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次东渡日本 鑑真第六次成功東渡日本,帶去一件無價之寶,成日本頂級國寶
鑑真第六次成功東渡日本,帶去一件無價之寶,成日本頂級國寶
衆所周知,在唐朝時,各方面都遠落後於中國的日本,曾派多人來華學習,這些人被後人稱爲“遣唐使”。他們的職責,便是將中國制度、文化、科技以及風俗等,都統統照搬回日本,好促進本國的發展。
文化交流是一個你來我往的過程,除了日本有派出遣唐使外,唐朝也曾有人數次東渡日本,到當地宣揚中原文化。其中最爲人熟知的,便是唐朝僧人鑑真。
鑑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也是一位得道高僧,14歲便出家,曾做過揚州大明寺住持。他除了擅長理悟佛經之外,還對建築、繪畫、醫學等知識多有涉獵,是一個十分全能的智者。
開元二十一年,兩位日本僧人隨遣唐使團到達大唐,在大明寺與鑑真討教佛法。期間,日本僧人誠摯地邀請鑑真去日本,爲日本僧人授戒,鑑真同意了。不過,東渡一事非同小可,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實現的,雖說中國和日本隔着並不太遠,但以一千多年前的航海條件來說,想一次便順利抵達,真比登天還難。
在之後的十年裏,鑑真與兩位弟子先後五次出海,但大海情況詭譎難測,再加上各種原因,最後他們不僅沒能抵達目的地,鑑真還雙目失明了。
如果換做一般人,經歷這麼多次失敗和挫折,恐怕不會再堅持下去了。但鑑真毅力非凡,矢志不渝,答應了日本僧人的承諾,就一定要兌現。
天寶十二年,已經65歲的鑑真,再次帶領40多人東渡。這次他們運氣不錯,終於在顛簸多日之後,成功在日本九州鹿兒島上岸,並於次年抵達當時的首都平京城,也就是現在的奈良。
鑑真法師到訪日本的消息,很快傳遍日本全國上下,日本政府和日本佛教高層法師們,都對他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由衷的感謝。不久後便授予他“傳燈大法師”的稱號,許他統領日本佛教事務。
鑑真此行並非空手而來,他攜帶了大量的佛經、佛像、醫術,以及名貴字畫等等,對日本文化、宗教、醫學等領域,都有着極爲深遠的影響。其中最珍貴的東西,便是王羲之的真跡《喪亂帖》,此物至今仍是日本人最重視的國寶之一。
鑑真76歲時圓寂於唐招提寺,但他的美名卻一直在日本流傳,日本人至今仍感恩他的付出和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