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本地音乐播放器 音乐播放器的历史
音乐播放器的历史
音乐播放器的发展史和发展趋势(文字描述)
时下,音乐播放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它的诞生,让动听的声音有了存储的载体,得以广泛的传播和分享。接下来,笔者就针对它的发展史,做个简单的回顾。
1877年12月,爱迪生公开表演了留声机,“会说话的机器”诞生的消息,立刻轰动了全世界。外界舆论马上把他誉为"科学界之拿破仑",留声机也成为19世纪最引人振奋的三大发明之一。

1898年,丹麦的V.波尔森发明了钢丝录音机,从此,以硬磁性材料为载体,利用磁性材料的剩磁特性将声音信号记录在载体,具有重放、录音功能的磁带录音机开始在家庭普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音色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老式录音机音色简单、苍白的特性,使其逐渐被社会淘汰。代表着更清晰、立体声、更浑厚音质的播放器CD正式登上舞台。
1982年,世界上第一台CD播放器、同时也是索尼生产的第一台CD播放器诞生了—Sony's CDP-101。
CD的出现,依靠完美的音质表现、快捷搜歌、方便携带等功能,风靡了播放器市场10多年之久。直到MP3的出现。
尽管1995年9月9日发布的第一款实时软件MP3播放器Winplay3,已经让许多人能够在自己的个人电脑上编码和回放MP3文件,音乐播放器的智能时代正式来临,但是由于PC和互联网的发展所限,MP3并没有获得广泛的普及。
直到2001年10月,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IPOD,将MP3播放器演绎到艺术与文化的境界。它不仅容量巨大,操作智能,而且外形时尚,一经推出,即刻获到全球范围内的热捧! 音乐播放器发展到现在,越来越趋向智能化、多功能合一,比如传闻即将在国内上市的IPHONE手机,可以实现手机+IPOD+上网本的强大功能。但说到底,它还是以收听音乐为主,因此,音乐播放器选择专业的外接设备做配件(JBL、哈曼卡顿音箱、UE、ETY耳机),也必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音乐盒历史
1796年,瑞士人安托·法布尔开发了圆筒型八音盒,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
据悉,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八音盒为日本“京都岚山八音盒博物馆”所藏,仅在上海公开展示1年。诞生于1796年的八音盒如此小巧,仅10厘米左右的高度。
它由钟表匠安托·法布尔发明制作,其实是一只非常实用、豪华的纯金图章,只是在其底部内藏八音盒。当人们转动图章上部的环上发条,台座上的开关便开始演奏。
安托·法布尔的发明是利用“圆筒装置和调好旋律的金属梳齿通过金属片弹拨来演奏音乐的”主要部分由动力源(发条或摇把等动力源)、音筒、音板、阻尼、底板、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
MP3播放机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mp3发展历程
MPEG-1 Audio Layer 2编码开始时是德国Deutsche Forschungs- und Versuchsanstalt für Luft- und Raumfahrt(后来称为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德国太空中心)Egon Meier-Engelen管理的数字音频广播(DAB)项目。这个项目是欧盟作为EUREKA研究项目资助的,它的名字通常称为EU-147。EU-147 的研究期间是1987年到1994年。
到了1991年,就已经出现了两个提案:Musicam(称为Layer 2)和ASPEC(自适应频谱感知熵编码)。荷兰飞利浦公司、法国CCETT和德国Institut für Rundfunktechnik提出的Musicam方法由于它的简单、出错时的健壮性以及在高质量压缩时较少的计算量而被选中。基于子带编码的Musicam 格式是确定MPEG音频压缩格式(采样率、帧结构、数据头、每帧采样点)的一个关键因素。这项技术和它的设计思路完全融合到了ISO MPEG Audio Layer I、II 以及后来的Layer III(MP3)格式的定义中。在Mussmann教授(University of Hannover)的主持下,标准的制定由Leon van de Kerkhof(Layer I)和Gerhard Stoll(Layer II)完成。
一个由荷兰Leon Van de Kerkhof、德国Gerhard Stoll、法国Yves-François Dehery和德国Karlheinz Brandenburg 组成的工作小组吸收了Musicam和ASPEC的设计思想,并添加了他们自己的设计思想从而开发出了MP3,MP3能够在128kbit/s达到MP2 192kbit/s 音质。
所有这些算法最终都在1992年成为了MPEG的第一个标准组MPEG-1的一部分,并且生成了1993年公布的国际标准ISO/IEC 11172-3。MPEG音频上的更进一步的工作最终成为了1994年制定的第二个MPEG标准组MPEG-2标准的一部分,这个标准正式的称呼是1995年首次公布的ISO/IEC 13818-3。
编码器的压缩效率通常由位速定义,因为压缩率依赖于位数(:en:bit depth)和输入信号的采样率。然而,经常有产品使用CD参数(44.1kHz、两个通道、每通道16位或者称为2x16位)作为压缩率参考,使用这个参考的压缩率通常较高,这也说明了压缩率对于有损压缩存在的问题。
Karlheinz Brandenburg使用CD介质的Suzanne Vega的歌曲Tom's Diner来评价MP3压缩算法。使用这首歌是因为这首歌的柔和、简单旋律使得在回放时更容易听到压缩格式中的缺陷。一些人开玩笑地将Suzanne Vega称为“MP3之母”。来自于EBU V3/SQAM参考CD的更多一些严肃和critical 音频选段(glockenspiel,triangle,accordion。)被专业音频工程师用来评价MPEG音频格式的主观感受质量。
还有呢,我从百度上找的,你要不要?
音乐播放器中Hi-Fi指的是什么
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
评价一个音响系统或设备是否符合高保真要求,一般应采用主观听音评价和客观指标测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并以客观测试指标为主要依据。因为采用仪器测试设备的性能指标,能得到很直观的可供参考比较的定量结果,无疑是最科学而值得信赖的。
听音评价时,应按照通用的评价术语对设备的音质进行综合评价。但主观听音评价方式难免带点主观随意性,有时容易受参评人员的听音素养、听音心理、习惯、爱好以及听音环境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而得出有争议的结果。
这时则应以客观测试结果为主要评价依据。音响界的专业人士借助于各类仪器,通过各种手段,检测出各种指标来决定器材Hi-Fi的程度,而音响发烧友则往往通过自己的耳朵去判断器材是否达到心目中的Hi-Fi。
判别重放声音高保真程度的高低,不仅需要有性能优良的器材和软件,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听音环境。因此,如何正确衡量音响器材的Hi-Fi程度,还存珐乏粹何诔蛊达坍惮开在着客观测试和主观评价的差别,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忠实还原,真实地再现最纯正的音乐情感。