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定县2020年公安局长 贵定历史名人
贵定历史名人
1.贵定县的古代文化名人包括(朝代,祖籍,主要文化成就)
历史上的贵定人 1、天启皇帝的老师——丘禾实 丘禾实,贵定县洛北河乡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即全省考试中第一名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入选翰林院,任奉政大夫,官至翰林院检讨,为右春坊右庶子。
著作颇多,“贵州有大大政记者,多出其手”,为一代文豪。 2、官至辽东巡抚的——丘禾嘉 丘禾嘉,贵定县洛北河乡人(丘禾实之胞弟),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中举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授兵部职主事。
崇祯三年(1630年)为辽东巡抚兼统领山海关诸处兵马。由于作战有功,崇祯皇帝赐“倚为长城”金匾一块,今在山海关处有他的雕像一座。
3、贵定历史上第一个进士——姚世熙 姚世熙,贵定县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考中庚戍科进士,为贵定历史上第一个进士者。 曾任朝臣九卿之一的太仆寺卿,后任浙江布政使,为官清廉,颇有建树。
2.贵州的历史名人
贵州的历史文化名人有丁宝桢,奈香夫人;贵州的革命英烈有王若飞,杨再林,贵州的科学家有潘大金[(1937—),科学家。
贵州黄平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龙咸灵[(1911—1993),著名物理学家。
贵州锦屏人。原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空间物理研究所所长,原武汉大学物理学教授]。
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人。
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母丧居乡期间,变卖家产,召募乡兵镇压汉族和苗民起义。
1860年(咸丰十年) ,任湖南岳州知府,次年调任长沙知府。1863年,43岁的他由长沙知府调任山东按察使,奉命镇压宋景诗黑旗军起义,因“擅议招抚”,被革职留任次年迁任布政使,1865年,因僧格林沁率军镇压捻军,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失败,遭追究。
1867年3月由阎敬铭举荐晋升为山东巡抚,与淮军李鸿章部合力围剿入鲁东路捻军。次年,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逼近京城,丁宝桢率兵驰援,保护了京城安全,朝廷更加器重,数次降旨褒奖。
1869年秋,慈禧太后宠幸的太监安德海出京南下采办途经山东,一路大肆张扬,招纳权贿,无人敢触之。至泰安时,丁宝桢以太监出都门违犯清朝祖制为由,将其抓拿,押至济南正法。
此事轰动朝野,颇为人称道。同年,在济南建尚志书院,招收各府州县儒生来院讲习,兼收愿学天文、地理、算术者。
1871年,黄河于山东郓城侯家林决口,交通阻塞,多数州县被淹。负责治河的大臣建议第二年动工堵筑。
丁宝桢力请即时于水涸时动工,并请命亲自督修。不到两个月竣工,费半而功倍。
后黄河又在石庄户决口,河水夺流南下,山东、江苏、安徽数百里受灾,运河交通废弃,朝廷上下治水之议莫衷一是。1874年,他毅然奏请督工堵筑,河水专注于大清河入海。
时日本挑衅,谋以武力侵略中国,丁宝桢密陈海防计策,在烟台、威海、登州(今蓬莱)等处构筑炮台,加强海防建设。1875年(光绪元年),奏请在济南北郊新城购买民地,创设山东近代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
1876年10月,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创办四川机器局,又改良盐法,岁增帑金百余万。任四川总督10年,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
1885年(光绪十一年)英国侵占缅甸,侵犯云南和西藏时,丁宝桢加紧筹划西南防务,1886年再成都病故。1887年(光绪十三年),归葬于济南华山南坡。
他一生为政清廉,丧归时,靠僚属集资方成行。
3.贵定阳宝山好多年历史
2016-05-11
阳宝山在贵州省贵定县城北10里,文献称为“黔东之胜”,早在明清时即与四川峨嵋山、云南鸡足山并称为西南三大佛教名山、朝香圣地。明嘉靖年间即在主峰莲花山顶建有著名的莲花寺,莲花寺香火顶盛时,僧众达200余人。
在后山建有飞凤寺等宏大建筑群,有开山和尚白云大师修身养性的仙人洞,还有中国江南罕见、堪称西南一绝、贵定独有的和尚坟塔林200余座,其年代自康熙初(公元1661年)至光绪末,最高塔坟逾4米。丘禾实、丘禾嘉等历代巨儒名人,曾在此秉烛夜读,留下不少珍贵墨宝。经考证,在明清时期,莲花寺是贵州僧纲司(僧纲司是明洪武年间制定)
4.贵州历史名人 及其主要事迹
1、赵旭: (1812-1866),字石知,号晓峰,清朝贵州桐梓县人。
