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与魏延不和 刘备出兵伐吴,为何诸葛亮不随军出征?主要有这3个原因
刘备出兵伐吴,为何诸葛亮不随军出征?主要有这3个原因
导读:军师庞统去世后,刘备为了将川蜀之地拿下,将诸葛亮、张飞及赵云等人调到前线,仅留二弟关羽镇守荆州。对于荆州的重要性,刘备内心非常清楚,他之所以做此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不是临时起意。然而,关羽辜负了大哥刘备的信任,不仅丢掉了荆州,自己还因兵败被杀,这对于刘备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关羽去世后的第二年,刘备于成都登基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不久后,不顾众人的反对,刘备就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几乎居全国之力出兵伐吴。其实,如果仔细分析,刘备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并非只是为了为二弟报仇,他后更深层次的打算。虽然刘备坐上了皇位,但距离匡扶汉室的计划还差很远,但此时他已经61岁,自知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不想带着遗憾死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刘备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东吴,孙权立马派遣使者前来求和,却被刘备果断拒绝。无奈之下,孙权只能硬着头皮抵抗,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起初,蜀军势如破竹,打的吴军无力还手,大有胜利在望之势。然而,在之后的夷陵之战中,陆逊一把火烧了蜀军连营七百里,若不是陈到带领白毦兵誓死保护,刘备本人也将命丧东吴。
夷陵之战的惨败,对于刚建立的蜀汉政权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不仅损失大量士兵与物资,还有多名将领阵亡,刘备也因承受不了这种打击,不久后病逝于白帝城。很多人都认为,刘备之所以败的这么惨,主要是身边没有一个谋略过人的军师,若诸葛亮在刘备身边,说不定就将东吴直接给灭了。
但历史没有假设,留给后人的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猜测。其中有一个疑问,为何诸葛亮当时不随军出征呢?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
原因一:他必须留下镇守后方
自从刘备起家,一直就缺少谋士的辅佐,直到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改变了这种局面。尽管后来得到了庞统和法正,但他们都去世的太早,所有的重担几乎都压在了诸葛亮一个人的身上,没有人能替他分担,这也是蜀汉的人才短板。刘备带兵出征,必然会找一个有能力的人镇守后方,纵观满朝文武,只有诸葛亮符合条件,故他不能随军出征。
原因二:刘备低估了东吴的实力
刚成为皇帝的刘备,可谓是自信心爆棚,甚至认为自己比曹操还要牛。而且,他认为此时东吴缺乏周瑜、吕蒙那样的统帅,其他人不足为虑,犯了兵家之大忌。尤其是刚开始的几次小胜,更加使其飘飘然,加上错误的军事部署,搞了个七百里连营,被足智多谋的陆逊看出了破绽。
原因三:诸葛亮本人反对伐吴
诸葛亮一生行事谨慎,一直坚持“联刘抗曹”的战略方针,并且深知此时不是翻脸的时候,需要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后,一举灭掉曹魏和东吴,进而实现一统天下的心愿。所以,当刘备提出伐吴时,身为丞相的诸葛亮,第一个表示反对。
但此时的刘备,已经不是之前对诸葛亮言听计从的主公了,他已经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诸葛亮的反对并不能改变他的计划。他要向天下证明自己,离开诸葛亮的辅佐,自己也能打一场漂漂亮亮战役,故不会将反对自己的诸葛亮带在身边。

相关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与魏延不和 刘备用人之谜:为什么会破格提拔魏延镇守汉中?
- 诸葛亮为什么与魏延不和 诸葛亮真的与刘备面和心不和? 反对讨伐孙权
- 魏延为什么深受刘备器重 刘备为何要起用年轻将领魏延?魏延有何特殊能耐?
- 赤壁之战大败的原因 赤壁大败后曹操身上又发生了什么大事?
- 诸葛亮为什么恨魏延 诸葛亮北伐不成 只因不重用魏延?
- 杨仪和谁合力斩了魏延 刘备手下魏延杨仪有何相同之处
- 诸葛亮为什么与魏延不和 解密:诸葛亮北伐不成是因为没有重用魏延吗?
-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 假如诸葛亮担任伐吴统帅,将会有怎样的结局?
- 诸葛亮为什么与魏延不和 刘备出兵伐吴,为何诸葛亮不随军出征?主要有这3个原因
- 诸葛亮为什么与魏延不和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为何不安排魏延镇守街亭?原因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