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小笼包为什么叫小笼包 常州特色小吃小笼包的历史

火烧 2021-06-05 01:26:54 1065
常州特色小吃小笼包的历史 小笼包是上海、苏州、常州、无锡、杭州、南京、芜湖、江西等江南地区著名的小吃,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间的江苏省常州府,为当时的万华茶楼首创。传说由北宋时期著名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演

常州特色小吃小笼包的历史  

小笼包是上海、苏州、常州、无锡、杭州、南京、芜湖、江西等江南地区著名的小吃,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间的江苏省常州府,为当时的万华茶楼首创。

传说由北宋时期著名的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由北宋皇室带入江南,后逐渐成型。

常州小笼包味鲜,无锡小笼包味甜。

而诞生于清末同治十年的上海南翔小笼同样历史悠久,享誉中外。

小笼馒头究竟诞生于何时何地,目前已经难以准确考证。

比较集中的观点是诞生于清代中期,在今常州、无锡一带。

清朝时期无锡县归属常州府统辖,小笼馒头是这一地区美食文化的共同体现。

小笼包为什么叫小笼包 常州特色小吃小笼包的历史

古时有万华,近代有迎桂,如今的常州人都知道,吃小笼馒头要到 “迎桂”(迎桂小笼包)。

迎桂茶社创建于1911年,由于经营得法,注重质量而使其闻名遐迩,深受市民喜爱。

产品具有“皮薄透明、卤汁丰富、蟹香扑鼻、肥而不腻、汁水浓郁、肉馅鲜嫩”的特点,辅以香醋、嫩姜,风味更佳,堪称常州一绝。

1985年被评为市优质产品,并编入“江苏省小吃食谱”,1990年被常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十大名点之一。

理解:

加蟹小笼包是常州季节性传统风味小吃,每年中秋节前后,桂花盛开之际上市供应。

加蟹小笼包,原来叫加蟹馒头。

常州人历来包子、馒头不分,通通叫馒头。

小笼包又分随号、对镶、加蟹三种,“随号”就是不加蟹油的;“对镶”就是一笼包 子有六只是加蟹的,另外六只是不加蟹油的;“加蟹”就是全部加蟹油的。

一笼包子又称一客,所以老常州人吃小笼包常常是只样叫的:“二客对镶”。

或者:“十客加蟹,我要带到上海去呔。

”老吃客堂吃一般只会点“对镶”,老吃客认为:吃加蟹馒头只有一只随号、一只加蟹夹花着吃,才能充分体会到蟹的鲜美,如果你总是吃加蟹的,嘴中味觉就会有些迟钝,越来越感觉不到蟹的鲜味了。

所以会产生“对镶”这种约定俗成的名称。

[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