幼年丧父,青年时代随其叔至山东腾县祖父官署居住。先后游学吴楚,阅历学识极富。
回桐梓后,曾九次乡试不第。长期居家课读,与"西南世儒"郑珍、莫友芝情谊深厚。
曾任桐梓、荔波教谕。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县教谕时,以实绩加翰林院孔目衔兼署都匀府教授。
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民起义军攻破荔波县城,旭受重伤后投江死。赵旭博学多才,关心桑梓的文化事业,曾采访桐梓掌故,编成《桐鉴》6卷、《被桐鉴》1卷、又编成《桐梓耆旧诗抄》1卷、《桐梓艺文志》4卷、《文学尔雅注》1卷、《琴鹤堂先泽拾遗》1卷、《蜀碧补遗》6卷。
赵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著有《播川诗抄》8卷,选诗500余首。
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长期居住在农村,对贫苦农民的生活较了解。
他写的诗,多反映贫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大胆揭露清军的腐败的社会的黑暗。语言朴质无华,通畅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汪承潮: 字小瀛,号祖龙坑外人,贵州贵阳人。画家。
工山水人物,能写真。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曾为麟庆《鸿雪因缘图记》绘黔中名胜。
3、王立中: 清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进士,入翰林院。
4、安淦辛: 清朝贵州水西人。奢香后裔。
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禀请为奢香立碑于墓前,又修奢香祠于墓侧,立"奢香夫人故里"石柱标志于路旁。 5、陈钰: (1814-1869),字二如,号一指山人,清朝贵州贵阳人。
贵州籍指画名家自幼不喜科举,醉心水墨绘画,未到中年画名即已遍黔中,因用心过度,40度后双目失明,经数年治疗,重见光明。擅长指画,画人物、山水、花鸟、尤以人物最精。
书画造诣甚高,可惜局于黔疆,无缘与海内外名家交游,难显其名声。陈钰的人物画,到民国年间仍有为其族人保存者。
计有《一指山人行乐图》、《十八罗汉册》等。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有其画数种,有《钟馗破扇图轴》、《墨笔山水花卉散页》(十页)等。
6、何德胜: (1814-1867),字安国,本姓刘,呼为刘二、何二,清朝贵州黄平木老坪人。农民起义军黄号军首领。
生性倔强,好打抱不平,对清政府滥征捐税,强行"折征"的政策极为不满。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在瓮安天文组织起义,用黄布扎头,史称黄号军。
建立有上大坪、轿顶山等根据地。九年(公元1859年)十月攻入开州,十年(公元1830年)四月拟攻贵阳,已进占乌当,击毙守备戴雨先,因提督田兴增援,遂退至开州、平越、贵定等地与官军进行争夺战。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相继击毙后补道赵国澍、守备袁学先、千总孙德胜、副将何显士、知府戴鹿芝、知县白婪蟾,游击商肇淮、郭开贵等文武官员,攻占修文,与另一农民起义军潘名杰联合拟再次攻贵阳,已进兵至小关、茶店等地。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又攻破长顺、长寨、定番、其势力达到安顺、安平,击毙守备王三锡、游击田庆宜、黄德正、都司李洪林、唐万全、千总苏一相等。
同治四至六年(公元1865-1867年),又破清镇县,入息峰,击毙副将叶有贵、倪朝荣等。征战黔境十三年,纵横数百里,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使清政府为之震慑,视为"腹心之患"。
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十月,病逝于轿顶山军中,其起义队伍由其妻领导继续坚持斗争。由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清朝廷调集大军前来镇压,黄号起义军最后失败。
7、舒光富: (1814-1855),乳名舒大,民间称他舒裁缝,清朝贵州遵义人。幼读私塾,成年随父业盐商。
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参加独山杨元保农民起义,拉开了贵州咸丰同治年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起义失败后回家。
是年八月,与桐梓九坝场杨龙喜率千余人起义,攻占桐梓县城,以"除暴安民"为宗旨,建立了以赛波府(九坝场)为中心,包括兴州(桐梓)、新开(仁怀)、遵义城周围的根据地,尊舒光富为江汉皇帝,杨龙喜为都督大元帅,改咸丰四年为江汉元年,开仓赈贫,得到了广大农民拥护,队伍发展很快,壮大到两万多人。后率军南下,攻娄山,战板桥,占仁怀,并准备攻打遵义,并出击黔西、绥阳、正安等。
