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怎么灭亡的 古代王朝灭亡后,戍边士兵分别去了哪里?第4种最让人唾弃
古代王朝灭亡后,戍边士兵分别去了哪里?第4种最让人唾弃
边军是历史长河当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群体,因为每一个朝代在建立之初,第一件事就是派兵戍守边地,巩固边疆,维护新王朝的稳定。然而,当中原内乱,王朝兴替时,这些人又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

那么当古代王朝灭亡的时候,戍边士兵去了哪里呢,或者说他们是怎样的一种结局呢?其实无非4种。
第1种,逃亡。王朝兴替时,朝廷对边地的控制力会大幅下滑,比如明朝末年时,边军“行伍日见其空”,熊廷弼经略辽东时,原本员额有8万的边军,居然逃的只剩下一万多。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没有了上级管控的偏远驻军,更是趁机逃亡殆尽。
第2种,奉调参与平叛。这也是多数王朝覆灭时饮鸩止渴的通行做法。如秦朝末年时,为了镇压叛乱,秦二世抽调了戍守长城的20万边军南下,只可惜王离统率的边军并未拯救秦王朝的命运,巨鹿一战被项羽击溃,大将涉间自焚,苏角战死,这支边军成了秦朝的陪葬。
再如明朝灭亡时,崇祯皇帝也打算调宁远的边军回援,但因大臣们对这种弃地的做法争论不休,直到一个月后才正式下令,导致辽东总兵吴三桂刚带兵走到河北,京师就失陷了。
第3种最让人感动:继续戍边,防御外敌。边军的职责就是戍守边境,防止国土的丢失,这也是边军这一特殊军种的天职。所以,当王朝兴替时,还是会有一种忠诚的边军一心一意的守卫着国土。
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的安西都护府边军,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几近覆灭,吐蕃也趁势攻唐,然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西域,却有万余唐朝边军死死的守卫着这块飞地,直到40余年后,朝廷才知道,原来西域还在唐军手中。
第4种则让人唾骂:成为流贼。边军久在塞外,属于职业军人,战力强,所以也成为历代造反者最喜欢网罗的一群人。比如明末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就特别喜欢招募前明边军逃卒,这也是张部战斗力极强的重要原因。
据《平寇志》记载,边军加入张部后,以抢掠和暴力为乐,他们“剖孕妇,注婴儿于槊”,“聚小儿百十,环木焚之,听其哀号为笑乐”,还有的“驱人父淫其女”,与魔鬼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