的通稱。
「松鼠公會」微信號:songshugonghui
推薦理由:見識,見聞,知識。提供茶餘飯後最好的談資資訊。
本文來源:松鼠公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