因朝廷派云南总督罗绕典率云南、四川和贵州等地官兵围剿。起义军失利,南退归化(紫云)、罗斛(罗甸)、都匀、独山、麻哈(麻江)、平越(福泉)、瓮安、余庆、石阡等地。
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4月,杨龙喜举家殉难于石阡的葛彰河边。舒继续率队奔松桃,过思南,回桐梓,后在遵义土窑失败被俘,壮烈就义。
此次起义,对川楚震动极大,为贵州各族人民咸同大起义起到了奠基作用。 8、谌厚光: 清朝贵州织金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进士。
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任山西大同府知府,勤奋有为,玉河涨水时他组织修堤护城,平市商限息调剂,其盈虚缓急定为每年三限,商民称信。至仕归。
9、胡万育: 字仁山,清朝贵州黎平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贡生。
遵义黎柏容为开泰校官时,胡万育与之唱和颇多。著有《容膝山房诗集》二卷。
10。
5.贵定八大姓氏排名
你好;与其说贵定八姓不如说贵州十姓名门
王氏
贵州第一大姓
在贵州,王氏是最大姓氏。据了解,贵州最早的王氏是在洪武年间随朱元璋调北征南来到这里的王文昌和王文忠(祖籍江西吉安)。二位老先生的后裔,目前主要聚集在织金、纳雍、大方、兴义等地。其中,兴义和遵义的王家家谱保存得最为完整。
在发展过程中,王氏家族不仅人口众多,更是人才辈出,涌现了王博群(兴义人)、王若飞(安顺人)等历史名人。
李氏
贵州第二大姓
作为贵州第二大姓氏的李氏,也是全国第二大的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 58 人,如淮南王李宪、大凉王李轨、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等,他们先后建立了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顺等政权。
在贵州,目前可追溯的李氏家谱只有兴义市鲁屯古镇的《李氏家谱》,延续时间近 700 年。
贵州第三大姓
陈氏作为贵州的第三大姓氏,目前盟妹子了解到的有遵义、铜仁、惠水的《陈氏家谱》。其中,遵义的《陈氏家谱》始创于唐朝,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提起这个姓氏,自然要提到陈氏宗祠。惠水县高镇镇山后村龙塘的陈氏宗祠,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记录和反映了清代陈氏家族经济和文化的兴盛,现保护完好。
张氏
贵州第四大姓
张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始祖为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发明者——张挥。
张氏作为贵州第四大姓氏,可以追溯的有毕节张氏、桐梓张氏、余庆张氏等。历史上的张氏名人有:张良、张巡、张秀眉、张居正、张自忠、张爱玲等。其中,清末苗族农民起义首领张秀眉就是咱们贵州台江人。
杨氏贵州第五大姓

杨氏虽然在贵州的姓氏中排名第五,但在历史上却十分风光。从秦汉魏晋时期的四世三公和西晋三杨,到隋朝杨姓成为国姓,再到唐朝杨姓成为一个宰相辈出的姓氏,再到宋朝满门忠烈的杨家将,是不是感觉身为杨家人简直棒棒哒?
在遵义新蒲新区发现的杨氏土司墓地是播州杨氏目前已全面揭露的唯一墓地,其墓园格局清晰、墓主明确、墓葬类型多样、年代跨度大、出土遗物完整而丰富,被评为“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刘氏
贵州第六大姓
刘氏作为贵州第六大姓氏,至今都分布极广,包括中国南部和东部周边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缅甸等。
目前位于兴义市的刘氏庄园就是一处被国家文物局认定的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现代建筑。它始建于清嘉庆年间,由中西合璧的大小 13 座四合院组成,地方特色浓郁,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屯堡”式建筑群。
周氏
贵州第七大姓
周氏是贵州的第七大姓氏,据了解,周氏的始祖为后稷。早在西周初年,人们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
如今在贵州提起周氏,就不得不说岑巩天星乡东冲村老岗屯的一个小寨子。这个寨子里的人全都姓周,虽然寨子现只有 120 余人,但历来从军的人却不少,甚至还有通过科举考试做上大官的,民国时期的贵州议员、省检察厅检察官周之德就出生在这个小村寨。
罗氏
贵州第八大姓
罗氏是中国流传久远的姓氏,据了解,罗氏族谱最早者可能是修于宋代开宝年间的“豫章罗氏” (俗称“柏林罗氏”)族谱。该族谱中还记有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赠诗,且溯源重黎,堪称源远流长、后裔繁茂的世家望族。
在贵州晴隆、普安、盘县等地,罗姓的字辈为“中圣济文朝,廷光仕志定安邦”。罗姓的小伙伴,你们是哪个字辈的呀?
