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晴野望这首诗 《新晴野望》(王维)译文赏析

火烧 2023-03-06 18:51:57 1039
《新晴野望》 王维 译文赏析 新晴野望 王维 系列:山水田园诗大全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新晴野望》(王维)译文赏析  

新晴野望这首诗 《新晴野望》(王维)译文赏析

新晴野望 王维 系列:山水田园诗大全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注释    1极目:穷尽目力。    2氛垢:氛,雾气,云气;垢,污秽,肮脏。    3郭门:外城门,也泛指城门。    4南亩:《诗经》有「今适南亩,或耘或耔」句,指到南边的田地里耕耘播种,后来南亩便成为农田的代称。 译文    雨后新晴的原野格外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著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银白色的河水闪动着粼粼波光使得田野外面特别明亮,青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正是农忙时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一家一家全都在田亩间忙碌着呢。 整体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过天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诗的开头两句,总述新晴野望时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刷,空气中没有丝毫尘埃,显得特别明净清新;极目远眺,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诗人一下子就抓住了环境的特征,仅仅用「原野旷」、「无氛垢」六个字,就把此情此境真切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读者引进这一特定情境中来。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四句描绘的是纵目远眺所看到的周围的秀丽景色,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著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这一组风景镜头,紧紧扣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点。随着目之所及,由远而近,又由近及远,层次清晰,色彩明丽,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了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    然而,这样一幅画,还只能说是静物写生,虽则秀美,却缺乏活力。王维作为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大师,自然不会忘记添上画龙点晴的一笔。因而在最后两句中,他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是虚写,却给原野增添了无限生机,能让人想见初夏田间活跃的情状并感受到农忙劳动的气氛。这样一笔,整个画面都活起来了。    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不愧为山水诗画的大师。[1]    这首诗曾作为古诗词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诗句解析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雨过天晴,诗人站在高处,极目远眺,只见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空气清新,明净得一点儿尘埃都没有。    开篇两句,概写诗人「新晴野望」的感受:经过雨水的洗涤,空气显得格外清新明净,一尘不染;纵目四望,雨后的田野不仅开阔而且明亮,让人可以看到很远很远,仿佛可以把目光用尽似的。    诗人仅仅用了十个字,就牢牢抓住了雨后新晴的景物特征。读者也一下子被引进到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去,随着诗人一起远眺。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远处,村口的城门矗立在河边渡头旁,村里的树木紧紧相连,一直延伸到小溪边。中国古代的城市大都设有人工开掘的护城河,高高的城墙就紧靠著护城河。但也有一些靠著江河的城市,因地制宜,以天然的江河为护城河,形成了「郭门临渡头」的情形。诗中这个临水的村落便是如此。    一座临着溪水的山村,村子的门楼紧靠著渡口,村中绿树环抱,一直伸延到溪边。溪水的白,城门的灰,村树的绿,在阳光的普照下交相辉映。这是一片令人神往的景色。而在平时,是不可能看得如此清晰分明的。随着雨过天晴而变化的,还不止这些。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银白色的河水在麦田外闪动着粼粼波光,青碧的山峰在连绵的群山后傲然挺立。一场夏雨,改变了天空,改变了村庄,也改变了山和水。因为雨后水涨,晴日照映下,田野外的河水显得异常明亮;近处的山脊背后,平日模糊的远峰也清晰地显现出来,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层次。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音韵优美,「明」、「出」二字用得尤其巧妙。「明」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在雨后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兀自明亮着,晃人眼目。与「明」相对应的「出」,将山峰拟人化了:远处碧色的峰峦,就仿佛一个个调皮的孩子,突然出现在群山的身后,让人惊奇。    诗到这里,一幅绝妙的图画已经俨然读者眼前:开阔的原野,恬静的村庄,清亮的溪流,兀立的山峦,这些在雨水洗涤下为之一新的景象,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画面上,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明暗,意境清幽。然而,这样一幅画,虽然秀美,却总显得有些空旷,缺乏生机。于是,诗人在最后两句,给这幅静态画面加上了动态的人物。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初夏正是农忙季节,收割麦子、播种秧苗都在这个时候。而此时正值雨过天晴,农民们自然更要抓紧这有利的时机,倾家而出,到田地里劳作。农家人忙碌的身影,顿时给田野平添了无限生意。    这样的结尾,虚写一笔,却使整个画面都生动了起来。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不仅景色秀美,而且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充满诗情画意,一片祥和安乐。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诗人对自然美有敏锐的感受,他善于抓住景物特征,注意动静结合,进行层次分明的描绘,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