吴氏
贵州第九大姓
吴氏人物早在炎帝、黄帝时期就已存在,他就是当时炎帝的臣子——吴权。据说,他的后代可是中国乐曲的发明者噢~
吴氏在百家姓中排行第六,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中发表论文指出,吴氏是全球华人十大姓氏之一。在国内,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
黄氏
贵州第十大姓
黄氏出自赢氏,为楚国先祖火神吴回之子陆终的后裔,是贵州的第十大姓氏。纵观历史,就知道黄氏的名人非常多,如春申君黄歇、黄盖、黄宗羲、黄兴等。
6.在贵州的历史里出了那些名人,伟人
1、尹珍 尹珍(79-162),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独山、荔波境内)人,是贵州最早见诸文字,最先走出大山、叩问中原文化的著名儒学者、文学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曾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尹道真是贵州汉文化的传播人,西南汉文化教育的开拓者,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川滇黔三省皆留其办校的遗迹,祭祀庙宇香火绵延。 作为贵州文化教育之拓荒人,尹珍那种不甘落后、奋发自强、热爱家乡、回报故土的精神便成为了贵州学人的楷模。
2、张之洞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 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3、杨粲 杨粲,字文卿,小字伯强,系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入据播州(即今遵义)的杨氏鼻祖杨端之十三代孙。
粲为杨轼之子,幼年过继给伯父杨轸为嗣。 秉性好学,笃信儒家经典,少年即怀大志。
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年)袭播州安抚使,执掌播事30余年,是播州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中兴人物。 4、孙应鳌 孙应鳌(1527年-1586年),字山甫,号淮海,谥文恭。
贵州清平卫(今凯里)人。先祖孙华原籍江苏如皋县。
孙应鳌生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九岁能作文。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举人第一名。
三十二年(1553年)成癸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改户科给事中,出京为江西按察司佥事。 历官陕西提学副使、四川右参政、佥都御史。
隆庆六年(1572年)建清平山甫书院,吴国伦提学贵州时,亲晤应鳌于山甫书院。官至工部尚书。
5、郑珍 郑珍(1806~1864)清代官员、学者。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
学宗许郑,治经学、小学,亦工书善画,还是晚清宋诗派作家,其诗风格奇崛,时伤艰涩,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所著有《仪礼私笺》、《说文逸字》、《郑学录》等。
7.贵州有那些名人
从古至今贵州就出了不少名人名士 汉代时,就有尹珍、盛览、舍人三位古代文化先驱,并有夜郎时期的各位豪杰。
西汉末年又出了保境安民的牂牁郡功曹谢暹保。 三国时期有支持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获的罗殿国国王济火;西晋末年有支持统一,保境安民的牂牁郡太守谢恕保; 唐朝时出了一位工部尚书赵国珍;隋末唐初,又出了保境自固率土归唐的牂牁郡首领谢龙羽。
宋朝初年,又出了率土归宋的矩州刺史普贵、率兵抗金的田佑恭、修筑重庆合江钓鱼城抗击蒙兵的冉琎、冉璞、还有抗击蒙兵的播州安抚使杨价、杨文父子。 清代有以诗画名噪江南的杨文聪;有抗清名士何腾蛟;清代名臣丁宝桢;朝廷重臣李端棻。
还有率军讨袁的王文华、戴戡、抗击英军入侵的两淮盐运使但明伦、天津知府石赞清、云南按察使陈灿,以及誉满京华的诗人周渔璜,西南巨儒郑珍、莫友芝,著名外交家黎庶昌,著名文化名人姚华、朱启钤,世界探矿专家之一的谌湛溪,中国水利电力先驱水电专门教育的开创者许肇南,中国高等教育的先驱邢其毅,著名医学家施今墨,大书法家严寅亮等。 在《公车上书》中,号称1300余名举人签名,但经过查实,真正能提出姓名的也仅仅只有603人,也即是说,只有这603人称得上为“公车上书”的坚定者。
而在603人中,贵州就占了95人,即:黄钟杰(俊甫)、伍襄钧(相东)、陈其铸、萧子鉴(平之)、周祜(厚文)、李端棨[“棨”应加“艹”头,但打不出来,只好用“棨”代替](子卫)、李端荣(子肆)、顾福基(小玉)、陆端厚(伯庄)、谢沛泽(晓霖)、张光煦(朴园)、黄泽书(伯厚)、李端[“艹既木”,实在打不出这个字来](子节)、李端[“艹矩木”,这个也打不出来](子芝)、喻熙箴(竹青)、周之麟(阁书)、傅夔(敬之)、张煦春、白赞元(汝襄)、吴正枢(仲辰)、丁树铭、鼓秀章(文宾)、蒯兆庚(辛伯)、向日葵(集之)、黄厚成(本甫)、犹海龙、孔繁华、熊滨臣、吴廷璧、杜树棻、廖杭(苇帆)、聂树奇(锦屏)、吴鹏、萧正和(幼峰)、胡嗣芬(景威)、何庆崧、徐培中、吕钧璜、董玉林(竹贤)、白子钊(元之)等95人。 现代的有何应钦,王若飞,邓恩铭,龙永图,范兴荣,赵化勇,孙飞虎,邹世明,宁静,聂远,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